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手涌入、商家虧損、年輕人逃離,萬億外賣市場陷入撕裂困局!

    「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談及外賣平臺,我們總會毫不猶豫的認為,這是一個壟斷的高利潤行業。


    事實似乎也的確如此,有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32億,其中網上外賣用戶規模便達到5.44億,在我國的一、二、三線城市,外賣消費者滲透率已經達到了 96.31%,餐飲外賣交易規模更是達到9340億元人民幣,妥妥的萬億級市場。
    然而,這個外賣萬億市場,最近卻因為政府的一紙降傭令,陷入了風云攪動。1月18日,政府指出要下調外賣費率,降低相關中小餐飲企業經營成本

    當天,美團平臺就直線閃崩,當日便下跌18%。為什么人們對外賣行業突然如此不自信了呢?

    01
    抖音、順豐涌入攪局
    某團和某了么之所以能夠實現高傭金高盈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場“雙雄稱霸”的壟斷局面,馬太效應明顯。



    有數據顯示,目前的外賣市場90%被美團和餓了么占據。2020年末基本形成了美團占七成,餓了么占三成的狀況。
    但這樣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早在去年,抖音就開始布局外賣行業,成立了一個針對外賣業務的團隊。

    去年7月15日,抖音旗下“心動外賣”開始低調內測。目前雖然還沒有大量關于“心動外賣”的信息,但很顯然,抖音涉足外賣市場的方向已經很明顯。
    作為國內巨頭字節跳動旗下全資公司,抖音做外賣,流量和資金優勢都非常明顯。而且,抖音已然培養出了數億之眾的、根深蒂固的抖粉和抖民,僅此一點美團和餓了么就無法與之匹敵。
    而在此之前,順豐早已攜“豐食”小程序搶占外賣團餐市場了。作為快遞行業的頭部品牌,順豐在外賣行業有著天生優勢,已逐步在團餐市場這個藍海站穩了腳跟,越來越多的餐飲商家被招募到“豐食”平臺上。

    未來,順豐對更多類型的用戶提供團餐服務的同時,很有可能也會開啟個人配送服務。這對美團和餓了么而言,將又是一個強勁對手。

    02
    外賣商家沒錢賺
    自疫情爆發以后,外賣在商家餐飲業務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根據《2020年中國外賣產業發展大數據報告》,2015年-2019年,中國餐飲外賣行業市場規模呈現快速上升態勢,行業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5.46%

    截至2020年底,全國外賣市場交易規模已經高達8532億元,新增的外賣相關企業超過67萬家。
    然而,隨著玩家的大規模涌入,線上的競爭開始變得殘酷。有數據顯示,有一半的外賣商家平均存活率只有18個月。

    不少商家發現,即便開通了外賣業務,不僅不賺錢還往里面搭錢。而這其中最大的成本,就是平臺的傭金和廣告費用。

    “用戶點了23元的外賣,我現在只能分到15元,平臺抽成就占掉了8元。”在北京開了4年快餐店的趙莉(化名)搖搖頭說道。15元差不多就是她一份餐的成本。一份外賣訂單做下來基本上算白忙活了,根本賺不到錢。
    事實上,外賣平臺抽取服務費過高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2018年以前,外賣抽傭并不高,只有15%左右。

    但自2018年開始,這一比例提到了18%,而現在,外賣平臺的抽成比例已經提到了22%,最高的甚至達到26%。
    早在2021年3月,全國工商聯曾明確表示:外賣平臺抽傭應在10%-15%區間才能夠被普遍接受。某團和某餓了平臺也進行了整改,在收費透明化的同時下調平臺抽傭比例。


    然而,真正能夠享受傭金鉅惠的永遠是大品牌商家,對于餐飲的小商家而言,微弱的議價能力讓他們只能接受平臺的高抽傭政策。

    再加上如潮水般涌來的活動優惠,這導致商家即便開通了外賣業務,實際上所能賺取的利潤實在有限。
    業界有一句話:外賣時代,不做是死,做了死得慢點

    外賣行業已經變成了餐飲商家的一塊雞肋,舍又不能舍棄,賺又賺不到錢,所有人都只能掙扎著,以微弱的希望等待著某個未來可能的改變。

    03
    年輕客群逃離
    最近,某統計機構出爐了2022年1月份熱門應用下載排行榜Top30,很多人都注意到一個“異樣”的信號:作為中國第三大互聯網平臺的外賣巨頭,某團App排名史無前例的從之前雷打不動的前10下降到22名,下降了足有12位之多!

