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虧損的第一家店到現在多家門店,年營收達3個億,他經歷了什么?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餐飲經理人》雜志官方微信平臺。這里,不僅僅有商業故事,更有故事背后的管理之道。


    江戶前一路走來,至今已有近13個年頭。


    從剛開業時的虧損,到成為中國日料十大品牌、北京餐飲十大品牌,年營業額突破3億元,在全國各地開設了30余家店。


    江戶前究竟有著怎樣的秘訣?


    在日料品牌成本高企,競爭激烈的當下,江戶前是如何成為日料業的標桿企業?


    一起來看看創始人姜炳升的成功之路。




    戰略篇


    多品牌齊頭并進


    行業細分 增加品類

    日本料理是被世界公認的烹調過程最為一絲不茍的國際美食,這也造就了日本料理精致而健康的飲食理念。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健康”、“好吃”、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成為餐飲市場最重要的風口。


    特色高度契合的日料借著這股東風,得到迅猛的發展。



    據姜炳升介紹,江戶前壽司2006年在北京開設第一家門店的時候,北京的日本料理門店還是屈指可數,但是2016年底已經達到了1500家左右,而上海的日本料理門店增速則更快,從2006年的2000余家增加至2016年底的近7000家。


    而到2018年,據不完全統計,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擁有日本料理餐廳數量接近12000家,年增幅在20%以上,日料行業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外國菜系中發展最快的細分業態品類。


    與此同時,國內的日料品牌開始突出自身的主打品類,市面上陸續出現了日式火鍋品牌、日式烤肉品牌、日式壽司品牌、居酒屋以及日式拉面等細分品類。



    “餐飲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將會趨于細分,這是同質化競爭的必然。”


    姜炳升表示,日本料理從文化、匠心、品質、食材、健康等多角度吸引了一大批以80、90、00后為消費主體的年輕消費者,助推了日餐行業在我國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促使國內的日料品牌開始逐漸走向多層次布局。


    市場快速變化,在國內經營日本料理多年的江戶前壽司隨市而動,轉變發展戰略,借助資本的力量,開始進行多品牌、多層次的戰略布局。



    為面向不同消費人群,江戶前旗下增加了眾多新品牌,除了定位在中高端的江戶前壽司,還有“敘上苑”炭火烤肉、江戶前懷石“咔呲咔呲”黃金豬排專門店、“辛福鍋”魔鬼辣地獄火鍋、“江戶前食堂”等五個品牌。每個品牌定位不同日料品類,如敘上苑定位日本烤肉、咔呲咔呲定位日式炸豬排、江戶前懷石定位日本高端懷石料理。


    姜炳升表示,江戶前壽司、江戶前懷石則仍然以直營的模式在一二線城市發展,而其余品牌主要面向商圈及二三線城市,并以自營和加盟的模式進行復制。


    自此,江戶前公司形成定位不同的多品牌齊頭并進的快速發展格局,在北京、杭州、武漢、成都等地開店30多家,年營業額超3億。


    “盡管做得不算很出色,但我們堅持自己的特色:做最傳統的日料,做品質最好的日料,穩中求勝。”姜炳升說。





    產品篇


    品質高于一切


    嚴格精選食材

    食材可謂是日料的靈魂。商家只有嚴格挑選食材,才能精準呈現食材的最佳風味。


    “日料要高品質,就要保證好食材。”為保證出品,江戶前一直秉承著對食材的高要求,盡量用日本的食材,食材每天配送,充分發揮食材本身的新鮮特色。同時,選擇食材過程中。


    首先看的是產地,選取最好的產地當季最好的食材;其次看的是鮮度和營養價值;最后看的才是價格。


    為了給顧客提供正宗的日料,從第一家店開始,姜炳升就對食材要求苛刻。



    “2006年,江戶前壽司第一家店開業的時候,從日本購買食材太難了,為了能讓客人吃到和日本一樣或近似的食材,我就全國各地地尋找,哪里有好的食材就去哪里。直到2010年,可以從日本進購食材,我們就大批量從日本進購食材。”姜炳升說。


