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燕說
不知何時起,朋友圈總是被各種“雞湯”刷屏,這些雞湯充滿知識與感情的話語,柔軟、溫暖,充滿正能量。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廚界同行的語錄,能給你一點點警醒,或給你一些啟發。
1. 做廚如行醫,烹鮮若治國。
——東方美食研究院院長劉廣偉先生經常教誨小編的一句話。
2.辦法總比困難多。
——很多人想出國,同時又擔心出去之后會遇到很多麻煩,多年在國外從事餐飲業的徐世陽以此話來鼓勵同行。
3. 生活,就像一盤菜,作為廚師,只有被品嘗的份,沒有挑剔的份。
——摘自廚師“渴望激情的炒勺”的網絡日記
4.點心點心,點點都要用心。臥底臥底,一臥就知根底。
——點心大師關偉強“臥底”學藝、功成名就之后的感慨。
5. 沒有糟糕的菜,只有糟糕的廚師。
——白宮一位廚師說如果做菜的態度不好,那么做的菜一定不好吃。
6. 廚德為先,廚技為本。
——上海名廚路金華大師常以之自勉也勉勵自己的徒弟。
7.不能舔自己手指的廚師就不是好廚師。
——怎樣評價一位廚師做出來的菜是否干凈?這就是一個評價標準。
8.擁有愛情的婚姻讓人迷醉,擁有麻辣的川菜讓人心醉。
——令所有川菜師傅最感到驕傲的一句話。
9.我的任務是堵住官兵的嘴。
一位部隊大廚的名言。
10. 政治產生分離,美食消除隔閡。
——元首廚師俱樂部有個信條。
11.餐桌上是離不開湯的,菜肴再多,沒有湯猶如宴席上沒有女主人。
——路易十四國王的御廚如此強調湯的重要性。
12.雕刻是個“小老婆”。
——被稱為新加坡“廚界教父”的黃清標對雕刻的理解,他認為想把“小老婆”扶正、恨不得把精力全放在雕刻上的人,完全是走火入魔。
13.我也要做一名大廚,也要有一幫人“伺候”著。
——“金牌王廚”王育祥第一次站在廚房門口時,看到每位大廚后面都跟著一幫打下手的,于是便有了這樣的入行動機。
14.身不離案板,手不離面桿。
——有“點心王國女狀元”之稱的中國烹飪大師徐永珍當年苦練技藝的情景。
15.有味者使之出,無味者使之入。
——烹飪界的兩句至理名言。
16.看見蘑菇,我就想起你的眼睛;看見豬肺,我就想起你那紅潤柔軟的臉頰;看見鵝掌,我就想起你纖長的手指;看見豆芽菜,我就想起你的腰肢。你猶如我的圍裙,我不能沒有你。答應嫁給我吧,我會像侍候燕窩般侍候你。
——節選自一位年輕廚師的情書。
17.做點心有“技”和“藝”的差別。“技”是容易學會的,但“藝”是一個人經歷、追求、執著與對自己要求的積累,是怎么樣也學不會的。
——很多人都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在這一問題上,點心大師張國泉并不這樣認為。
18.一塊傳統方法制作的火腿,其文化價值不亞于一座中世紀的古堡。
——慢餐國際協會的創始人卡洛·佩特里尼如此認為。
20.廚師在廚房里創造的藝術,其色香味不亞于一部香艷小說。
——女大學生的148條格言之一
21.“你嘗嘗這雞湯,一點雞味也沒有!” “這是用幼兒時代的雞做的湯。” “什么是幼兒時代的雞?” “雞蛋。”
——顧客和廚師的經典對白。
22.世上只有兩種人配穿白大褂,一是醫生,二是廚師。
——《爺是大廚》的作者劉一達在此作品中如此評價廚師。
23.除了飛機和風箏,我們能把一切飛的東西做成美味佳肴。
——甄文達向國外人介紹中國美食的“博大”。
24.廚師——最愛添油加醋的人。
——恐怕只有廚師才能改變“添油加醋”貶義詞的“身份”
25.法國的廚師歸文化部門管,中國的廚師歸勞動部門管。
——同樣都是美食大國,法國的廚師是比醫生、律師還要高的職業,而中國廚師的地位卻一直得不到提升,或許這就是原因所在吧。
26.廚師這個行當,是一切復雜的現代工業最原始的雛形。
——大衛·奧格威當了30年廚師,后來開創了現代廣告工業。
27.拿手術刀講究精細,而拿菜刀則需要創意!
——醫學院的學生在舉行小規模的烹飪比賽時發出的感慨。
28.學英語就像刷牙,每天都要張嘴,每天都要堅持。
——在清華食堂切菜8年后托福考試得了630分,因而被人稱為“英語神廚”的張立勇解釋他是如何學習英語的。
29.雕琢廚藝,贊美人生。把烹飪揮灑成藝術!
——《烹飪藝術家》雜志書脊字。
30.烹友們,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分享給更多同行哦~~
——努力碼字的曉燕。
你還知道哪些經典語錄,歡迎留言。
END
來源:烹飪藝術家
設計:曉燕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6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