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完茶飲店的火爆,我終于知道咖啡館為啥難賺錢了

    近兩年,茶飲行業勢頭一路看漲,對于這一“競爭對手”,咖啡從業者有什么看法呢?


    今天這位作者就從中啟發頗多,對精品咖啡館的產品定位進行了思考。



    1

    開咖啡館的你,如何看待茶飲店的紅火?


    幾個月前我和 BAPLUS 的 CEO Evan 一起去杭州的CM Lab給朋友新店捧場,一路上閑來無事各種瞎聊,從行業內幕到各種八卦,直到話題聊到如何看待現在的精品咖啡市場。


    聊到最后我們都不約而同地認為,國內現在大多精品咖啡館產品定位存在一些問題。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換個維度視角來看看“競爭對手”是怎么發展的。沒錯,這個競爭對手就是當紅的茶飲店。


    很多咖啡人一提到茶飲店就嗤之以鼻,認為那與自家客群是兩類人,真的是這樣嗎?


    ▲咖啡和茶究竟是什么關系?


    從宏觀來看,所有的飲品類別都在搶奪消費者有限的胃容量,簡單來說,喝了酒就喝不下咖啡,喝了咖啡就喝不下茶,這是再現實不過的底層邏輯吧?


    這些飲品品類看似面對不同的消費客群,但都想主動拉攏更多的新消費群體進來,唯獨精品咖啡,一直高高在上,認為這些群體不要也罷?


    2

    茶飲店 vs 咖啡店:更少的投入,更高的產出?


    若你稍微了解過飲品市場的話,想必茶飲市場的火爆程度遠遠超過想象。


    別的地區不敢說,起碼在上海,大街小巷充斥了各種茶飲品牌,以往那種看起來臟兮兮被稱為“水吧”的“一代茶飲店”早已不復存在。


    經歷了“二代店”的產品與形象升級后,有了前輩們經驗的網紅店直接踏過巨人肩膀越級到了“三代店”。


    三代店除了店面更大、設備投入更多、裝修更為精致外,在產品上也開始觸及咖啡這個領域,著實讓眾多咖啡館尷尬不已。


    ▲相對來講,茶飲店的投入不及咖啡館


    茶飲門店的投入與回報產出,無疑是令咖啡從業者們羨慕的狀態,其他不說,光是設備總投入上,有幾家茶飲店的泡茶設備比得上精品咖啡館動則幾十萬的咖啡機的?(人家原材料一個茶葉罐就能解決的事情,我們的原材料除了保鮮罐外還要來臺EK43…..)


    所以相比做精品咖啡館來說,投資個茶飲店:設備器材投入小、原料更便宜、食材賞味期更長、人工培訓更便捷、人力成本相對較低、產品受眾群體更大……


    另外,即使茶飲店裝修投入跟咖啡館一樣,回報率也遠遠超過咖啡館,更別說后期的門店復制擴張成本了。


    在投資回報率上,茶飲店完勝咖啡館。



    3

    咖啡館全憑文藝青年的夢想與情懷在支撐?


    從以上幾個簡單的局面來分析,同行們也意識到這些問題,紛紛開始往小店發展,開始主打外賣。雖然房租壓力、裝修成本有大幅度減輕,但為了撐起精品咖啡的這面旗幟,硬件投入其實并沒有節約多少。


    結果經常能見到店家苦笑說,現在開家咖啡館,完全是憑著文藝青年的夢想與情懷在支撐。那有沒有可能打破這個僵局呢?


    說實話,按照現今一線城市的咖啡普及率,很難。起碼在飲用人群基數不夠大的情況下,想與茶飲店競爭并不容易。


    都說喝茶有歷史淵源,所以市場成熟,而咖啡是舶來品,故需要花時間培養市場,那如何培養精品咖啡的消費者呢?


    ▲面向市場培養消費者


    這時很多店都會不約而同地拿出精品咖啡作為賣點,突出原產地特色,使用更貴更好更稀有的單品,絞勁腦汁做出炫酷的手沖體驗。


    結果呢?消費者真的買賬嗎?


