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里一位老板分享了一個案例:
不知道為什么,這兩年看到很多東南亞的奶茶店,但是大部分生意都差強人意。
這一家就開在我家附近,旁邊有幾個不大的小區,對面是恒隆廣場,按理說人流不算差。可惜選品不對努力白費,這種小眾茶飲想擠進高手林立的奶茶市場真的不容易。
我喝過一次感覺太甜太膩了,確實生意也不太好,喝一次幾乎已經可以預見它的倒閉。沒成想后來老板娘在門口支了個燒餌塊的早點攤,生意還不錯,一家瀕臨倒閉的奶茶店靠賣早點活了下來。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開店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導致生意不理想,這個時候一定不能等,要馬上行動,該換產品換產品,該改價格改價格,該推廣馬上線上線下推廣。如果行動慢了,你會失去信心,看著生意沒有起色陷入自我懷疑。
開店不要怕犯錯,這是一個長期試錯的過程,大多數時候開店是很難一步到位的。它需要你不停地試錯,優化,改進,繼續試錯,繼續優化,繼續改進。只有不停地突破,不停地進步,一個店的生意才會越來越好。
這個案例還值得繼續說說,不說清楚,我怕有些老板會誤解。
首先,老板說得沒錯,做事一定要有試錯意識。感覺不對就調整,錯了就改,讓計劃跟上形勢的變化,折騰一下,事情可能重回正軌。開店創業本來就是一件高度不確定性的事情,顧客需求,人流走向,競爭情況,消費偏好。。。都是變化的,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適應的調整是創業者必備能力之一。
我也很贊成一個創業原則:先活下來。管他賣什么,先活下來才有希望,才能在一片混沌中找到希望。
但不得不說,這都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要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因為每次這樣的折騰,耗時耗力,又要重新投入,老板的信心很容易折騰沒。而且,這樣做的成功概率基本不大,能成,靠的是運氣,是碰巧。比如案例中的老板,開店后才發現這個鋪子做早餐有市場,剛好自己手上有早餐產品,支個攤子就搞起來了,但如果手上沒有產品呢,就沒辦法了。
開店還是要謀定而后動,定產品,定位,把很多事情想好,設計好,選址前定人,選址時找人,開店后留人,把一個店運轉起來,先勝而后戰。而不是先把店開起來,管他有沒有市場,管他有沒有目標客群,覺得到時靈機一動就好了,這是先戰后勝,失敗概率就大。
當然,如果在開店前,就有這么個計劃:奶茶店開不了,我就做早餐,早餐做不了,我就做夜宵。。。現在,靠著早餐把店開成了,這老板就是真正的牛逼。老板們在開店前,要有個方案B,如果這個產品不行怎么辦?如果這個定價不被接受怎么辦?如果活動沒效果怎么辦。。。你要給自己留足后備力量,在關鍵的時候能夠派上用場,救你一命。
所以,如果你手上有很多產品,你大可不必一下子全部拿出來,而是當寶貝一樣,一個個呈現;當你有很多活動和點子的時候,也沒必要全部一起搞,而是按計劃有條不紊逐步實施。。。方案B越多,做事情越游刃有余。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