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外賣為快節奏的現代城市公民提供著便利,同時消費者也被迫犧牲掉就餐本身的樂趣。在生活相對富足的現代社會,就餐的目的不僅僅只為填飽肚子。如何尋求“活著”和“生活”的平衡,已成為疫情期間人們開始深思的話題。外賣和堂食如何更好地實現平衡,也將成為餐飲人重點考慮的一個話題。
過去10年間,我們看到外賣持續高歌猛進。對于大部分餐飲人來說,心底也會持續存留一個大大的疑問,外賣到底能走多遠?
外賣野蠻生長時代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對外賣最初的印象應該是歐美劇中“披薩小哥”敲門的形象,門內一家人接過遞來的大大的披薩時幸福的表情讓我們心生羨慕。中國外賣真正走入大眾視野應該從2010年說起,彼時只有少部分城市白領在繁忙的加班間隙中電話訂餐。隨著美團、百度糯米等團購網站的成立,互聯網點燃了人們的消費熱情,網絡點餐開始興起。
2012年開始,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即時訂餐注入新的活力,資本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機。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等相繼成立,平臺間開啟燒錢補貼大戰與并購浪潮。外賣市場進入“野蠻生長”時代,消費者外賣點單的行為習慣逐漸養成。至2017年的5年間,餐飲外賣市場規模從335億元躍升至超過3,000億元。
外賣掘金時代
直到2018年,外賣行業基本整合完畢,形成美團和餓了么兩大陣營。外賣行業進入“掘金”時代,高額的平臺抽傭并沒有阻擋住外賣飛速發展的車輪。2018年度中國餐飲外賣市場規模超過5,000億元,在餐飲業整體規模中達到12%。這一占比在2019年擴大到15.6%。
2018年,新零售的概念一經提出,生鮮、消費品相繼進入外賣的業務范疇,開啟新一輪的“野蠻爭奪”。外賣和零售,已經模糊了界限。2018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已超過9萬億元,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比23.6%。這一比例在2019年擴大到25.8%。以此對比來看,外賣市場尚存巨大的發展空間。
想聽Bo哥講解更多餐飲外賣內幕,文章底部留言哦
球分享
球點贊
球在看
原創文章,作者:辰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6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