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7年的下半年——新茶飲的“廝殺”也開始轉向下半場,接下來拼什么?
人力、供應鏈、管理、企業文化都是核心競爭力。
作為占據茶葉供應鏈優勢的“茶三代”,林茗娟從一開始就看上了冷泡茶的市場,開了一個叫“樸茶”的品牌,目前在上海有6家門店。
樸茶做得怎么樣了?我們和她聊了聊——
”
咖門|楊彎彎,發自上海
樸茶創始人林茗娟
1
一家主打“冷泡茶”的新茶飲店
第一次去樸茶是在去年夏天。
當時只是偶然路過,看到這家店感覺很特別,就拉朋友走了進去。
整個店鋪的風格和所呈現的氛圍,都有一種很恬靜的感覺,灰白色的墻壁,木質的柜臺,暖色調的燈,水吧的一側還擺著一些冷泡茶的器具。
▲這是一家賣冷泡茶的新茶飲店
這個2015年創立的品牌,目前在上海已開出6家門店,主打冷泡茶,收獲了相當一部分忠實消費者,但似乎很少出現在媒體的視野中。
網上一搜索,能夠找到更多的是社交、點評類網站上的分享。
身處在浪潮之中的茶飲行業,對于品牌來講,很難說是不是一個好的信號。畢竟,一邊有著現象級的領跑者、一舉一動都仿佛自帶流量;另一邊,上海從來不缺花樣百出、變著法兒吸睛的品牌。
這意味著,想要讓消費者記得住,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樸茶也有其獨特的氣質
而不可否認的,樸茶這種溫和的調性吸引了我,坐下來和創始人林茗娟聊天,我發現,這個品牌不太一樣。
怎么講?
2
“靠山”賣茶,供應鏈是優勢
冷泡茶尋求差異化
在樸茶,你甚至看不到奶茶店里面常見的大茶桶。
只做冷泡茶,是樸茶在品牌構建初期,希望能夠區別傳統的奶茶店,尋求差異化的一個定位。
事實上,做冷泡茶是一件很不省力的活。
“所有基底茶都通過10個小時萃取,這樣做非常費工,每天要提前十個小時準備,耗費的工時要比普通的門店多一倍,也更廢材料,出汁率只有75%。”林茗娟表示。
▲吧臺
從產品研發的角度來說,樸茶的研發團隊發現,冷泡茶雖然成本較高,但其實回甘比熱泡要好,冷水沖泡過后,會產生較多的茶多酚。
可以想象,如果拿這些和消費者溝通,是沒有人會想要聽的。消費者是甲方、是金主,他們需要的是一切結果導向的東西。
“那么,簡單來說,冷泡茶不會那么的澀,更好喝,而且營養價值更高。”林茗娟這樣回答了我的疑問。
從茶園“直飛”門店
當越來越多的新茶飲品牌涌現,產品的高水準成為一個做好品牌的基本線,但想脫穎而出,需要對成本和效率持續優化。
有種觀點認為,茶飲行業的下半場拼的是“供應鏈”。
樸茶創始人林茗娟出生在一個茶世家,有媒體稱她為“茶三代”。這也給樸茶帶來了茶葉原材料供應上的優勢——樸茶的所有用茶都源于自家供應。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目前許多茶飲品牌在原材料的選購上,還需要通過供應商環節。樸茶則是直接從自己茶園直達輸入,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因此在控制住成本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更高品質的原葉基底來制茶。
▲樸茶的茶臺
穩定茶園做“靠山”
有了自家茶園做“靠山”,樸茶會根據每家店每年的用量,把未來一年的茶葉儲存量準備好,避免茶葉層面的不穩定性,從而使產品的穩定性也更有保證。
獨特的茶底拼配
供應鏈上的話語權,也讓樸茶從第一家開始,就有了自己的茶底拼配工藝,為產品口味上的獨特性筑墻。這一點一般都是需要品牌有了一定體量之后,才能擁有的。
6家店,3種模式
如果說上面是樸茶先天的優勢,那么3種門店形態的并行,就是后天的探索了。
樸茶作為一個目前主要發展在上海區域的品牌,在僅有6家門店的情況下,設置了三種不同的門店形態:
一線核心商圈小店,二線商圈空間體驗店,品牌旗艦店。
開在伊勢丹和正大商場的這兩家樸茶,門店面積不大,以水吧為主,顧客買了就走。
因為這樣的的商圈租金昂貴,人員流動性很大,第三空間的利用率并不會特別高,主要用來做坪效。這樣的店鋪在樸茶的布局中擁有10~15%的占比。
2.標準店:二線商圈標準店
而像外灘店、1788店算是樸茶的標準模型,把空間的概念體現了出來,主要在60平左右。
一方面租金沒那么貴,并且這些店鋪可以滿足上班族們吃完飯之后,休息一下,進行小型面談的需求,在等待出品時也可以提升體驗感,這種模型的占比為75%。
品牌旗艦店則是從品牌深度考量,在旗艦店加入茶文化體驗、diy手沖、配合品牌調性的周邊,從運營角度和用戶有更多互動。
“80,90后對于事物的喜新厭舊速度是非常快的,他們需要新鮮的東西不斷刺激,”林茗娟表示,“希望能夠帶給消費者這種不斷求新求變的感覺。”
3
結 語
進入2017年下半年,茶飲品牌們加快了“跑馬圈地”的速度。
如何走出自己的“山頭”去遠方闖一闖,是品牌恒久的課題,畢竟想在市場上獲取更大的商業成果,不能總窩在一處。
樸茶也很清楚這一點。
但是對于異地擴張,樸茶則仍采取了比較保守的戰略:慢慢來。
“在上海開到30家左右,我們會考慮去其他地方了,首選應該是北京。”林茗娟說道。
“不管什么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市場是需要時間沉淀的,和茶一樣。”從開始許多業界大佬的不看好,到現在逐漸被認可、甚至不乏模仿者,林茗娟相信這條路她走對了。
“好的東西不會沒人看見。”
— End —
統籌:咖sir | 編輯:忽而
本文為咖門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 | 微信:mengmeng478469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9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