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糕點品牌鮑師傅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一開始說雇人排隊,而之后又說雇人排隊的店原來是假的。讓整個事情有一個烏龍的反轉。
鮑師傅事件,從我們做媒體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方式:
一是餐廳對品牌和商標的重視程度。這兩年打假的品牌并不少,效果參差不齊,究其原因在于創始人對品牌的投入和重視。根據可靠消息,鮑師傅就是因為不太重視品牌而導致抄襲者鳩占鵲巢。
二是現在餐飲的浮躁市場。有一些公司專門孵化山寨品牌,比如有一個咖啡品牌叫瑞幸,之前在媒體上黑星巴克,并且強調把星巴克趕出中國,要做中國自己的咖啡品牌。事實上他和星巴克不是一個量級。這種事情并不少見,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反而讓很多匠心品牌走向沒落,這并不是媒體應該倡導的。
三是面對餐飲品牌的侵權抄襲如何應對?也就是所謂的危機公關,去年成都小龍坎火鍋在當地打假,一夜之間成都各個媒體包括小龍坎自己的粉絲平臺萬箭齊發,從渠道到文案到互動,都做的比較成功。這也是另一種思路和啟示。
東方美食近期好課
總有一個
適合愛學習的你
咨詢:13331083197
沒看夠?不要緊!
東方美食·《餐飲經理人》
每日干貨放送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8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