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1、罰款判刑!牛肉造假事件頻發
2、國產鮮牛肉稀缺的原因
3、升級鮮牛肉成今年最大機會點

觸目驚心!“牛肉造假”案頻發
牛肉,是火鍋乃至整個餐飲的第一大爆品。
但2022年以來,關于牛肉違法經營的案件比比皆是,判處結果更是觸目驚心,有人也因此付出慘重代價——
>>以豬肉假冒牛肉賣,被判5-9年罰款130萬
?
近日,江蘇淮安警方通報了一起牛肉作坊制售“假牛肉”的案件。
據調查,嫌疑人馬某夫婦在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期間,以亞硝酸鈉浸泡等方式給豬肉上色,以牛肉的名義向周邊縣區銷售,案值135余萬,獲利80余萬。

▲新聞截圖
?
馬某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并處罰金80萬,其配偶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6個月,并處罰金50萬元。
?
>>給活牛插管注水,增加重量,主犯被判15年
?
2021年,農業農村部公布10起農產品質量安全典型案例,屠宰注水牛、銷售注水牛肉等位列其中。2022年3月14日,“趙某等人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被公布,17人被判刑。經審計,趙某等人生產、銷售注水牛肉共計80余萬公斤,銷售金額近5000萬元。最終被告人趙某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拋去主觀原因,這些事件反映出來了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牛肉太稀缺了。
?
稀缺代表著貴且少。有火鍋老板告訴餐見君,市面上牛肉價格飛漲,貨源也不穩定,有時候甚至需要去“搶牛”。
?
下面,我們從國產牛肉和進口牛肉市場分析其原因——
?

和一肉業總經理劉亞威告訴餐見君,“究其根本,主要在于‘僧多粥少’”。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35年,中國的牛肉消費量將達到1400萬噸,缺口也將達到300萬噸以上。一方面,鑒于國產牛飼養周期長、飼養成本高、養殖規模普遍偏小、對資金流要求高等原因,使得國產牛肉供應端短缺。正是嗅到該風口,和一肉業在河南鹿邑、遼寧錦州、上海、浙江湖州四地投建工廠,穩住源頭,在牛肉賽道上馳騁狂奔。
▲和一肉業 東北養殖基地另一方面,隨著中國人消費能力、健康意識的提高,牛肉需求量還將繼續上漲。而國產牛肉的優勢也十分明顯,諸如新鮮、味美、健康、運輸便捷等。從進口牛肉來源看,巴西、阿根廷、烏拉圭、新西蘭、澳大利亞是中國牛肉主要進口來源國。但目前,不少國家暫停對華出口或出口量暴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4點:貿易政策形成阻礙,國際匯率變動增加進口成本,出口國疫病事故減少牛肉供給,海外疫情導致牛肉進口成本上漲。
升級鮮牛肉,是今年最大機會點綜上,升級你的鮮牛肉產品,或將成今年最大機會點,關于如何抓住稀缺紅利,和業內人士聊過后,餐見君總結出3個方向——我們發現,現在消費者除關注商品自身的功能屬性外,也會關注商品的顏值,“顏價比”開始盛行。為了傳遞牛肉鮮切的概念,很多火鍋店通常會用“立盤不倒”的方式顯現。如,蜀大俠有道新品琵琶牛肉,巧妙地把立盤不倒融入到樂器琵琶中;定位牛肉火鍋的巴蜀大將,把盤子升級為plus版,成為顧客主動傳播的對象……當然,好看的前提是原料本身好,用品質較高的整塊鮮牛肉做出來的,顏色更自然好看,商家也容易賣上價。舉個例子,和一肉業鮮牛肉系列中的眼肉,選自牛脊背第七根至第十根肋骨之間的肉,肉質紅白鑲嵌,呈大理石花斑紋狀,品質感拉滿,看起來就賞心悅目。
▲和一肉業 鮮牛肉眼肉不難發現,現在各大火鍋品牌的鮮品SKU數明顯增多,鮮牛肉、蝦滑等的市場份額這兩年水漲船高。風靡了6年多的潮汕牛肉火鍋完成了對市場的教育,老百姓吃鮮牛肉的消費習慣已經養成。而牛肉好不好,取決于牛的品種和產地。和一肉業,打出國產鮮牛肉的定位,主打產品是“國產黃白花鮮嫩小公牛”,如此細分且清晰的定位,帶給人們新的想象空間。它把養殖場放在遼寧錦州,地處渤海之濱,土地肥沃,盛產玉米、大豆等,素有“谷物倉庫”的美稱。這里生長的小公牛,體格大、肉質鮮嫩、脂肪少。像和一肉業的上腦產品,肥瘦交錯,總體口感偏瘦,肉質細嫩多汁。上腦產品也是火鍋店的“座上賓”,像巴奴、湊湊等知名品牌,都推出了上腦牛肉。
▲和一肉業 鮮牛肉上腦有業內人士說,現在的餐飲正從流量致勝到供應鏈致勝。不難發現,那些供應鏈成熟的火鍋企業,紛紛實現了逆勢上揚,諸如半天妖、朱光玉等。目前,和一肉業主打牛肉,有原切、冰鮮、涮肉,包括柔性定制等,產品已走進盒馬鮮生、鍋圈食匯、永輝超市、老娘舅等知名企業。“我們已打通從牧場到加工生產,到倉儲物流,再到銷售環節的全產業鏈上下游,因此成本可控,能滿足全年的用量、穩定全年的價格。”對于餐飲老板而言,未來紅海大戰中,尋找供應穩定且充足的供應鏈企業,并進行深度合作,才是獲勝關鍵。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52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