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全球大部分國家餐飲上市公司的數量都多過中國,撇開經濟水平差異如果按照等比例人口來計算,按照韓國的人口總量與上市公司數量比計算,中國應該有30家餐飲上市企業;按照歐洲的人口總量與餐飲上市數量類比,中國應該有52家餐飲上市企業;按照美國的人口類比,中國應該有240家餐飲上市企業;按照日本的人口類比,中國應該有1000家餐飲上市企業。”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曾經感慨道。 然而,在海底撈上市前,中國餐飲上市企業只有寥寥15家。 上市餐飲企業大抵可以分為四類 1 快速增長 比如呷哺呷哺(00520.hk),其經營業績在上市后出現大幅增長。 2 平穩增長 比如全聚德(002186.SZ),其利潤增速在近年一直穩定在5%左右,沒有出現較大的經營突破。 3 退市 鄉村基曾是餐飲行業的領軍人物,創立的時間都很早,但如今均已退市。 ●1996年 創立 ●2010年 在紐約所上市 ●2011年 受成都新橋”衛生門”事件影響,股價單日下挫14.68%,全年凈虧損700萬元。 ●2016年 退市 4 大幅虧損 比如湘鄂情(002306.SZ),其中2013年后出現了覺虧損,在2014年進行大規模業務轉型(計算機、大數據、新媒體方向),并更名“中科云網”。 連鎖餐企上市難 在國內,連鎖餐企謀求上市本來就很難,很多餐飲企業“死”在了這條路上,即使上市了,大多數企業的經營狀況也不甚理想。 1 廣州酒家——苦等7年才迎來上市 ●1935年 陳星海創辦廣州酒家前身“西南酒家” ●1956年 公私合營后成為國營企業 ●2010年 遞交A股IPO申請 ●2014年 6月,因簽字律師跳槽而終止審查。恢復審核后上市地點由深交所中小板轉至上交所主板。 ●2014年9月,受“三公消費”政策影響,IPO申請未獲通過。 ●2015年 重啟IPO ●2017年 獲準IPO 2 俏江南——難逃賣身命運 ●2000年 張蘭在北京創立 ●2008年 鼎暉創投注資2億元,占股10% ●2009年 張蘭財富固執25億元,首登胡潤餐飲富豪榜 ●2011年 遞交A股IPO申請 ●2012年 證監會終止IPO審查;轉戰港股上市也沒能實現,出售旗下高端會所LAN CLUB ●2014年 歐洲私募股權基金CVC以3億美元收購俏江南82.7%股權,成最大股東。 ●2015年 CVC申請凍結張蘭旗下資產,獲香港等法院批準,CVC隨后賣掉了俏江南。 3 嘉和一品——也賣身求生存 ●2004年 創立 ●2010年 紅杉資本、涌鏵戰略投資1億 ●2011年 獲云鋒基金投資 ●2013年 遞交A股IPO申請,后因未遞交財務自查報告而終止審核 ●2015年 西安飲食擬以4.11億元全資收購嘉和一品,最終重組失敗。 ●2016年 新希望擬以2.98億元全資收購嘉和一品中央廚房。 結語 國內的餐飲企業上市的本來就少,但這其中只有海底撈是一家規模超百億元的國內餐飲企業,其他企業營收規模均未超過百億。 這是國內連鎖餐飲企業發展通病導致的,目前國內很多連鎖餐飲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很難繼續發展,無法實現連鎖的偉大夢想,更別提上市了。那么,國內的餐企經營者到底是如何經營餐廳,從而一步步實現企業的規模化擴張、最終上市的終極目標呢? 究其根本除了在正確的行業趨勢的指引下進行戰略的調整,還在于管理者、經營者具有前瞻性的開拓性思維以及對餐飲行業的深入學習和理解。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博覽餐飲(ID:bolancanyin2017) 作者:佚名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Shane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每年關幾十萬家店,80%的餐飲老板不會成本核算!不信你進來看…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