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把手教你用數據經營一家連鎖門店

    最近有個段子在微信上流行,說世界上最早運用大數據的是中國的“戰神”——孫臏。他曾用敵營做灶的數量來判斷對方軍隊的數量,從而指導打仗。

    世界上最早運用大數據的是中國的“戰神”——孫臏

    我也要利用數據成為智者“`


    無論你是否想成為智者,如今大數據洶涌來襲,正在改變著世界,充分利用大數據都將是各個企業發展與競爭的關鍵。

    數據縫隙零售業更是不能例外,部分店面已開始涉足大數據分析。

    對于大多數零售而言,大數據依然很神秘

    以一家連鎖書店為例:書店擁有自己的大數據,從進書選題開始,貫穿整個銷售流程。令人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并不關心。

    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給這些消費者貼上不同的標簽,比如科技迷、讀書狂、體育迷等,并依此進行精準營銷,這就是大數據分析

    一家書店到底有哪些核心數據呢?

    選題進貨銷售人力辦公,未來,所有這些環節都會由銷售數據驅動。

    傳統意義上,書店是從選題開始整個流程,但是現在這個流程應該是循環往復的。

    從數據驅動的選題開始,各環節的數據監控和分析貫穿始終,當然所有環節都少不了人和團隊的參與,這樣就可以實現數據驅動運營。


    用好大數據,讓好賣的書變得更好賣

    下面舉一些例子,看看現有數據是如何驅動運營的。

    1哪本書缺貨了?

    在這個圖書品種過剩的年代,如何確保長銷書不缺品是書店工作的重中之重。

    比如我們有三大門店今年一季度銷量前十名的匯總表,無須任何分析,只要把三個書店的數據放在一起,就可以發現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三個網店都有缺品

    第二個問題是書店排行榜銷售前十位的品種銷量差異很大。

    無論實體店還是網店,零售靠的就是品種,新書發出去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有針對性地二次甚至多次回添才是銷量生生不息的源泉,才是書店所有運營的原始推動力。

    針對缺品的問題,可以采取的應對措施就是每周跟蹤前300本上市3個月內新書的庫存及添貨比對

    2平時需要進哪些書?

    眾所周知,網店的系統都比較先進,系統每周都有1~2次的邏輯補貨,還有和中盤的電子數據交換對接。


    但是,由于出版社印制周期及發貨速度的影響,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斷貨,實體店的二次回添更是個大問題。

    因此要定期對各零售店進行有針對性地補貨。

    具體到網店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網店整體庫存不足的直接生成訂單,二是網店各倉之間內配。

    3不同產品進行區別營銷!

    假設出版社有A到K共11個品類的圖書,做出矩陣關聯分析圖,橫坐標代表市場份額,縱坐標代表出版效率,圓形的大小代表每個品類的收益。



    可以看出,B屬于明星產品,書店應持續投入資源,保持優勢;A和C屬于現金牛,雖然出版效率比較低,但占據了較高的市場份額,應該維持優勢

    第二象限的產品屬于問題產品,需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其變為明星產品。

    第三象限的出版效率和市場份額都比較低,可以適當放棄,把資源投入到其他幾個象限的產品中去。

    結論

    當然零售業應用大數據的地方不僅與此,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數據分析已經成為了零售業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精細化運營的基礎。

    目前很多企業已經擁有自己的小數據,想走在經營管理趨勢的前沿,各門店可以先從自己搜集的數據分析開始,一步步地接入大數據。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辰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8549.html

    (0)
    上一篇 2015年10月14日 16:40
    下一篇 2015年10月14日 21: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