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失去耐心
現在,注意力變得稀缺。他們對長文案失去信心,對整本書越來越不喜歡,所以會有一個基本判斷:朋友圈短視頻+短文案海報將成為主流。
比如說文案和視頻,過去長文案,動不動一兩萬字,現在兩三萬字的文案越來越少,現在寫公眾號文章的時候,會寫上本文多長,閱讀時間多少,就是告訴你給你個預期,愿意看看,不愿意看趕緊走,別吐槽我,長文案已經不受寵了。
大視頻,兩三個小時的視頻不流行了。網綜節目很難超過40分鐘,都在20-40分鐘之間。
朋友圈短視頻廣告為什么15秒,朋友告訴我說:“很簡單我們做了一個用戶心理的調研,發現大家在看手機屏幕大小視頻類的內容,峰值就在11到12秒,所以前期的注意力是最關鍵的,后面再多的東西也不太重要,這就是15秒的原因。”
未來兩三年的時間,朋友圈短視頻的營銷以及基于短文案成套快速的能力,這兩方面一定是未來營銷的一個趨勢。
比如前段時間崇文門店開業的時候,我們就做了九張圖,主題就叫做二十五塊錢現在在崇文門還能干啥。前面八張圖是崇文門集體回憶的東西,最后一個當然就是吃一個西少爺。
這樣的內容為什么是九張圖,就是為了發朋友圈。
看一個案例,“很久以前”在去年10月份的時候停掉了所有圖文消息的推送,轉而變成跟手機屏幕一樣大小的海報的推送,而且它推的圖片不推別的內容,他推的圖片都是為了讓你長按保存發朋友圈。
因為圖文消息現在打開率非常低,官方的數據是8%,也就是說如果你有一萬個粉絲的話,大概只有八百個人會第一時間打開,這就是現在的現狀,所以它改成了圖文最直接。
90后的年輕人特征就是失去耐心,注意力變得稀缺了。
我總結了一個公式:注意力就是總時間除以總信息量,過去二十四小時,現在還是二十四小時,這個同比于品牌是一樣的。
餐飲界都有一個感受就好像最近五年的時間,突然之間品牌像爆炸一樣,一夜之間多了N多個,賣酸菜有一百個品牌就這種感覺。
所以你會覺得品牌越來越多,但是用戶的關注度,關注的時間總是有限的,就會導致一個噩耗,好多個品牌,只有一兩個品牌活得比較好。
06
集體認同
第一:我們講到的信息被壟斷了,其實大家每天收獲的信息差不多
我們基本上現在每天獲得的新聞和資訊,主要的新聞資訊都是靠朋友圈,微信早晚兩次推送,如果你不是特別愛看新聞的人,基本上你的很多新聞客戶端已經不會再打開了,你只需要靠微信的狀態,就可以了解世界的大事,但是大家注意這就是什么,這是騰訊編輯過的內容才推送給我們看的。
所以我們才會說信息被壟斷了,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事件最終都是晚上的時候,在騰訊新聞上的推送才把它推上高潮,很多人朋友圈轉發就是這個原因。
第二:就是生活地理位置的聚集
北上廣深四個城市聚集了將近八千萬的人口,這是官方的人口統計,非官方的我覺得這數肯定過一個億了,因為很多人口是官方統計不到的。
所以你看集中在土地面積只有3.2萬平方公里,而且這里有一半1.6萬平方公里是北京占了。所以我們講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幾千年來都從來沒有過的一個現象,就是中國8%的人口聚集到了普及面積只有0.3%不到的城市里。
大家的生活軌跡越來越少,你擠地鐵的感受跟另外一千萬人的感受是一樣的,你想說走就走旅行的感受,跟另外一千萬個年輕人的感受是一樣的。
所以這個時候就會出現最近一兩年的時間,大部分的營銷都是積極認同感的,不管情懷、夢想、愛情等等這些東西。這就是現在集體認同的一個成因。
你會發現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北京要是霧霾了,全朋友圈都霧霾了,上海要是下個雪,你感覺全國都下雪了。哪個城市要出現了雙彩虹,整個朋友圈全是雙彩虹。
