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 O2O 創業公司燒錢太快,又沒有合理的商業模式證明自己,2015 資本寒冬下,他們一個又一個都倒下去了。不過,卻有一個網上賣小龍蝦的公司活了下來,而且還過得不錯。這就是大蝦來了,一個做小龍蝦外賣的公司。 大蝦來了成立于 2014 年,是一家專注于小龍蝦的外賣 O2O 公司。它在本月宣布已完成由 58 到家領投的 3000 萬元人民幣的 A 輪融資。 去年,有為數不少的創業公司都圍繞著小龍蝦做話題。全因小龍蝦目前是中國餐飲行業市場規模最大的單品類,它占比約為 3%-4%,以餐飲行業 25000 億的市場規模計算,小龍蝦這一垂直市場約有 1000 億的規模。看到這些數字,你也就不疑惑為何會有那么多創業公司擠在這一塊市場中了。
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當前大蝦來了日訂單率高峰為 5000 單,復購率 40%,客單價在 150-200 元左右。作為一家現在僅在北京市運營,日訂單高峰為 5000 單的公司,大蝦來了打出的是“30 分鐘內送達”的口號。值得注意的是,這個 30 分鐘并非從送貨員接單開始算起,而是用戶下單開始算起。
根據本人親測,大蝦來了真的可以實現 30 分鐘送達。按照國際慣例,用餐高峰期叫外賣需要等一個小時才能拿到外賣。本人在下午 6:10 時下了單,慢悠悠在路上閑逛的時候,就突然接到大蝦來了的送餐員的電話,只能奔跑著回家拿小龍蝦。30 分鐘快速送達這一關,大蝦來了可以說是滿分。30 分鐘送達,是通過自建物流和算法指導生產來實現的。 大蝦來了擁有 20 多個配送點,200 多名配送員,基本覆蓋北京五環以及天通苑和通州部分地區。這項 30 分鐘物流服務,除負責大蝦來了的訂單外,還可以為其它平臺和公司提供配送服務。 而算法,就是根據現有的數據(實時訂單,歷史數據,時間段)和外部數據(原產地天氣、產量、價格,銷售地天氣)來指導生產。 除了急速配送相當良心之外,大蝦來了的小龍蝦制作工藝也相當考究。它蝦源是與蝦塘直接合作,麻辣十三香和獨家金湯都是用原料制作。
“2015 年我們因為業務比較穩,所以很早拿到了投資,所以融資寒冬并不是我們最擔心的。”大蝦來了負責人 COO 兼聯合創始人武曹剛回答,“我們選用了最好最干凈的產地蝦源,30分鐘準時送達,提高了效率。本質上我們是一個越來越好的生意。” 大蝦來了這盤生意做的是提升用戶體驗,而非用大量的折扣優惠吸引用戶消費,所以現金流一直比較穩。 大蝦來了將會在 5 月份開線下體驗店,用以提升品牌辨識度。小龍蝦從線上走回到了線下的這個決定,是以用戶的使用場景做為劃分的,滿足一些用戶想走到線下體驗的需求,“不為盈利而主要滿足消費者的體驗需求。”武曹剛回答,“用戶體驗更重要。”
大蝦來了在本輪融資后,會在小龍蝦供應鏈上游入手,加強對供應鏈的把控。同時還會進軍長沙、深圳、上海等城市,用的依舊是北京這一套方法,自建物流來保證 30 分鐘送達。 大蝦來了所走每個步伐都非常的重,自建廚房,自行配送都一手把控。這也讓公司很難觸及全國那么多個城市,即使這個市場有 1000 億,能夠占據其中多少份額都是未知。 所以目前在大蝦來了的 app 上,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小龍蝦之外,還出現了龍蝦粥、皮皮蝦、魷魚、大花螺等品類,這是大蝦來了為了解決小龍蝦的季節性短板,正在做的試,也是在小龍蝦這個垂直市場外,所做的探索。(來源于投資界)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頭條,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