深圳地鐵開賣預制菜和早餐后
成都地鐵也推出“早安熊貓”
不久前,日均客流量600萬的深圳地鐵,“跨界”賣預制菜的新聞躁動行業。“國企早餐鋪”只賣預制菜和早餐,且每天只賣4個小時,精準瞄向上班搞錢的“打工人”。
?
無獨有偶,就在前幾天,成都軌道集團首個早餐工程項目“早安熊貓”也上線了。
?
相比“深鐵食研室”的綠色小清新風鋪面,“早安熊貓”顯得傳統而低調許多,有一種“早餐攤”的接地氣的感覺,并以流動餐車的方式售賣泡椒牛肉包、醬肉包、熱豆漿等餐品。
?
據悉,后續還將推出口味定制、造型定制等一系列特色餐品。從官方發布的消息可見,成都地鐵還設計了“紳士套餐”和“淑女套餐”,匹配包子+雞蛋+豆漿的組合,售價分別為9.9元、6.9元。
餐飲企業難做成的早餐生意
為什么“依舊很香”?
去年,內參君曾經報道過,不少快餐連鎖品牌都悄然上線了早餐產品。除了西式快餐的麥肯,中式快餐的老鄉雞、西少爺等,也有賈國龍功夫菜這類頭部品牌。甚至連海底撈,也在今年5月份北京疫情的“自救”中,上線了包子豆漿等早餐產品,并在社區進行“推車售賣”。
海底撈和西貝相繼推出早餐產品
?
總的來說,國內的早餐競爭局面,大體有四個陣營,分別是供應鏈企業、便利店、頭部品牌、夫妻老婆店。
?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范圍內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包含早餐的相關企業數量約為27萬家,其中2017年至2021年,新增注冊早餐相關企業超19萬家,近五年整體呈持續上升狀態。另一項數據顯示,2014-2020年我國早餐外食率從41%攀升到44%,且隨著外賣平臺“早訂晚送”功能的推出,外賣在早餐消費中的占比約來越高。
從區域來看,企業數量最多的是湖南省,超3.8萬家
廣東、河南西分別位列第二、三位
?
然而,萬億剛需市場,卻難以跑出全國性品牌。以今年入局的賈國龍功夫菜來看,3月上線了早餐產品,到目前依舊處在調整和優化當中。內參君聯系西貝官方被告知:“內部還在調整,8月份或會有新的門店開業。”
小小的早餐,為何連頭部品牌都“難以拿捏”?這其中的難點是什么?
?
西貝賈國龍曾經說過:早餐要應對顧客不斷上漲的口味需求之外,還要有好的性價比。此外,選址、成本、競爭對手都需要考量進去。
?
他的話基本涵蓋了早餐賽道的痛點,誰能解決這些,誰更具備優勢,誰就能出圈。
?
首先,早餐是一門“效率工程”。這個品類,可以說是“快餐中的快餐”,效率需求直接,無論是C端顧客還是B端商戶,效率都是一個重要考驗。因此,后廚的自動化、賽道的工業化升級正在滲透和助力。
?
一位早餐從業者坦言,早餐想做火,價格親民化,贏在供應鏈。
?
對比起來,純手作的專門店則很難做。一位在縣城做早餐生意的老板透露,“雇了2個人,一天流水七八百,忙得要死還沒掙到錢。早餐是一個吃力難掙錢的行業。”
?
其次,鋪面點位太重要。這也是為何便利店、地鐵站爭相做早餐的原因。擁有天然的“剛需流量”,讓這門生意變得“手到擒來”。據悉,深圳地鐵日均客運量500多萬人次;成都地鐵也有日均數百萬人次的流量……其本身就代表著巨額流量和天然的消費場景。
第三,早餐升級的大趨勢不容忽視。在滿足了效率和便捷之后,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顧客對品質的要求也會提高。隨著城市化人口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家庭人口結構從多到少的變化,高端營養早餐的需求也必然會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前不久獲得融資的速凍米面供應鏈企業“樂肴居”就瞄向了早餐升級這個市場。創始人陳朝陽坦言,市場雖大,但是要想做好早餐這個行業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因為要面對的競爭是多元的,不僅僅是同類產品。放眼看去,其實消費者對于“高端早餐”的需求還遠遠未被滿足,因此我們選擇定位星級早餐。
國企跨界
能給早餐生意帶來什么變化?
?
深圳地鐵、成都地鐵涉足餐飲賽道,從表現來看,國企“大佬”跨界,更具有公信力,也更有品質保障。比如“深鐵食研室”就在宣傳中直接表達——國企出品,深品保障。無碘鹽、精品食材、深糧油。在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點評:相比外面的早餐攤,更加信賴品質,也更方便了。上班族了。
?
而深挖背后的邏輯,還是其具備先天的優勢(流量、點位等),與早餐市場的薄弱點剛好互補。
?
國企跨界早餐賽道,你覺得能成嗎?又會給這門生意帶來怎樣的變化?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4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