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健康”正成為新的消費主訴求,快消品市場的消費升級已成為每個巨頭必須正視的大趨勢,被貼上了“不健康”標簽的方便面首當其沖。
過去“快捷”的快消品牌,如今卻成為“消費升級”中最迫切需要調整的一類。當“便捷”不再成為重要競爭力時,他們不得不要開始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逼格“來迎合市場。
頂新集團證實,臺灣康師傅決議自2017年1月1日起解散。這讓很多人感慨“也許過不了多久,連從小吃到大的方便面也都沒有了……
在中國內地快速增長近20年后的方便面產業,到了2011年遭遇了明顯的下滑,并且連續下滑了5年。2011年時的銷量大概為483億包,而到了2015年,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了346.8億包。5年內整個中國內地方便面市場萎縮了17.7%!
是什么讓國人開始少吃方便面了呢?
有的說“是因為方便面不健康,隨著國人健康意識的增強,方便面這種‘垃圾食品’被拋棄了……”,但是這無法解釋為何到了2015年還有362億多的銷量。
其實問題關鍵在于,這減少的將近80億包方便面,是誰不吃了呢?
從人口數據可以看出,在方便面銷售量下滑的這5年(2011–2015)正好是中國的85后、90后大規模走上工作崗位的年份。
不論來自城市還是鄉村,和他們的父輩比起來,這一群體的知識水平更高,健康意識也更強。正是他們拋棄了方便面,這也就是將近80億包方便面銷量消失的原因!
除康師傅外,別的快消品的公司日子在海內都不好過,香煙、啤酒等都根本處于負增加。
80、90后為何會拋棄方便面呢?
相信所有吃過方便面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再貴的方便面、再好吃的方便面,連著吃一周甚至可能只吃3頓,就再也不想吃了!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
除了口味單調外,其實還夾雜著對孤獨感的厭惡。沒錯,就是孤獨感。
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80、90后的少年時代,往往只有在獨自生活的時候(住校或者一個人在家),才會自己泡方便面吃。
雖然很想念父母做出的“八大菜系”,但因為當時年齡小,做飯的技藝還不成熟,只能吃點貌似美味的方便面(包裝袋設計的確實讓人垂涎欲滴)。
到了2011年,當80、90后們都開始變成勞動力供給的主力后,比起吃方便面,自己做飯吃甚至聚餐下館子更能讓他們擺脫孤獨感,找到家的感覺。所以,他們中的大多數自然而然的拋棄了方便面!
另一方面,隨著快餐外賣行業的迅猛發展,餓了么、美團、百度外賣、宅急送之類的快餐外賣網絡,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讓吃“八大菜系”變得更方便,更省事,選擇更多。這也成了這個時代,人們減少購買方便面的一個原因。
而另一個更直白的例子就是,在價格層面,比起蘭州拉面來已經沒有太大的優勢了。但是味道呢?相信大家都有答案的。
這就是所謂的“消費升級”。 過去“快捷”的快消品牌,如今卻成為“消費升級”中最迫切需要調整的一類。當“便捷”不再成為重要競爭力時,他們不得不要開始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逼格“來迎合市場。
8090后的需求:健康+逼格
臺灣康師傅解散的這一事件新聞的背后,其實揭示了一個新的產業或將沖出水面,走進投資者的視野——那就是“健康快餐”產業。
中國的消費升級,主要就是80、90后的消費升級。他們更注重健康、口味和新鮮度。
他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要吃飽了,還要吃得健康,還要“好吃”,還要“好看好玩”,這也就是類似樂凱撒、探魚、桃園眷村、云味館等企業能成功的原因。
這些企業近兩年的火爆,正是因為抓住了80、90后的健康、口味和逼格的需求。
8090新生代期望吃飯是一個多感官體驗的過程,特別強調“口味”重要性。67%的80后和78.8%的90后都認為,“有一些小店味道非常獨特,愿意專門去找來吃”。
新生代對菜品顏值和環境特色具有一定的要求。吃飯拍照的時候,97.2%的80后以及87.9%的90后會拍高顏值的菜品,同時分別有24.8%的80后和27.3%的90后會拍“環境”。
新生代外出就餐的比重高,并以社交為主。80后和朋友或同事外出就餐的比例為53%,家人占46%。90后與朋友或同事外出吃飯的比例達62.7%,家人只占33.9%;
想真正的了解8090后,就要用他們聽的懂的語言去交流,不管你愿不愿意也要去傾聽他們的聲音,“任性、驕傲、狂妄”這是過來人對他們貼上的標簽。但是,8090是拒絕被代表,拒絕被貼上標簽的,因為“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從滿足所需到超出所想,才能打動顧客的嘴,圍繞你的主張全方位打造就餐體驗的每一個細節,讓顧客的每一個毛孔都能感受到你的主張。
可以說,誰抓住了80、90后的“內心”,誰也能在未來的餐飲市場中分得一塊蛋糕。
– END –
來源 | 壹說商圈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