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生產永遠是餐廳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在過去,只要菜好吃就不怕沒客人。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菜品售賣方式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經濟形勢,賣火一道菜品,光做好吃還不行,還要從營銷的角度考慮如何更好地將菜品銷售出去,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餐廳既要鉆研菜品生產,還要學會如何更好地營銷創新菜品。
7大營銷菜品好方法見下文:
1.售賣方式:靜態到動態 |
海底撈 功夫舞面
海底撈功夫舞面,至今是餐飲做產品營銷的一樁美談。海底撈選擇出一款可以增加附加值的菜品,用更趣味的方式幫助顧客下菜。
穿戴整潔、陽光的年輕舞面師傅會在顧客面前進行一段表演,上下翻飛的面條在技藝精湛的舞面師傅手里散發出無限活力。
互動性、趣味性增加了面條這一普通單品的附加值,不僅讓點了它的顧客吃出了價值感,也勾起了沒點它的顧客的濃濃好奇心,可謂一舉兩得。
長沙火宮殿 小推車
長沙火宮殿,其臭豆腐的廣告語“長沙火宮殿臭豆腐,正宗的長沙火宮殿臭豆腐,毛主席都吃的臭豆腐”。
火宮殿的產品售賣方式,特別之處在于那個由服務員推來推去的小推車。小推車設計了可以讓菜品短時間內保持溫度的車身,在推車內放置幾樣小吃或小菜后,服務員推著它在餐桌之間走動、停留、詢問。顧客看到后若覺得需要,便直接拿走。
小推車的售賣方式,將產品的被動等待變為主動售賣,不僅方便顧客,讓他們的對菜品的選擇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對未知的期待,而且也有利于餐廳在推出新品時更高效地將產品推廣出去。
2.現做現賣:堂烹更有就餐氛圍
北京烤鴨“現片現裝”
現做現賣,是賣火一道菜的另一種營銷方式。北京烤鴨廚師將烤鴨推到顧客面前,拿著刀具開始片肉、裝盤,此時,吸引顧客的不僅是那只顏色橙黃锃亮讓人垂涎欲滴的鴨子,還有廚師精湛的手藝,增添了互動的樂趣。
海參當著顧客“沖浪”
伊尹海參館的招牌菜——沖浪海參,也采用現做現賣的手法。未經加工的新鮮海參同調味佐料一起被放入容器中后直接端到顧客面前,此刻,這份海參還不能吃,最后一道程序——澆湯,由服務員拎著湯壺當著顧客的面澆入容器,這份美味方能完成。新鮮的海參經過熱湯的“洗禮”,入口脆嫩,湯汁鮮美。顧客打心里認可這種保持食材原味的做法。
3.吆喝:聲音傳達更有誘惑性
徽商故里 小貨郎
徽商故里的店內,產品營銷將“現做現賣”與“吆喝”這兩種方式進行了結合。戴小帽穿短褂的員工,手下不停翻動被油煎得滋滋作響的毛豆腐,同時嘴里在大聲吆喝,說的內容實則是用故事串聯起來的產品特點。
顧客聽得津津有味,既聽了一則故事,也了解了美食的來龍去脈,同時加深了記憶。徽商故里的營銷手法,從視覺、聽覺、嗅覺三個方面突出產品的特殊性,令顧客過目難忘。
老凱俚酸湯魚 伴著歌舞出場
老凱俚酸湯魚,在產品的售賣方式上,震撼的現場點菜賣場——老凱俚民俗村“食街”,貴州少數民族風情美食與少數民族歌舞互動演出相結合,美食在歡樂的歌聲與舞蹈中出場,加上獨特的苗族歡迎與招待貴客的就餐敬酒體驗,形成了老凱俚獨特的體驗記憶點。
4.售賣場景設計:視覺沖擊是第一印象
西貝莜面村 牛大骨