    因為堅持對食材的高要求,成本支出大,外加上當時建外SOHO商圈人流量不多,姜炳升的第一家店持續虧損了半年。


    “當時,虧損得連房租和員工的工資都負擔不起,也做好了關店的準備。但隨著入駐建外SOHO的公司越來越多,我們也憑借好食材好品質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顧客,尤其是在華的日本人。盡管當時客單價在200~300元,但門店前每天都大排長龍,到現在也是如此。”


    隨著日料的爆發性增長,連鎖餐廳的迅速發展,也對供應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材供應商更需專業化。


    江戶前打造了強大的供應鏈,不僅保證食材新鮮,更降低了成本。



    “儀式感”締造最佳口感

    與其他普通壽司相比,“握壽司”更像是壽司的奢侈品。


    它需要全手工(當場捏新鮮魚片),配料嚴格,工序繁多,最終的曼妙口味與每一道制作環節的嚴謹及合乎比例息息相關。


    而江戶前壽司的特點就是——當場捏制生鮮魚貝,當場呈現極致美味。


    坐在那里,靜靜的觀賞壽司大師專業的技藝,刀起刀落間,一份美食悄然而至。神圣的儀式感,不僅讓顧客吃出品質,更是一份獨特的文化享受。


    在江戶前,這種現做現賣的做法也被傳承下來。



    因為壽司的完美口感,就如同春日的櫻花般短暫,最佳味道只在轉瞬之間,現做現賣能讓顧客享受到壽司最完美的口感。


    據姜炳升介紹,江戶前的門店比日本傳統的餐飲門店面積大很多,并且配備了15名廚師在店內現場制作,確保客人吃到現做現賣的日料。


    “師傅現場制作,用火槍動作酷炫,真是令客人大開眼界,坐在操作臺吃得非常享受。”在第三方網站上,對于現場制作的好評隨處可見。


    為了更好地保證品質的地道,江戶前還邀請了多名日本名廚,亞洲十大名廚之一鈴木民夫、米其林一星級大師有村健一,就連日本名店“よし邑”料理長(日本食譜及親善大師)富澤浩一也是江戶前的長期料理顧問。


    不僅要有地道的品質和味道,還要根據國人口味特點不斷創新,用專業帶給國人最品質的料理。


    根據國人不喜清淡的口感特點,姜炳升特別首創口感如初戀的“鵝肝壽司”,被所有日料店爭相模仿;江戶前還制作了世界上最大的九龍壁壽司,被世界吉尼斯紀錄認證。




    經營者要全力提升五項能力


    經營篇


    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領導者高瞻遠矚、不畏挑戰的悉心經營。


    作為廚師出身的姜炳升,十三年如一日,打磨產品,升級管理,一步步堅持用匠心為國人打造正宗的日料。


    他懂產品,又懂管理;他懂營銷,更懂人心。“不僅產品需要營銷,作為老板依然需要。”如今他正在推行總裁演講項目,意圖培養更多的明星總裁,為企業代言。


    他是名優秀的民營企業家,會如何看待當下日料行業?


    他同時又是一名技藝超群的日料大廚,二者角色又是如何進行切換?


    由后廚變前臺,又該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經營者?


    聽姜炳升帶來的獨特思考。



    為社會輸送更多日料人才

    《餐飲經理人》:您怎樣看待日料行業的發展?江戶前未來發展的目標是怎樣的?


    姜炳升:近幾年,國內日料發展迅猛,由十年前全國3000多家店到如今42000家,單一日料品牌都能做成1500家,日料真可謂是中國餐飲業的藍海。


    日本料理還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有數據統計,中國每年有1000萬人去日本旅游,他們在日本吃了地道的美食,回來后肯定會去找中國有沒有和日本一樣好吃的日料。


    由于沒有專業的廚師隊伍、廚師技能參差不齊等原因,行業內有些日料店的出品魚龍混雜,尤其還有很多商家,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用不好的食材做成菜品出售。


    而江戶前的食材源自日本、制作工藝源自日本、菜品品質傳承日本,只要在全國各地有我們的門店,食客就可以吃到有品質的日料。


    這是我們的機會。


    到2023年,我們爭取實現100家門店的目標。



    《餐飲經理人》:您是說日料行業非常缺專業的人才?這該如何解決呢?


