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民、市井、江湖氣……大眾對川菜的成見來自哪兒?

    平民、市井、江湖氣……大眾對川菜的成見來自哪兒?平民、市井、江湖氣……大眾對川菜的成見來自哪兒?
    川菜,中國最具傳統沿革,也是最具創新精神的菜系之一。但奇怪的是,幾乎所有食評者們,在談起川菜時,總會有意無意地往平民、市井、沒文化這些下里巴人的關鍵詞靠攏。為什么?
    ?
    中國川菜是世界第一平民菜系。——藍勇
    ?
    在街巷里,才能找到這樣本地人的館子,找到巴適的飯食,找到時光里的市井味道。——陳曉卿
    ?
    川菜在近代的流變,大有脫胎換骨之勢,很多過去認為上不得臺面的平民美食不僅登堂入室,而且火遍大江南北。——羅山
    ?
    傳統四大風味中(魯蘇川粵)川菜以其平民化特色風靡神州。——董克平
    ?
    川菜是中國四大傳統菜系中平民化程度最高,影響力最廣闊的菜系,席卷數億人的生活。——周有志
    ?
    四川火鍋是最沒文化的料理,應該讓它消失。——蔡瀾
    ?

    平民、市井、江湖氣……大眾對川菜的成見來自哪兒?△圖片來源:攝圖網

    川菜,中國最具傳統沿革,也是最具創新精神的菜系之一。流派眾多的工藝,體系完善的定位,讓他上得廳堂,入得家常。不管是陽春白雪的精致川菜,還是面向群眾充滿煙火氣的大眾川菜,幾乎沒有它不能勝任的角色。
    ?
    但奇怪的是,幾乎所有食評者們,在談起川菜時,總會有意無意地往平民、市井、沒文化這些下里巴人的關鍵詞靠攏。
    ?
    為什么?
    ?

    平民、市井、江湖氣……大眾對川菜的成見來自哪兒?對川菜的成見,首先來自辣椒

    辣椒這種傳入中國不過四百年,大規模走上餐桌不過一百多年的香料,一直以來因其給予味蕾的痛覺,和對其他滋味強勢的掩蓋效力,被崇尚清淡雅致的中國傳統飲食觀念所摒棄。
    ?
    一方面,掌握輿論的文人們普遍認為,吃辣是粗人為了下飯的行為。真正上檔次的參鮑翅肚,怎么能用辣椒來搭配——這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風氣下,文人們在描述雅饌之道時的潛臺詞。
    ?
    另一方面,辣椒傳入中國時間過短,沒有能和墨西哥、秘魯這些原產國一樣,進入“國民菜”譜系,成為廣泛被人接受的食材。別說是真正上檔次的國宴,哪怕是講究一點的川菜老菜、名菜里,諸如雞豆花、開水白菜、肝膏湯等等,也很少見到辣椒的影子。
    ?

    平民、市井、江湖氣……大眾對川菜的成見來自哪兒?△圖片來源:攝圖網

    現在流行一種功能主義的說法,認為云貴人民愛上辣椒,是因為當地缺鹽,人民口中寡淡,于是吃起了辣椒作為替代。這不能說毫無根據,許多清代地方志都記載,當地貧民“以海椒代鹽”。但四川是天府之國,又有自貢鹽井,物產豐富,難用這個原理去簡單套用。也許這并非是被迫無奈的妥協,反而正是行有余力、自主選擇的結果。
    ?
    但實際上,川人熱愛辣椒,來自更深層的邏輯。
    ?
    翻遍川菜典籍,不管是《蜀都賦》里描述的“調夫五味,甘甜之和”,還是《調鼎記》里描述的“撒以椒面、蔥花、香蓀,吃之甚美”,又或者是今天川菜典籍描述的“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重視香料的配比和食物調味,是川菜一直不變的主題。
    ?
    漢代《華陽國志》記載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這是總控川菜全局的“道”。不管是當初的食茱萸、花椒、苦芥,還是后來的辣椒,都只是實現“好辛香”的“術”而已。
    ?

