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國龍:西貝是折騰出來的!

    擊上方籃字或搜索微信號:cyr811關注我們!

    一家專門研究報道火鍋,中餐的新媒體!

    (【文末】大咖都在看  ??)


    餐飲界很多人都把西貝當成學習的案例,

    從4次定位、賽場制、裁判制,到“不好吃不要錢”戰略,

    西貝每次的“動作”都可以引起行業關注。

    但是比起海底撈的“穩”,這家餐企明顯具有愛“折騰”的特性……


    本文發于微信公眾號:餐飲人必讀 ID:cyr811

    |  全文需3分鐘時間閱讀


    從坑里走出的餐飲人

    賈國龍生于1967年,是土生土長內蒙人。

    讀大學時,賈國龍就展現出其過人的商業頭腦。

    他從大連倒賣“大重九”回巴彥淖爾盟臨河市老家,賺了幾百塊。

    靠著“倒買倒賣”賈國龍21歲就成了萬元戶。

    嘗到甜頭的賈國龍開始做餐飲,在他的家鄉——內蒙古臨河小縣城中,他曾做過咖啡廳、酒吧、西餐廳。

    賈國龍說:“在小縣城,就我舍得請很有名的設計師、投巨資裝修,壁紙、進口仿木地板,我處處引領潮流。”


    但開始做餐飲的賈國龍,并不是一帆風順。直到30歲,他還跳坑

    1997年,一個朋友轉手給他一間很豪華但不景氣的海鮮酒樓。賈國龍激動道:“我從沒想到能一步到位做那么好的酒樓”。

    結果做了9個月的海鮮,虧了100萬。

    上了套的賈國龍卻沒有吸取教訓。

    1999年,他承包了北京金翠宮海鮮大酒樓,還是做海鮮。結果4個月下來,虧了100多萬。

    交了200萬的學費,賈國龍終于醒悟到“看來真不能做海鮮”。于是將2000多平米的酒樓全改成“莜面村”,專門賣蒙古菜。

    沒想到,這種鄉土風大受歡迎,莜面村的日均流水如登臺階一樣從2萬元漲至4.5萬元。

    折騰,就別怕錢

    賈國龍就是如此“擰巴”。他認準一件事,就要去做,錢從來不重要。

    西貝的四次改名,為餐飲界津津樂道。

    1999年,西貝莜面村品牌誕生;

    2011年2月,特勞特為西貝定位為“西北民間菜”;

    2011年11月,里斯為西貝定位為“西北菜”;

    2012年,里斯為西貝定位為“烹羊專家”;

    2013年,賈國龍自己改回“西貝莜面村” 。

    做了四次定位,賈國龍前前后后花了幾千萬。很多賈國龍的圈內朋友都說:“老賈就是折騰,花了這么多錢,不還是回來了”。

    但賈國龍卻認為:“為了搞清楚我是誰,這錢花得就值”

    《舌尖上的中國》熱播后,西貝與黃國盛簽約,成為“西貝黃饃饃”的形象代言人。2年后,西貝又花了600萬獨家買斷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面。

    為了解決西貝的監管方式他引入“裁判制”,每個裁判為分店打分的住宿、培訓等費用,全部由西貝總部出錢。

    賈國龍說“我們還要租場地,有專門的人來培訓。基本上一年多花個3000萬了。”

    同樣,為了實現一句“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不好吃不要錢”,西貝每年就要花出6000萬去彌補退菜所造成的損失。

    賈國龍說:“要相信自己有局限,有些東西搞不定的,就得花錢去買。我們花錢去買原料,買羊肉,其實創意也一樣,也需要花錢買。創意有創意領域的高手,管理有管理方面的高手,企業家就是組合各種資源,組合原料,組合人,組合創意,最后再把它銷售出去,把錢收回來,然后繼續循環。