    姜炳升:日料講求匠心,極其看中食物的制作過程,對廚師的依賴大,對專業性人才需求大,本身人力成本要高于普通品類。


    而隨著餐飲行業整體人力成本增加,品牌的壓力就更大了,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日料品牌的規模化發展。以前我們店的日本人非常多,最多的時候達到10個人,現在隨著店鋪陸續增加,日本人工資比較高,人工成本已經接近日本,占比達到30%左右。


    日料行業內,受制于人力成本上漲和專業人才不足,有些日料品質參差不齊。


    作為中國飯店協會日料分會的理事長,我有義務向社會普及日料,讓人們了解日料,更要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日料人才。


    2018年,我們日料委聯合新東方以及諸多大中專院校,成立了日料商學院,主要進行人才培訓,力圖打造日料“黃埔軍校”,幫助日料行業規范人工成本,推動日料發展。


    培訓結束后學員可以獲得來自飯店協會和日本海外技能鑒定的證書。



    做有良知的經營者

    《餐飲經理人》:您是廚師出身,回國開店后,管理上有沒有受限于此?又是如何轉換角色的?


    姜炳升:我是廚師出身,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把自己當成廚師。這件事情好處在于可以保障餐廳的菜品美味正宗,壞處則在于無法快速復制已有的經驗,把店鋪規模擴大化。


    在日本時,由于整體文化趨于保守,日本人有相對強的服從上級的觀念,因此在日本時管理員工相對容易。


    但是回到中國之后,年輕人思想活躍,中國又正處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每個人都有很多夢想和想法,一度出現了管理瓶頸。


    為了解決管理問題,我只能花很多精力和金錢不斷學習。我參加了許多管理課程,經常與優秀的管理者交流,在書中不斷地充實和豐富自己。


    我加深了對年輕人的理解,并做了一系列針對性政策調整,還在頂層架構上進行了重新規劃,給年輕人更多機會,江戶前變得煥然一新。


    《餐飲經理人》:作為一名優秀的經營者,您覺得要變得優秀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姜炳升:經營者,是保持使命感,將使命與成果相結合的人。經營者不只要取得成果,還要使每一項成果都契合公司使命。對江戶前來說,賺錢很重要,但“賺錢很重要”并不等于“只要賺錢就行”。


    缺少使命感的“只要賺錢就行”,將會衍生出“什么收段都行”和“只求結果沒問題就?”的想法。靠這種方法賺錢的人,并不能稱為經營者,充其量只能稱為“?良商人”。


    我們要立志成為有良知的餐飲品牌,弘揚健康飲食文化,打造百年傳承企業。


    經營者要具備四項能力。


    第一是具備“變革的能力”。


    市場是殘酷無情的,如果產品不具備顧客需要的價值,就根本不可能賣出去。而顧客的需求、期望瞬息萬變,企業不及時變化,就只有死路一條。


    第二具備“賺錢的能力”。


    企業的宗旨從來都不是做慈善,而是在實現使命的過程中持續盈利。既然是做生意,如果賺不到錢,企業也就不可能持續存在。


    第三具備“建設團隊的能力”。


    一個人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工作都是通過團隊協作完成的。作為一個經營者,無論多么富有變革想法,多么深諳掙錢之道,如果不能帶領團隊執行,都不可能真正取得成果。


    第四是“追求理想的能力”。


    企業的最終?的是實現?我存在的意義,即實現使命。變革、賺錢、建設團隊都是為了實現使命而采取的手段,因此經營者必須具備追求理想的能力,堅持實現公司的使命。


    -E-N-D-

    往期精彩內容:



    我們是深諳產品精髓、文筆優秀、掌握內容編輯技巧的專業團隊,從用戶認知的角度,踏踏實實寫點通俗性的干貨知識內容,包括分享行業看法和見地等。品牌宣傳合作:13331083279


    看的不過癮?

    不要緊,雜志有更多精彩

    《餐飲經理人》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掃碼二維碼關注我們



    更多精彩等著你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1205.html

    (0)
    上一篇 2019年8月28日 20:30
    下一篇 2019年8月28日 21:1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