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業8020法則,現在知道還不算晚

    提示點擊上方"餐飲界"立馬關注!

    很多餐廳老板或管理者經常舍近求遠,放著周圍的顧客不去分析與維護,轉而去做所謂轟轟烈烈的大營銷大傳播。然并卵,營業額還是在原地徘徊,就是因為沒有用心研究好三公里內的顧客。

    三公里生活圈

    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軌跡基本上是三點一線:家、單位、交通工具,餐飲作為本地生活最高頻的服務場所,無特殊需求一般會選擇家或單位周圍三公里內解決。


    雖說餐飲天生的社交屬性,為什么聚會還是選擇三公里呢?


    一來是因為時間成本。社會節奏快,每個人最缺的其實是時間,而高峰出行堵車又是常事,在路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所以時間成本考量不愿意選擇三公里外的餐飲場所。


    二來吃飯是時效消費場景,到了飯點是等不了的,不同于購買產品對時間要求不高,那么就近性(最好是樓下)就是最簡單直接的方式。當然了,商務宴請和聚會場景則是指定場所。


    選址布點的便利性構成了餐飲競爭重要的要素,這也是為什么星巴克會在馬路對邊各開一家或同一條街密集式開5家,就是要讓你非常便利地來消費,另一方面是搶點讓競爭對手沒有地方開。



    三公里內顧客如何選擇


    雖說顧客就近選擇三公里用餐,但選擇去哪家則決勝在三公里以外,是由顧客復雜的大腦決定的,所以用品牌去搶占顧客心智資源就是第一大事了。


    “第一”永遠是舞臺上聚光燈下的焦點,而被人們深深地印在腦海當中。品牌營銷的第一條準則就是要”開創品類成第一”。


    品類需要創建和分化,還需要聚焦與堅持。云味館“米線哥”聚焦云南小鍋米線,并堅持用原生態食材,以“世界很大云南不遠”的情懷讓顧客追捧。


    企業用品類來經營,用品牌來表達。顧客以品類來思考,以品牌做選擇。


    500米是餐廳生死線?


    外賣O2O近兩年很火,說是做堂食以外的增量市場,其實外賣O2O的邏輯就是500米以內是餐廳的顧客,500米以外是外賣的顧客。


    真的是這樣嗎?說好的三公里顧客呢?


    很多很多餐廳都在問要不要和外賣O2O平臺合作?其實這是社會化分工的必然。生活節奏加快崔生“懶人經濟”,需要有人送餐上門,核心訴求是可以降低餐的口感但配送速度要快。


    這就對外賣O2O平臺的物流速度提出要求了,如果30分鐘內送不到體驗就非常不好,這也是為什么補貼一停外賣的單量劇減的原因之一。用補貼來彌補速度終不能完美解決用戶需求,一部分顧客會回流到實體店。


    目前,外賣O2O沖擊最大的是快餐店,如大陸麥當勞上半年關閉60多家店。快餐解決的是飽腹,沒有更多增值服務體驗的。標準化作業曾經是快餐的致勝法寶,在互聯網時代最容易被替代的就是標準化。


    所以,餐飲業拼的還是品牌與體驗,那些小而美、精而爆的餐飲正是抓住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餐飲有兩個核心產品,一個是有形的,狹義上的產品、菜品;另一個是無形的“體驗”。你兩個都抓住了嗎?



    餐飲界權威自媒體

    餐飲界新媒體-專注餐飲創新研究


    點下面「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4468.html

    (0)
    上一篇 2015年10月20日 21:32
    下一篇 2015年10月21日 02:4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