    另一個外賣巨頭某餓了甚至連前30名都沒有進,更多的生活服務平臺更是不見影蹤。
    外賣市場正發生巨大的變化,大批量中老年客群進入外賣市場的同時,大量曾經催生了外賣誕生的年輕人已經開始逃離外賣。
    本應是適應社會發展的外賣,為何卻逐漸被年輕人拋棄?
    1、外賣已從“優惠之選”變得昂貴難攀
    曾經的外賣市場挖掘初期,巨頭們為了搶占更多市場份額,諸多平臺紛紛搞起了補貼,面向的不僅是商家、騎手,還有用戶。

    彼時,15元就能叫到一份量大管飽、新鮮美味的外賣。而如今,菜品定價高了,起步價有了,配送費節節增長,刀叉等材料費更是屢出不窮,優惠券也少了。

    口碑稍微好一點的商家,外賣單價都是35元左右起步。
    疫情之下,年輕人的消費本就降級了。外賣價格如此昂貴,年輕人自然就只能放棄外賣的便利性,選擇更優惠實際的餐館、食堂,或是直接帶飯。


    2、品質消費的趨勢下,外賣餐品沒保障
    近些年,網上頻頻爆出外賣臟亂差的問題。去年曼玲粥店暴雷一事,相信大家都還印象深刻。作為一個全國門店上千家,口號宣稱小圓米現熬,自然稠的知名品牌門店。

    不僅所謂的現熬粥多為即食罐頭制作而成,而且粥內還混有蟲子、鐵絲、頭發等各種異物。更可怕的是,店員還將吃剩的排骨回收后又加入顧客的粥中,實在是讓人想吐。
    品牌餐飲店尚且如此,其他小餐飲店的衛生狀況更難以得到保障。平臺上顯示店面高端大氣,背地里不過某個垃圾遍地、蒼蠅聚集的小店里炮制出來的產品數不勝數。還有近幾年餐飲商家為了節省成本大量使用低端菜肴包,其中的衛生安全也令人擔憂。
    更別說,在餐品從商家送往消費者的過程中,時不時爆出的外賣員“吐口水”“踢外賣”等問題,讓現代的年輕人越來越無法對外賣餐品的衛生放心。
    3、預制菜崛起
    預制菜,顧名思義,就是別人給你準備好了食材,你只需要加熱一下就能吃。像冷凍水餃、冰凍饅頭、方便面等速食品便預制菜最初的形態,而現在,預制菜的品類正變得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受年輕人的歡迎。
    和外賣市場一樣,預制菜也屬于“懶人”青年催生出的一種市場形態。年輕人不愿意自己做菜,又覺得外賣太貴且不靠譜,預制菜便成為了第一選擇。


    有機構預測,2021年我國預制菜行業規模約3459億元,未來6-7年有望實現3萬億元以上規模,成為“下一個萬億餐飲市場”。
    根據2021年天貓數據顯示,今年雙11期間,預制菜成交額同比增長約2倍,躋身天貓新生活研究所發布“10大趨勢單品”。而隨著年輕人對品質生活需求的提升,預制菜的受歡迎度還將上升。
    “挺好用的,我自己也購置了很多預制菜,比起叫外賣,感覺預制菜更衛生一些,而比自己去超市買食材做飯,預制菜又方便了許多。”一位消費者貝貝說道。

    “關鍵是操作過程很方便,省下了采購、洗菜、切菜、洗碗等環節、溫暖了很多懶人的胃。”
    很顯然,外賣成為懶人唯一選擇的時代已經過去。

    隨著預制菜市場的崛起,伴隨著年輕人宅家的需求及疫情的大環境下,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投向預制菜這個更健康、更營養、性價比更高的新選項,
    總結:

    也許,外賣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剛需”。

    然而,市場正不斷變化,對手的涌入、外賣鏈條中商家的薄利、年輕客群的離開以及預制菜的崛起,都將對如今的外賣市場造成很大的沖擊。
    但這不一定是壞事!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今外賣市場弊端重重,也許正需要這么幾股“活水”的涌現,幫助外賣市場實現更為健康的共贏格局。
    -END-

    出品 | 
    飲O2O
    作者 | 王莉萍

    延伸閱讀

    • 營收腰斬客流銳減,疫情暴擊的深圳餐飲“眾生相”

    • 預制菜概念股出爐!有的漲停有的遇冷,什么原因?

    • 疫情沖擊下泰餐卻火遍北上廣深,是春天到了還是一窩蜂?

    • 繼郵政賣咖啡后,狗不理也入場,為何咖啡賽道總有“新故事”?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50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日 11:02
    下一篇 2022年3月3日 11: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