西貝在主推菜品“牛大骨”時,在門店外貼滿了牛大骨的廣告宣傳畫,“貼骨肉就是香”的宣傳語加上一位西北漢子的形象,給人營造了一種“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場景,這個場景把顧客的食欲勾了起來。顧客走過路過,熱火朝天地挑選,現挑現吃。更是打造了一種新品熱賣的氛圍,讓顧客忍不住想嘗試一番。
現做現賣:堂烹更有就餐氛圍
眉州東坡將食材直接在餐廳展示出來,由顧客親自挑選,所見即所得。比如春季時的豌豆苗,本就具備應季食材稀缺性的特點,在餐廳直接展示出來之后,可欣賞、可觸摸的豌豆苗綠色、健康的視覺效果遠比停留在菜單上來得直接,吸引了顧客的目光,顧客親自挑選的過程讓他們心里有了一份對餐廳信賴和對菜品的期待。
5.菜單設計:讓顧客盡快選擇
增加場景化描述
在菜單上,對菜品做出一段簡短有力的描述,運用有誘惑力、能夠打開顧客想象力的形容詞,例如“新鮮垂釣”、“自家農場采摘”、“小時候的醬油拌飯”等類型的詞,顧客在看描述與菜品圖片時會在腦海中形成場景感,想像中的美味直擊味蕾。
弱化價格
花錢是部分顧客在餐廳吃飯時的一個痛點,要讓顧客在看菜單時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菜品上而非價格上,很多餐廳會弱化菜單上的價格,在設計菜單時會選擇把現金符號挪走,或者以隱秘的方式顯示,例如用很小的字體、改變數字的形狀等。弱化價格降低了顧客的敏感度,某種程度上會促使他們盡快下單、多下單。
菜品圖要少而精
菜單中的圖片很重要,有專家認為,在菜單里面恰當地添加照片能提高30%的銷售額。照片越生動形象,顏色越真實,就越能刺激人的感官,這就需要聘用一個專業的攝影師攝影,讓圖片顏色鮮亮,看起來很美味。當然,菜單上的圖片也不能太多,放太多的照片反而會弄巧成拙,讓顧客眼花繚亂并非永遠都是好事。
菜品名稱不規則出現
菜單中的粗體字或斜體字或者不規則字體可以引起用餐者的注意力,有助于提高銷量,在設計時可大膽運用,把它巧妙地融合到菜單設計中,將餐廳的特色菜肴或者暢銷菜品著重標出。
6.強調食材:原產地和運輸方式都重要
巴奴 新西蘭毛肚
巴奴毛肚火鍋帶著優質食材這個標簽來到了北京。巴奴采自新西蘭的毛肚,空運而來之后,必須經過嚴苛的12道工序;花椒、野山菌等,都是從原產地采購。創始人杜中兵說,吃調料和口味的習慣會隨著消費者對食物的進一步理解而發生轉變,吃健康才是接下來的流行趨勢,消費者愿意為好的食材重復消費并主動傳播,進而會化作口碑。
外婆家 食材空運而來
除了原產地,食材的運輸方式也是一個宣傳點。外婆家的菜式里有很多江浙的特色食材,其在廣州太古匯的升級版門店中,不少食材也從杭州空運而來,比如筍干、熏肉、寧波火腿等。講烹飪過程,餐飲人喜歡用“慢”來契合匠心;說食材運輸,則必然用“快”來表明新鮮。一慢一快之間,就是追求食材的表達。餐廳在推薦菜品時,強調食材的特殊性可以贏得顧客更多的好感。
7.強調時間:快慢有別增加記憶點
侯師傅熱炒 12秒、36秒、58秒
長沙的“侯師傅熱炒”,是一家在店名里就突出烹飪手法的餐廳,“無新鮮,不熱炒;無熱炒,不湘菜”這句簡短有力、朗朗上口的標語,一下子就讓顧客記住了它的品牌特征和菜品特色。另外,“侯師傅”還特別擅長在烹飪特點上做文章。
比如,12秒熱炒之“熱炒三嫩”,使用“潤嫩鮮豬肝”、“嬌嫩鮮豬腰”、“脆嫩鮮黃喉”三脆,烈火烹油,倒入食材后迅速翻炒。12秒出鍋,大火把食材的汁水牢牢鎖住,嫩鮮脆爽。再比如,36秒熱炒之“火焰牛肉”、58秒熱炒之“吉祥三寶”……
精確到秒的烹飪時間,其實在廚師看來并沒有什么稀奇,這就是他們的日常。但在顧客眼里,被明確告知的時間增添了菜品的魅力以及烹飪的嚴謹性,他們更愿意相信這樣的產品所帶來的價值感和體驗感。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