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飲是上一代的夙愿,必須繼承下去
“小龍奶奶臨終時曾希望家族把餐飲事業發揚光大,而這一夙愿已經在十年的時間里實現了從“0”到“1”的奇跡,時至今日,老鄉雞的傳承已經不是一把湯勺那么簡單,而是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束從軒對老鄉雞的傳承有著自己的想法。
從產業鏈前端來看,老鄉雞帶動了畜牧農民發家致富。從企業本身來看,老鄉雞有著6千多員工,相當一部分是十來年的老員工,生活全系與此。另外,老鄉雞以自身為依托,建立起了配套服務的網絡集群,帶動了一部分企業的經濟發展。這樣龐大的商業系統將交由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來管理,束從軒卻很是自信:“小龍是能吃苦也很勤奮的孩子,我相信他的能力。只要在項目上抓一件事、成一件事,切忌虎頭蛇尾,就能做成事業。”
束從軒的“老鄉雞”產業是從煤油燈孵雞房做起的,十一年的時間在安徽打造了超過300家餐廳。束小龍要繼承的不僅是財富,也是品牌,更是父輩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如何讓老鄉雞在自己的管理和領導下再創輝煌,將是束小龍面臨的最艱巨的問題。“我擁有的是父親打下的平臺和資源,這是我覺得最‘富裕’的東西,可在如何站在這個平臺上把家族的事業發揚光大,才是我未來幾十年所要奮斗的事。”
老鄉雞的傳承有理可循
兩年前,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聽說安徽有一個企業,在安徽開連鎖店的速度比肯德基加麥當勞還要多,這個消息讓吳曉波感到很吃驚,于是他來到安徽,想看看老鄉雞到底為什么能有如此迅猛的發展的勢頭。當他品嘗過之后才發現,老鄉雞果然名不虛傳,干凈、衛生、快速、美味,無一不是它迅速擴張的理由。同樣是做“雞”,老鄉雞與肯德基完全顛倒的模式形成強烈的差異化競爭,也為自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于老鄉雞,吳曉波頗為關心的問題就是其人員年齡結構,束小龍在現場予以明確的回答。在老鄉雞,無論是店長還是職能部門的員工都以80后居多。吳曉波點評到,一個企業的管理中層如果80后占比低于30%,這個企業就很危險。
現在的主力消費人群和創業人群都是80后,包括老鄉雞的顧客,大部分都是80、90后的年輕人,如果管理層的年紀都在五六十歲,就很難理解和適應年輕人的口味和節奏,自然做不出適合主力消費人群買賬的產品。這一現狀,也成為了老鄉雞必須傳承的理由。繼承是要付出代價的,過去一年的時間,束小龍為了企業的良性發展提出改革,讓父親的老部下根據自己的情況自行選擇去留。這是一次時代性的改革,畢竟新鮮的有創造力的血液對這樣大型的快銷品牌連鎖店來說太重要了,小龍這種有舍有得的作為也獲得了父親的贊賞和支持。
新老交接,家族傳承成為主流模式
老鄉雞作為地道的安徽本土快餐,在眾多的餐飲企業中脫穎而出并作出現在的成績,無疑是安徽餐飲行業的一劑強心針。束小龍作為新一代的領導者,以人為本便是他最核心的品牌競爭力,身為80后,與被服務的受眾有共鳴,能切身體會顧客需要的特質難能可貴。再者就是面對競爭對手,服務要更周到,產品要更全面,環境要更衛生,才能在行業里占有一席之地。最后就是品牌,樹立企業榮譽感,放大自身的成功經驗,不吝分享,這就是老鄉雞的品牌理念。
關于繼承,中國家族企業傳承的最大特點在于獨生子女制度,家族企業沒有更多可選擇的繼承人選,且二代大多有海外留學經歷,專業集中在金融投資領域,極少有愿意做實業的。因此,未來家族企業選擇職業經理人的應該會越來越多。但束小龍是個例外,他愿意干實事,愿意承擔風險,他的肩膀是有力量的,他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也是快樂的投入的。對于現在的束小龍來說,今后走進老鄉雞的顧客是否帶著輕松快樂的心態品嘗菜品,才是最重要的事。
來源:新華網 | 編輯:eddy | 統籌:鶴九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3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