    同樣,為了保持專業度,大多咖啡師每天早上開吧時,測試最多的部分是濃縮的味道,結果呢?門店一天賣出去幾杯濃縮?


    當然,測試那些并沒有錯,但為了得到幾個專業人士或骨灰級愛好者的好評真的有那么重要嗎?更諷刺的是,往往獲得業內好評的店都不怎么賺錢,反而被吐槽最多的那些品牌卻賺得盆滿缽滿。



    4

    底層消費邏輯:茶飲消費者喝的并不是茶


    為什么中國茶飲店能遍地開花,甚至都開到海外,難道真的是因為中國人愛喝茶嗎?


    如果你特意去關注一下那些茶飲品牌的菜單,看看排隊的人群都買了哪些產品,就會發現:原來大多茶飲消費者喝的都不是茶啊!


    奶茶、奶蓋茶、水果茶。


    試問以上哪一款產品,是簡單的單品茶?


    看到這里,我不知道你是否已經有感觸,風風火火這么多年的茶飲市場,從來不是以賣單品茶為盈利方向,而是以調配茶為核心產品。(即使是第四代茶飲店在產品上,拼的依然是調配方式和基底茶葉的品質)


    ▲符合市場需求,才會被買單


    這么多的強勢連鎖茶飲品牌,為何就沒人敢把核心產品定位在傳統單品茶上?


    因為沒市場啊,年輕人喝不懂啊,市場定位不對啊……


    我不敢說若干年后,升級后的第四代、第五代茶飲會不會轉變核心產品,但起碼在目前消費市場來看,更能讓消費者們喝出差別,喝出快感的茶飲,一定不是單品茶。


    再回過頭看看我們的咖啡行業,因為是開精品咖啡館,大家紛紛主推各產地單品咖啡,各種儀式感的沖煮工具。一杯咖啡分成冷、溫、熱盛裝,配以天書般的風味輪描述,加上咖啡師面無表情的高傲神情,消費者只好低著頭用盡想象力來品嘗眼前這杯所謂的“ 原產地風味”(還不給糖奶加)。


    試問,在如此“惡劣之條件下”,還能從中找到愉悅感,并大力追捧你的消費者要有多自虐?


    可能連自己都已經忘了,所謂從業者的我們,也都是從消費者一路走過來的,讓你覺得身心愉悅的第一杯咖啡,一定不會是濃縮,也不是那杯不加糖不加奶的單品咖啡啊。



    5

    重新定位產品,真正面向市場


    談了這么多,我想你應該已經清楚了,依照現在的市場狀態,對于門店的產品定位,你需要大力研究探討的并不是單品咖啡,而是消費者喜歡的咖啡,比如奶制品咖啡。


    放眼全世界,咖啡飲品的最高點單量也是牛奶咖啡。所以捫心自問:


    你門店最賺錢的產品已經做到極致了嗎?

    你現在所用的咖啡豆,真的適合做牛奶咖啡嗎?

    你的牛奶是經過測試選擇的,還是跟風選擇的?

    你的牛奶咖啡杯量有多大?

    喝完一整杯會不會覺得惡心?

    濃度比例合適嗎?

    你的牛奶咖啡是要好看,還是要好喝?(對不起在我看無法兼顧)

    咖啡師每天調試的是最好喝的濃縮配方,還是牛奶咖啡配方?

    不同產品的牛奶咖啡,在萃取上也是同一方案嗎?

    不同產品的牛奶咖啡,在打發溫度上也是同一方案嗎?


    以單項品類來說,就能列舉出以上這么多問題,若再加上風味糖漿的添加,奶制品替換(杏仁奶、豆奶、低脂牛奶等)還能列出更多待改進的疑問,不是嗎?


    END

    統籌:咖sir  | 編輯:忽而 

    文章經授權源于公眾號咖啡才鳥

    商務合作 | 微信:mengmeng47846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9385.html

    (0)
    上一篇 2018年2月28日 23:40
    下一篇 2018年3月1日 07:3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