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杏綺:餐飲+零售的成功典型

        

    40年篳路藍縷,40年砥礪奮進。我們餐飲人用雙手書寫了發展的華彩篇章,拉開了一個行業的擴張序幕。

    行業40年的巨變,離不開每一位餐飲人。來自國有企業的改革家、企業家、科技大師、開放先鋒無疑發揮了引領作用。

    接下來《餐飲經理人》微信公眾平臺用40天的時間講述這40位民營企業家在改革開放40年間創業圖存,創新求變的故事,生動再現了這些企業的成功路徑,以及諸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今天為您呈現廣州酒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林杏綺的故事

     

    看完記得點好看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

    歡迎轉發朋友圈 謝謝你

    40年40人

    林杏綺

     

    她,從服務員到董事長,一路走來,不斷探索與改革。


        她,提出餐飲加零售的發展模式,成為了餐飲業的成功典型。


        她,讓餐飲老字號,煥發出了新生機。



     

       

    從服務員到董事長



        1979年是中國正式開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改革開放正確道路的第一年。這一年,在農村落戶了5年的下鄉知青林杏綺回到了家鄉廣州,被分配成為了廣州酒家的一名服務員,這一干就是四年的時間。每天重復的服務工作并沒有讓林杏綺感到厭煩,她反而從工作中找到了樂趣,為服務顧客感到開心。她的認真與負責單位的領導都看在眼里,記在了心中。


        1983年,正逢單位改革,林杏綺被提拔為了小領班。在小領班的崗位上磨練了一年之后,林杏綺又擔任了副主任和廣州酒家第一家分店的店長。后來,由于在副主任和店長的位置上業績顯著,1989年,林杏綺被提升為總經理助理;1991年,她成為廣州酒家集團副總經理,最后,成了廣州酒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從業多年,回望這一路走來的歷程,當年的那個年輕的服務員從未想到,自己的人生會發生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的基因深植血脈

        提起餐飲“老字號”,很多同行都會把“老字號”與“靠牌子吃飯”、“經營僵化”、“活力不強”等字眼聯系在一起。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許多“老字號”由于歷史的原因、自身體制問題、觀念問題等,經營上舉步維艱,特別是餐飲服務業,國有“老字號”更是日漸式微。廣州老字號也是如此。曾創下輝煌業績的廣州餐飲老字號“大三元”就因為不適應市場黯然摘牌。廣州酒家也是餐飲“老字號”其中的一員,它建立于1935年,如今已有83年了,素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譽。不同的是,廣州酒家在市場競爭中,改革的基因深植于它血脈,靠著不斷探索發展,廣州酒家成功轉制,煥發出新生機,成為廣州餐飲業唯一自主經營存活下來的老字號。而這種改革的基因不僅深植廣州酒家,也深植于林杏綺的思想中。

        

    餐飲零售兩手抓

        近幾年,對餐飲業而言,人力資源成本、原材料成本和房租成本不斷增加,餐飲業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傳統餐飲業更是舉步維艱。林杏綺經過市場調查發現,因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加上消費需求的拉動,零售食品的規模不斷擴大,市場供應也日漸豐富,食品的效益不斷提高。面對這種形式,她決定使廣州酒家走餐飲加零售兩手抓的道路。


        一、品牌效應+中央廚房帶動零售發展


        林杏綺認為廣州酒家這個老字號品牌,就是帶動零售發展最好的招牌。“食在廣州第一家”,這句宣傳語幾乎每個廣州本地人都知道,廣州酒家創造了一系列廣為人知的粵菜品牌,包括“廣州酒家”、“天極品”、“西西地”、“好有形”,食品品牌“利口福”、“秋之風”。其中,利口福公司的中秋月餅更是譽滿天下,成為廣式月餅的代表。


        經過市場調查林杏綺發現,很多消費者喜歡選擇“老品牌”。這個“老”字,在消費者的眼中不僅僅是歲月的積累,也是天長日久的熟悉與信賴。所以廣州酒家這個名字,就是最好的品牌。同時,廣州酒家還結合了2012年開始逐步建立的中央廚房,通過餐飲研發中心、配送中心等輔助單位,召集企業的頂尖廚師,研發制定統一的月餅出品操作規范,實現規模生產,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廣州酒家包間裝修


