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服務半徑受限,
門店普遍的服務半徑在三公里左右。一些業態的服務半徑更小,通常為500米到1000米,如快餐、便利店。這個特點決定了單個門店無論是不是連鎖品牌,它能夠服務的客戶是非常有限的。單店必須有很高的復購率,才能夠讓一個門店活下來。一般來講,對于門店的生意而言,它既不能像電商,也不能像快消品一樣,一個門店服務全球。(零售業態中既做線下,又做線上的除外。)尤其是對服務業中的門店而言,就更是如此,諸如餐飲、兒童教育等體驗性很強的門店。即便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外賣的發達,也僅僅是讓門店的服務半徑有了倍增的擴大而已。因此門店的劣勢是服務半徑有限,優勢也是服務半徑有限。也就是說,在一個同樣的區域面積里,跟你競爭的品牌是有限的。一些全國性的品牌再強勢、再優秀,提供的服務再好,它沒有把門店開在你附近之前,跟你是沒有任何競爭關系的。因此,對于服務業門店而言,如何在單位的區域里做到最強、做到第一就顯得尤為重要。曾經有一位老麥當勞人,他是中國最早的麥當勞培訓高管,他說麥當勞的門店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定位:門店是社區的一分子。在早期的麥當勞,居然每天下午3:30,他們一個門店專門要派人去給附近的交警臺的交警送一杯熱咖啡,同時店長要與周邊的鄰里建立良好的關系。美國最著名的餐飲品牌福來雞(Chick-fil-A)在招募店長時,最核心的一點就是這個店長會不會經營跟社區鄰里的關系。我小的時候,家門口有一家賣饅頭的店,老板姓周。如果我們放學太早回到家,卻忘了帶鑰匙進不了家門,或者爸爸、媽媽還沒有回來的時候,我們就先去這家周姓的饅頭店寫作業。如果更晚了,我們還可以在店里賒賬吃饅頭。等到父母回來后把我們接回家,并支付饅頭的費用。這個饅頭店就成了我們那個村子里面社區中心的一部分,也成了我童年最重要的記憶。30多年過去了,我居然還能記得這家饅頭店,還能記得這個老板姓周,甚至腦海中隱隱約約還有這個老板的音容笑貌,這難道還不是品牌嗎?今天的商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我們的商業文明其實是倒退的。在高速發展的階段,很多人急功近利,以次充好,看客下菜,就更別說與鄰里社區建立良好的關系了。古語說得好,沒有笑臉莫開門。門店最大的優勢,其實就是和鄰里融洽的關系。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有很多先知先覺的老板通過微信跟用戶連接。除了提供門店產品和服務之外,還提供其他的一些增值服務。這其實不是O2O、社交電商,根本就是門店商業本質的回歸。2018年年底,社區團購受到資本的青睞,其商業模式的本質就是以門店加社區服務為中心,用團購的方式來服務社區用戶。時代在變,技術在變,但唯一不變的是商業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互利互惠關系。中國餐飲業中最優秀的兩個企業——海底撈和西貝莜面村,它們通過良好的服務,其實也建立了深度的社區關系。每年的夏天,一些海底撈門店居然在中午給附近的寫字樓送免費的酸梅湯。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營銷和品牌公關,更可以把它理解成建立良好的社區關系。每次當人們拿到海底撈的酸梅湯時,都覺得這家企業太懂人性、太會俘獲人心了。下一次公司聚餐的時候,大家一致選擇海底撈。西貝同樣每年都會舉辦莜面親子活動,會邀請它的VIP會員和附近居民的孩子來參與。每年的2月14日還會推出西貝“親嘴打折節”,促進與附近社區顧客的親密關系。這些優秀的企業不是懂營銷,而是懂門店的經營本質:沒有關系,就沒有生意。中國地大物博,南北差異非常大。人們的消費習慣、消費理念、文化習俗是完全不同的,甚至于對某一個同樣的事物,我們會有不同的名稱。比如餛飩,川渝兩地叫抄手,湖北有些地區叫水餃、包面,廣東地區叫云吞,福建叫扁肉。正是因為各個地方的文化不同、口味不同、習俗不同,甚至包括消費理念也不同。對于某些行業來講,全國性的連鎖品牌在各個區域會遭遇區域文化壁壘。就像有一些跨國的連鎖企業,為什么它到中國來水土不服,其根本原因就是遭受了區域文化壁壘的影響。因此,對于區域的品牌門店而言,這就是我們最好的優勢。因為我們可以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去建立自己的品牌壁壘和品牌認知優勢。“不換門頭,就換老板。”門頭戰略余奕宏的一句話喚醒了無數餐飲企業重新認識門頭,重視門頭。他指導近千家餐飲企業打造吸金門頭,制定全新的品牌競爭戰略。低成本引爆餐飲旺鋪,《門頭戰略》+《菜單贏利規劃指南》限時團購價只需89元/套,快來搶購吧!▲打包購買更加優惠
▲單獨購買《門頭戰略》
▲單獨購買《菜單贏利規劃指南》
?點擊閱讀原文,獲得餐飲新知!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5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