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和狗,家常和八卦。
吃個簡餐,喝杯咖啡,坐一會兒,這是社區咖啡館的日常。相對于商圈的咖啡館來說,它們做的是一小撥兒熟人的長期生意。
隨著購物中心“黃金十年”的過去,社區商業逐漸呈現出越來越大的想象空間。
這不,星巴克已經連開了兩家社區店,難道社區生意的價值一直被我們低估了?
1
星巴克的新人設:“好鄰居”
繼開在廣州番禺錦繡香江的社區體驗店之后,2月份,星巴克又把中國的第二家“社區店”開在了成都的中糧鴻云社區。
在這個常被說“玩家多,贏家少”的咖啡館業態中,星巴克玩兒出了什么新花樣?
星巴克成都這家社區門口專門設置寵物的休息區域——
如果你正好經過想買杯咖啡,可以把狗狗拴在這里,給狗狗準備了柔軟講究的墊子和飲水區,感受應該會很不錯。
▲狗狗也有了休閑的第三空間
當然,在這家店,你也可以帶狗狗進去買單、喝咖啡休息,店內的小黑板上還有貼心的寵物知識。
▲汪汪汪 旺旺旺,狗狗開心了,旺生意
這也不是星巴克第一次為狗狗考慮了,之前已經開過兩家專門的寵物友好門店,設有寵物專座,還帶有隱藏的狗狗菜單“爪布奇諾”,甚至開辦“爪爪星萌友”聚會,讓很多吸狗人士感動的老淚縱橫。
星巴克這間店改變了我們熟悉的點單方式——當你站在收銀臺面前,你可能還會摸不著頭腦,菜單板哪去了?
▲消失的菜單板,更有人情味的社區店
如果你是熟客,想要點什么很明確。
如果你還是需要菜單的話,進門旁邊的小柜臺上提供了紙質的菜單,你可以先坐下,然后慢慢選。
店里的桌椅也很不一樣,為了防止孩子、老人沖撞受傷,桌椅大都是圓角設計。
社區店還有一份無咖啡因的“特殊菜單”,包括檸檬氣泡冰肯亞、冰沁果趣花草茶與蜜柚抹茶杯等等。
▲給社區小朋友上堂咖啡課
這似乎是為無法接受咖啡的小朋友或者中老年顧客提供的一種選擇。
仔細想來,星巴克是把你的生活場景都設想了一遍。如果你遛狗時想喝杯咖啡,它提供了寵物牽引繩掛鉤,寵物床和寵物飲水區。如果你“遛娃”時想來坐坐,店內也有兒童閱讀天地和休息區。
總之,星巴克社區店的“好鄰居”人設,可以說是相當豐滿了。
2
社區店人氣高的原因是選址和加餐?
當然,以星巴克在咖啡界的地位,也許把牌子往社區一立就不愁客流。
開在社區的獨立咖啡館呢?還真別說,上周我逛街的時候正好路過了一家。
那是工作日的下午四點多,這條街上很是冷清寂寥,更顯得這家店里一派熱鬧的景象對比鮮明。我不禁好奇進去看了看——
地段,地段,地段。誰說社區咖啡館沒有好地段可選?