    平民、市井、江湖氣……大眾對川菜的成見來自哪兒?△圖片來源:攝圖網

    另一個隱秘的細節是,來自南亞次大陸印度的一部分飲食特色,也隱晦地反映在川菜里。
    ?
    不要驚訝,看似不可逾越的青藏高原,其實有眾多水流沖擊而成的山口可供穿行。很早以前,南亞次大陸、藏區腹地和四川平原就實現了交通貿易。四川的樂山、資陽,重慶的大足等地,集中保存了許多藏傳佛教遺存。
    ?
    尤其在唐代,空前絕后的雪域帝國吐蕃,囊括占領了大量四川西部和印度北部的土地。換言之,四川和印度的一部分地區,曾經是同一個國家。今天,那些四川餐館百店百味的蘸碟、底湯,對比印度餐館秘不外傳的咖喱配方。兩種由香辛料配比調和構成的飲食世界觀,兩群全世界最擅長使用各種調味料的人群,或許真的存在某種內在聯系。
    ?

    平民、市井、江湖氣……大眾對川菜的成見來自哪兒?△圖片來源:攝圖網

    今天,粵菜以“少放、不放調料”為榮,資歷豐富的大師們,往往會在做完一桌菜后,擠眉弄眼地問你“我只放了鹽哦,有沒有喝出湯里的鮮甜”。如果你回答:“嗯,真的有甜味”,大廚會很得意地接話:“我沒加糖,都是食材里本來的味道”。
    ?
    川菜則恰恰相反,在上齊了大菜之后,還會儀式感十足地請出蘸碟、底湯。當你對師傅手藝贊不絕口的時候,對方會高深莫測地告訴你:“這是全四川只有我能調出來的味道,是我爺爺的爺爺傳下來的秘方。”
    ?
    兩種對吃的態度不能說孰優孰劣,但確實生動地表達了地域特征鮮明的飲食審美。
    ?

    平民、市井、江湖氣……大眾對川菜的成見來自哪兒?一種隱秘的,對調味品、香料的鄙視

    中國的飲食審美里,存在一個奇怪的執念:追求原味,本味。
    ?
    哪怕以清淡著稱的日本料理中,都不乏七味粉、味醂、鹽麴這些“重味”的調料。但以淮揚菜和粵菜為代表的中國菜系,卻追求盡可能少地在烹飪中加入調料,改用雞架、豬骨、大地魚粉、火腿、黃芥末(芥菜籽末)、海腸粉這些天然的、本味的食物來為菜色調味。
    ?

    平民、市井、江湖氣……大眾對川菜的成見來自哪兒?△圖片來源:攝圖網

    張岱說:“不施油鹽而五味俱全者,唯蟹與蚶。”
    ?
    袁枚說:“求色不可用糖炒,求香不可用香料。一涉粉飾,便傷至味。”
    ?
    梁實秋說:“(西湖醋魚)汁里加醋,但不宜加多,可以加少許醬油,亦不能多加。汁不要多,也不要濃,更不要油,要清清淡淡,微微透明。上面可以略撒姜末,不可加蔥絲,更絕對不可加糖。如此方能保持現殺活魚之原味。”
    ?
    汪曾祺說:“中國人吃雞之法有多種,其最著者有廣州鹽雞、常熟叫花雞,而我以為應數昆明汽鍋雞為第一。汽鍋雞的好處在哪里?最存雞之本味。汽鍋雞須少放幾片宣威火腿,一小塊三七,則雞味越“發”。走進“培養正氣”,不似走進別家飯館,五味混雜,只是清清純純,一片雞香。”
    ?
    一種隱秘的,對調味品、香料的鄙視。
    ?
    平民、市井、江湖氣……大眾對川菜的成見來自哪兒?△圖片來源:攝圖網
    ?
    這種傳統,也許來自長江下游和珠三角地區自宋元以來的富庶,對食物精益求精的追求;也許來自中國東部沿海丘陵、平原、海洋、湖泊、江河混合地貌所孕育的豐富物產;也許來自明清時代這片土地上,因為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眾多掌握社會主流話語權的士大夫階級。
    ?
    總之,在這種全社會的風氣影響下,重調味、擅味型的川菜就慢慢被貼上了市井、平民、不上檔次的標簽。
    ?
    來自特殊歷史背景和階級局限性的標簽。
    ?
    西南大學歷史地理所所長藍勇在《中國川菜史》中,收錄了一些清代的成都宴席:雖然四川處于內陸,但在當時,海味并不少見,且大量應用干制水發的海鮮,諸如海參、鮑魚、魚肚、干貝、魚唇等等,味道濃郁。
    ?
    但今天,如果川菜館子端一盆這樣的海燴全絲上來,一定會被人誤認為粵菜。
    ?
    同樣的,很多人也不清楚,主打清淡鮮美的川菜“第一品”開水白菜,其制作思路與淮揚菜到底有什么區別。
    ?

