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春節期間,旅游城市長沙再次爆火,不少餐飲品牌翻臺率、日排隊數頻頻打破紀錄。
1月24日,費大廚辣椒炒肉,黃興中心廣場店,最高峰10分鐘取號150個,翻臺超7輪。
?
七七地攤火鍋創始人告訴火鍋餐見,一家97平的門店,15張桌子,排隊40桌,營業額超過2.5W+……

?
?
了解“餐飲湘軍”的自然清楚,老牌餐飲如西湖樓、老長沙龍蝦館、徐記海鮮等,靠著敦厚的歷史,穩穩占據一地。之后,長沙逐漸成為網紅城市,名聲越來越大。
文和友靠“超級IP”、”餐飲+文創“新模式,打開了餐飲新世界,成為長沙地標;
?
集多種長沙小吃為一體的黑白電視,打造出小吃的集合模式,一個80平小店有超過70多個的SKU;
?
盛香亭用“新式熱鹵”,開一代先河,拿下騰訊、絕味億元投資,開出門店近400家……
以上種種,足以看出長沙餐飲具有一流的創新能力,新模式、新場景、新玩法層出不窮。
而這一切的一切,大都源于長沙的城市文化和消費理念。
長沙定位“娛樂之都”,房價相對很低,屬于幸福指數很高的城市,人們工資也不算多高,但是消費意愿和接受度很強,相對來講,不像北方人不講吃穿愛買房。
因此,對于餐飲人而言,試錯成本相對較低,可以有更大的創新空間。對于消費者,有更多的錢和時間去消費,兩者彼此成就。
如近年來走紅的七七地攤火鍋,同樣新穎,抓住互聯網的流量密碼,打造出“網紅老板娘”,自帶億萬流量,在火鍋行業獨樹一幟,無需為知名度煩擾,不用為客源犯愁。
同樣是在長沙,大斌府火鍋,直接走起了高端路線,他依靠高端的裝修風格+正宗的重慶+24小時營業的特色,“私房火鍋的屬性”在美食圈名聲斐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食客。
熟悉的朋友會知道,以上所列僅僅是冰山一角,長沙的迷人,一個“新”字就值得你去探尋好久好久。
新秀品牌“投年輕人所好”
成財富密碼
長沙的餐飲品牌抓住的另一個財富密碼就是“投年輕人所好”,年輕人熱衷國貨概念,尤其是國潮。餐飲人自然也把國潮風當成了敲門磚。
大熱門如墨茉點心局和虎頭局渣打餅行,都選擇國潮風,茶顏悅色也是國風為主,中式元素居多。
犢門火鍋,長沙火鍋界的超級黑馬。門店也采用明艷復古的國潮風,大寫的時髦,大紅大綠的視覺沖擊,剛入店內就能感受到火鍋的熾熱氣氛。靠“犢一無二”的國潮風和“犢”門烹飪技術,在長沙日均客流量超300人!
?

換個活法兒
餐飲神話開始走出“長沙”
另有湖南米粉品牌霸蠻,先后完成B+輪和C輪融資,以“堂食+小吃+零售“模式,布局盒馬、大潤發和便利店等線下門店,線上與電商平臺、小程序商城合作,走出了新路子。
就在去年6月,費大廚辣椒炒肉首次進軍北京,開出了第一家門店,后續在北京強勢開出5家。
它們的成功,也讓無數新品牌開始試著走出長沙。
數據顯示,長沙網紅品牌的門店數量很多都是“頭重腳輕”,長沙為頭,門店數驚人,幾十成百不在話下,可對于外地,要么只是開幾家探探路,要么一家沒有。
2013年成立的茶顏悅色,成立9年,是一個茶飲界的神話,擁有門店550家左右,可455家都集中在長沙,在2020年才選擇走出長沙。事實上,在長沙本地,它早已趨于飽和,走出去,換個活法是必然。
?◎重慶時代天街店
?
但值得注意的是,長沙是本地餐飲的避風港,去外地會不會“水土不服”,也是個問題。
強大如茶顏悅色,文和友,都會遇到城市文化、方言文化的阻礙,可見“湘軍”走出去是必然,可更重要的還是謹慎,穩中求勝,才是王道。
敦厚的歷史
“湘味”讓人流連忘返
作為人類文化中少不了的飲食文化,湘菜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可見其歷史悠久。
一說起湘菜,永遠離不開剁椒魚頭、辣椒炒肉、臘味合蒸、湘西酸肉等等,熱辣、香鮮、軟嫩成了湘菜的代名詞,一提就讓人回味無窮。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辣椒炒肉。
?
?
最后說一說“湘味火鍋”,知名如七七地攤、名揚趣味等品牌,都是采用傳統手藝,獨家秘制,現炒鍋底,好吃、專業,“湘味”十足。
?
?
由于存在強勢的本土特色和本地品牌,外來大牌往往會“水土不服”,以至于迅速死掉。因此就有了“在長沙能搞好餐飲,去哪兒做都沒問題”的說法。
這就是中國餐飲的“長沙現象”,因此也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餐飲人去長沙進行學習交流。
正值餐飲復蘇,長沙餐飲美食再一次走在了前列。面對真正的海灘,勇敢地踩上去,腳下的感覺才更真切。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3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