    西貝副總裁鄧德海對賈國龍這么評價:“他的基因就是這樣,他不強調錢”。

    聰明人,下笨功夫

    16年前,賈國龍堅信“土菜要開在土地方”,當時西貝所有店面都開在北京的城鄉結合部。

    西貝莜面村裝修成窯洞包間,在每個包間都配有廚房和“母女”服務員,“媽媽做菜,女兒服務”。

    這種體驗模式頗具特色,在西貝門口,每天都能看到顧客排隊。

    賈國龍卻認為這樣還不夠,他開始“折騰”選址。西貝從城鄉結合部進入shoppingmall,將上千平米的鋪面縮減到500平。

    現在看來,隨著城市化的進行,小而美的餐廳才能適應主流。賈國龍當初折騰得對。

    他認為“餐飲這個行業沒什么高科技,它就是一個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行業。整天在外面學習可以學到新鮮的理念,但是回到餐飲世界里落地的時候,你干的都是笨活。

    所以,他對于餐飲老板分“學院派”和“江湖派”這種概念嗤之以鼻。

    “剛入行就會干的活,現在還在干。我前兩天找到個25年前,我開小飯館時的一個筆記本。我看到當時的會議記錄。我發現我現在開會要解決的問題,跟我25年前開小飯館時要解決的問題完全一樣。25年前沒解決的問題,現在還是沒解決。

    對于賈國龍來說,聰明人要下笨工夫,才能把這一行做好。所以折騰,是不可避免的。

    我帶頭,跟我走

    賈國龍不單單“折騰”自己,也愛折騰別人。

    類似華為的“床墊文化”,2015年賈國龍自己帶頭,要求西貝的核心團隊每周都要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個小時。

    他認為:“餐飲業的核心命題,就是怎么能把人帶好。實際上人是靠‘帶’、不是靠‘管’”

    不管是建立“創業分部”還是“賽場制”,賈國龍不單單是自己折騰產品,還要求團隊去折騰。

    那西貝的“紅冰箱機制”來說,執行起來時相當“折磨人”。

    按照賈國龍的說法:“我們每天的“紅冰箱”會議,一開就幾個小時,屁大點兒小事,找真因找倆小時。”

    “你把他揪出來,讓他認個錯,罰他五塊錢就行了嗎?處罰文化,只能掩蓋問題,不能解決問題。必須找,讓錯了的員工跟著一起找,他把解決方案找出來了,從今以后就不再犯這個錯誤,他成長了,成長是會上癮的。

    “舉個例子,東京有一條街,這條街的烏鴉特別多,滿大街拉屎,怎么辦呢?

    用豐田的“五個為什么”問下去!為什么這個地方的烏鴉多?因為這個地方有垃圾桶,垃圾桶里邊有吃的。為什么這個地方有垃圾桶?人們是幾點收垃圾、幾點倒垃圾?烏鴉一般是幾點才到?

    最后才搞明白,這個地方每天收垃圾是上午十點,人們早晨出來把垃圾放到那兒,烏鴉下來刨半天,吃完之后,十點鐘才收垃圾,最后找到了真因是垃圾桶收得太晚,解決辦法是從今以后確定每天早上,人們在七點之前把垃圾全部放到垃圾桶,七點必須把垃圾桶清走。

    餐飲界普遍認為,西貝是一個戰斗力很強的團隊,但很少知道這支隊伍全是靠“折騰”出來的。

    曾有西貝高管笑說,“當年賈國龍帶著我們這一群啥都不懂,從農村出來的“土豆子”進城。教我們學經營,學管理,每當做的沒有達標時,他會恨鐵不成鋼的直接上腳踹,級別越高被踹的越狠。

    當時的那些“土豆子”,現在也都成為了西貝的頂梁柱。

    賈國龍給西貝設定的目標非常遠大——開遍全球,“全球,每一個城市,每一條街,都開有西貝。”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說:“只要能快速、健康地發展企業,我愿意把我的股份降到1.4%,我愿意放棄成為幾個億、幾十個億富翁的選擇。”

    有人說賈國龍“倔”,有人說賈國龍“擰巴”。

    但不能否認的是,一個餐企,經得起“折騰”才算成功。



    —————-End—–———–


    推薦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閱讀更多干貨

    碼頭故事 | 一把骨 | 香天下 海底撈 |

    西少爺融資 十年視角看餐飲 餐飲供應鏈的廝殺

    海底撈未來的黑科技 | 如何促進顧客二次消費?


    廣 告

    —————————————-

    轉載,合作請加微信:qingcai5678

    綜合:網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377.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月24日 18:42
    下一篇 2017年1月24日 20:3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