    平民、市井、江湖氣……大眾對川菜的成見來自哪兒?△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在“調味”。粵菜講究“雞有雞味、魚有魚味”,一盤海鮮,突出的是其本身的清淡料理之下食材本身的味道;而川菜的海燴全絲,則用海參、鮑魚、魚肚、干貝、魚唇相互之間的味道搭配,互補,來構建和突出新的,食材本身沒有的味型。
    ?
    同樣,淮揚菜里的清湯獅子頭,追求的是豬肉斬切之后的顆粒感、蟹粉帶來的清鮮感與攪打起膠之后蛋白質轉性帶來的柔嫩感,這一切,還是食材本味;而川菜的開水白菜,一樣是清湯,其核心卻是用各種鮮味食材,調制出新的、主材白菜沒有的味道味型,為平白無奇的白菜,創造出新的價值。
    ?
    川菜之魂,不是辣椒、也不是豆瓣,它來自人的創造力。
    ?

    平民、市井、江湖氣……大眾對川菜的成見來自哪兒?江湖煙火,方是人間本味

    說到底,干貝、火腿、雞架、豬骨也好;桂皮、八角、花椒、辣椒也好,它們的屬性首先都應該是食物,其次才有調味品、香料、湯料和高級食材的區分。
    ?
    為什么人們都說,今天的川菜里,講究的、精細的老菜越來越少,重油、重麻、重辣的菜色則越來越多?
    ?

    平民、市井、江湖氣……大眾對川菜的成見來自哪兒?△圖片來源:攝圖網

    說到底,還是窮。
    ?
    宋以來的四川盆地,也許是中國最命途多舛的地方。
    ?
    蒙古和南宋長達半個世紀的拉鋸,對中華文明來說,是極大的破壞和倒退。而尤以四川地區的戰爭最為慘烈。根據《新元史》的數據,四川人口總數從戰爭前的大約2700萬,銳減到元初大約50萬。
    ?
    到了明末清初,滿清、大順、大西和南明的攻伐爭斗,最膠著的地區又是在四川。根據順治年間的統計,四川人口從萬歷年間的780萬人,銳減到不足9萬。
    ?
    大量人口因為戰爭、屠殺而損耗殆盡,也有相當一部分擁有財力地位的士紳階層,為避戰亂逃到了江浙地區。客觀上來講,江南文化在明清兩代井噴式的發展,與之息息相關。
    ?

    平民、市井、江湖氣……大眾對川菜的成見來自哪兒?△圖片來源:攝圖網

    相反,在后來的湖廣填川中,應征入川的,大都是平民階層:對安土重遷的古代中國人來說,愿意不遠千里地移民到一個內陸省,絕大多數都是不得已內遷的赤貧階級。歷史進程雖然打斷了精英文化在四川的進一步發展,但卻締造了今日川菜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相比價格昂貴,可以直接作為食物的味型來源干貝、火腿、雞架、豬骨來說,那些不能直接吃的、價格更便宜的桂皮、八角、花椒、辣椒,自然成了后來川菜的首選。
    ?

    平民、市井、江湖氣……大眾對川菜的成見來自哪兒?△圖片來源:攝圖網

    讓人扼腕嘆息的川菜老菜失傳、口味越來越重,并不一定是壞事,相反,它孕育了新的生機。
    ?
    從世界范圍內看,人的口味逐漸變重,并不只有中國、只有四川個例,而是整個人類社會飲食發展的趨向。在富庶的江浙、珠三角,年輕人對“傳統菜”的興趣日漸低下,越來越愛吃辣;哪怕是素來以清淡著稱的日本,人們也越來越少食用江戶時代最流行的,寧靜恬退的鯛魚,而是傾向于油脂豐富、充滿張力的金槍魚、和牛,乃至更重口味的燒鳥。
    ?

    平民、市井、江湖氣……大眾對川菜的成見來自哪兒?△圖片來源:攝圖網

    人口密度大、經濟相對落后的四川,恰恰以更平民的、更市井的調味,征服了越來越多的人們——今天全國、全球范圍內川菜的流行,正是由此而來。
    ?
    江湖煙火,方是人間本味。
    ?
    在資訊不暢的時代,也許少數人就能主宰輿論的步調;但到了每個人都能為自己喜歡的味道投出一票的時代,那些更真實的選擇,總能浮出水面。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294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4日 04:43
    下一篇 2022年11月4日 04:4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