        二、自我革新+跨界合作吸引年輕消費群體


        近幾年,90后00后逐漸成為餐飲市場消費的主力軍,林杏綺意識到想要吸引年輕的消費群體,在餐飲行業占據一席之地,必須不斷自我革新才行。


        在2018年中秋節,廣州酒家推陳出新,對月餅進行了大革新,先是推出了更受年輕人喜歡的水果流心、奶酥月餅等口味。隨后又推出了從外觀上就奪人眼球的冰皮月餅,在月餅的包裝上,廣州酒家更是與藝術名家聯袂,實現書畫藝術與月餅的完美融合,把月餅變得像藝術品一般值得欣賞。


        同時為了響應新零售時代的要求,林杏綺推動廣州酒家開展了O2O業務,與餓了么合作發展外賣業務,還與天貓、京東、1號店、順豐商務、微信商城等電商平臺合作,借助電商的平臺優勢,最大程度地發揮品牌潛力,吸引年輕消費群體。


        

    歲月如歌情懷依舊

        2016年,林杏綺退休離開了廣州酒家,在她任職期間廣州酒家的餐飲品牌發展為“廣州酒家”“天極品”“西西地”“好有形”,食品品牌“利口福”“秋之風”,擁有16間廣州酒家餐飲店、2間西西地西式簡餐、1間“好有形”融合餐廳、1個大型食品加工基地以及170多家食品連鎖餅屋。她帶著廣州酒家實現了經營與管理現代化,連鎖發展標準化與規模化,正朝著“創百年老字號馳名品牌”的目標不斷前行。

        蟹肉灌湯餃

        

    歷     程

        廣州酒家始建于1935年,因店址面向西南而取名西南酒家。


        1938年?酒家毀于火災。


        1940年冬陳星海、關樂民、廖弼等人集股重建復業,并取“食在廣州”之意將西南酒家更名為廣州大酒家。


        1950年?廣州酒家歇業,后由蔡偉漢出資復業。


        1956年?公私合營后成為國營企業。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廣州酒家在飲食業原料十分緊缺的情況下,一方面研制以瓜菜、蕃薯等物料作包點、餡料的代用品,保證大眾化供應;另一方面則鉆研烹飪技術,為“廣交會”供應創制名菜名點。


        1983年?酒家自籌和貸款600萬元進行全面裝修改造,使其面貌、格局煥然一新,成為國家旅游城市定點接待單位。


        1988年?酒家被商業部評定了國家二級企業。


        1991年?正式成立廣州酒家企業集團,曾獲得“中華老字號”、“全國十佳酒家”等榮譽稱號。


        2008年?榮獲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中國餐飲業功勛企業等榮譽。


        2009年?廣州酒家集團全面轉制為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品牌、技術、管理、資金等資源優勢得到了進一步整合。


        2012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15年?“粵菜烹飪技藝”成功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2017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成為廣東省首家上市飲食集團。

    推薦閱讀-

    點擊文字即可閱讀全文

    餐飲業40年發展,離不開這40人 |榜單發布

    鄧超:1995年使用電腦收銀,如今外賣年銷售達7億 

    王慧敏:30歲踏入餐飲業,上海菜上市第一股

    劉延云:團餐品牌的領軍者 

    劉國梁:健康飲食理念的踐行者

    湯慶順:創新思維盤活老字號 

    湯瑞仁:紅色情懷餐廳的引領者 

    麥廣帆:玩轉品牌營銷,引領粵菜潮流

    杜中兵:爆款策略打造高端火鍋

    李紅:首個赴美“敲鑼”餐飲人

    吳國強:“餃子王”產業化之路

    何永智:加盟模式成就“火鍋皇后”

    汪崢嶸:創新不間斷 時尚多品牌

    張天一:“互聯網思維”下的新一代餐飲人

    張蘭:時尚川菜的探路者

    張永舵:“魯菜盟主”贏在人才戰略

    海底撈:百億企業超預期服務

    內容詳見《餐飲經理人》雜志第2期★

    看趨勢、站風口 3月份訂閱,驚喜多!


    訂閱

    方式


    《餐飲經理人》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烹飪藝術家》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策劃:《餐飲經理人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5064.html

    (0)
    上一篇 2019年3月6日 20:30
    下一篇 2019年3月6日 20:5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