這家名叫柏咖啡的咖啡館位于鄭州鄭東新區 臨街的位置,一旁小區的保安告訴我,這里房價均價3萬/㎡以上。
▲交通、消費力、輻射客群基數都是選址要考慮的
另一個側寫是:一條街上有2家現燉燕窩專賣店——似乎昭示著這片地方住戶的消費能力。
而除了小區的潛在消費者,位置更顯優勢的是,距這個城市去年新開的Shopping mall 1公里范圍內,頗有鬧中取靜的感覺,添了大范圍的隨機客群。
享著具有消費能力的穩定客群,又沾了購物中心超大客流量的光,也難怪這條街上各式門店開了一排排。
店面開得多,但同一條街,能把客流聚到自家店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大特色是融合。”柏咖啡老板表示。
在“加不加餐”這個世紀難題上,他直言自己的店是“很好的融合了餐和咖啡的比例”。
▲圖片和實物高度一致的定食
這家店巧妙的地方就在于加餐的品類——日料定食和甜品,以壽司、生魚片、沙拉、味增湯、土豆泥等這些組合起來的套餐。
一方面,這樣偏冷餐的組合,油煙味少。同時與咖啡館這一定位搭配,又不會損毀大眾認知中的調性與氣質。
從當地大眾點評來看,在大部分同類商家客單價在38元——56元之間時,這家咖啡館客單價達到了75元。
▲成功拉高客單價的餐品菜單
相比咖啡,餐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無疑消費頻次更高。當厭倦千篇一律的外賣,想出來走走又不至于太遠到累的程度,家門口就能吃到的餐食是更剛性的需求。
廣義上講,社區面對的不單單是住戶群體,“加餐”不是唯一的選項,而是根據你咖啡館想穩定俘獲的客群,盯準其需求來設計。
▲成功圈粉的店名,感受一下
比如廣州越秀區一家叫作NOKPI COLLECTION的咖啡店。用“NOKPI”的店名可理解為“不設指標”,大概很讓多廣告、市場人能產生共鳴。環境中有很多黑字透明底話語,再配合觀影搭配,從環境營造上讓在充滿 KPI 壓力的生活中尋求一個休憩地。
“我們老板很特別,很拼,他每天都在店里,會做店里的每一種日料,每天都親自給客人沖咖啡做飲品。”
當我向吧臺店員打聽“生意為什么這么好”的秘籍時,她露出了迷妹般的微笑這樣告訴我。
▲老板的狗狗以及出品
營銷上有句話說:要到有炮火的地方去。做生意是一樣的道理,老板天天在店里,和形形色色的顧客接觸,了解他們的需求,才能及時調整。
也只有坐店才能讓常來的客戶有歸屬感,他們認識這里的老板,會讓他們相對更愿意來。
山東德州有一家12平米的社區咖啡館—藍蓮咖啡,裝修很普通,老板在店里放了一個獎牌架,放著他參加馬拉松、越野跑和自行車比賽的獎牌,以及一些和名人的合影、簽名照。
▲成功發起了話題而且不可復制的裝飾
這些獎牌和合影成為了老板和顧客的話題,每一張拿出來背后都是一段故事,都能讓顧客佩服的五體投地。
▲非常接地氣的社區咖啡館
成功的把藍蓮咖啡的品牌和店主個人IP相結合,打造獨一無二的社交體驗,這也是屬于服務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具有完全的不可替代性和鮮明個人色彩。
3
賺錢的社區店,都是把人情做到了極致
在北京五道營胡同一家只有15平米的咖啡店,名叫barista,生意好到只能坐在外面臺階上喝。
Barista的老板曾說:咖啡不是個高大上的東西,說白了就個餐飲業。我們就是個社區咖啡店,附近住的上班的,來了就是為了聊個天,誰還圖你這杯咖啡啊。
“我們在挑咖啡師時候,注重的是咖啡以外的東西,做咖啡這事很容易,可以教。但咖啡以外的東西是自身的,教不會的。”
▲只有8個座位,臺階上都爆滿的Barista
商業上,最深刻的變化,最終仍然歸結于人本身。人口特征和群體需求的變化,以及相適應的商業形態的轉變,決定了下一個10年商業的機會。
很多社區店的成功其實就是在人們對效率和健康需求之間、簡單吃點兒但又可以稍微坐坐的需求之間,找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就像有句話說的:“人吶,很多時候需要的只是一杯咖啡。又有很多時候,需要的就是離家很近的一片樹林。”
點擊下方藍字,了解更多新茶飲大賽信息:
點擊下方對應賽區的圖片,長按二維碼識別;
報名新茶飲大賽
▼
END
統籌:咖sir | 編輯:忽而
本文為咖門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 | 微信:mengmeng478469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9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