地理的聚集會產生這個,我們想大家對于一個學校,一草一木都有強烈的情感,更可況在很小的面積里面聚集了一萬人或者兩萬人,同時生活了四五年。
所以會發現大部分的病毒營銷都是集體認同的,這是現在包括我跟做病毒營銷的朋友我們也在談這點,他總結了十幾個集體認同點。
比如說江小白就是這樣的一個案例。它從成立之初,用了三年的時間來做瓶體的文案,形成了大量的用戶傳播。
其中文案如“我把所有人喝倒了就是為了和你說句悄悄話”,你想想一個年輕的有夢想的男人,喝點酒微熏,想到自己這幾年不容易,他一定會拍照分享借題發揮,這就是江小白做的事情。
在北京這樣的市場,過去一直是紅星、牛欄山一直在打,后來被江小白干掉了,這是很有意思的現象。
大家注意江小白出現的時候,我也有過這樣的疑問,外面竟然是用紙殼套上去,后來我明白它的戰略了,因為咱們做餐飲都知道,紙殼要比瓶子低十個量級,所以它就給它做這種文案的印刷及時的替換提供了一個技術條件。
07
分別心切
90后消費者需要通過消費產生價值區分和身份認同,這就是品牌分別心。
所以品牌需要創造比較優勢,以幫助用戶彰顯他獨特的審美和口味。
講到最后,用戶最后一個變化,就是又跟集體認同不一樣了,分別心,分別心很重要。
很多人見到我之后這兩年都問一個問題,就是說很想給我買一件衣服,因為我去哪都是穿一件衣服。我說我不是只買一件,我同樣一個款買了六件,我不是不洗衣服,而是因為要長期的堅持讓大家去記住,因為我的臉沒有任何的識別力,所以我要長期的讓大家看到,這個就是我。
所以我們講品牌打造的時候,不管是個人品牌還是企業品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認準一個點之后堅持不懈地重復,重復重復再重復。
前段時間分眾廣告的打法,如果你有錢買三十條廣告,不要做一個三十秒到底的廣告,做十秒的廣告做三次。
有這么一首歌,是臺灣的一個歌叫《差不多先生》,我們講集體的生活軌跡太多了,所以我想怎么彰顯自己獨特的價值,彰顯自己獨特的身份,我就要去找不同。
我們的品牌必須要給用戶提供一個獨特的點,讓他覺得不一樣。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早年的時候會有那么多的人會覺得,我們就是要把肉夾饃搬到星巴克環境里,跟其他的路邊攤傳統的肉夾饃行業給大家的印象不一樣,一定要創辦一個比較優勢或者突出的差異化。
日本有這么一家串燒雞肉店,烤串做串燒的品牌,想強調你的食材,大概有哪些出格的想法。這家在日本的臉書上特別的火熱,很多人來他們家的店不是為了吃串,而是拍他家墻上的四幅海報。
這就叫差異性,其實網絡上面現在的手機的攝像頭只有一個功能,就叫獵奇。
比如說為什么會拍我,可能很多人說看到”活”的袁澤陸了,這就是獵奇,只有一個目的。
你怎么能夠為你的用戶提供這樣的便利性,最好的做法,我覺得就是大家可以學一下局氣,那些引流菜,上來之后說請您準備好手機,這正是為網絡傳播做鋪墊。
以上就是用戶的七個變化。
最后有一句話在餐飲界大會上一定會說,大家一定要堅信的就是價值回歸,好人賺錢的時候,原來底層經濟決定他必須要這么做,但是現在90后更高支付能力的崛起,他們擁有更好的品牌意識,他們愿意為更好的食材,更好的品牌,產品,去付更高的費用,這就是好人賺錢的時代!
編輯 |頭條君 統籌 |孫 冰 制作 | 外賣頭條 爆料、投稿郵箱wmtoutiao@sina.com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頭條,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2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