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時全記錄|新華社記者跟著豬販尋找“放心肉”



            作為當之無愧的“微胖界”代表,我想講三句話:

      吃得多,長得胖,都不是事兒!

      健康才是硬道理!

      關鍵要拒絕瘦肉精!






      48小時全記錄|新華社記者跟著豬販尋找“放心肉”

      豬肉作為每日消費的美味曾一度受到瘦肉精等非法添加劑的“困擾”,不少“問題豬”通過私宰點,避過監管流向餐桌。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關系全國13億多人“舌尖上的安全”。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加強統一性、權威性。

      如今,百姓能否吃上“放心肉”?食品安全“閘門”關得緊不緊?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48小時追蹤,和農村經紀人一起走進福建省福清市的養殖場、屠宰場、農貿市場,全鏈條調查“清白”的豬“抵達”餐桌前的全過程。

      飼養全流程無“隱私” 打針用藥皆可查

      2月27日,天剛蒙蒙亮,曹宗章和合伙人李正亮就開著小貨車,從高山鎮集貿市場前往16公里外的生豬養殖場。這一次他們準備買10頭豬,運到屠宰場加工,再拉回集貿市場銷售。

      像曹宗章、李正亮這樣的農村經紀人,直接連起了養殖場和百姓餐桌。消費者能否吃上“放心肉”,一度得指望他們“講良心”,但如今情況不一樣了。

      “我們沒有挑選豬的權力,養殖場給哪頭就是哪頭,但現在標準化養殖,養出來也都一個樣。”為了防止外來疫病,養殖場不允許外人進入,兩人只能在門外,邊等邊用消毒水給小貨車消毒。

      不一會兒,10頭圓滾滾的成豬被趕出了養殖場,哼哼著奔向兩人的小貨車。看到這些豬,曹宗章樂了。他說:“這些豬步子穩,一看就是好豬。吃了瘦肉精的豬,體型雖好看,但腿發軟、腳無力,坡也爬不上去。”

      三十多年販豬的經驗,練就了曹宗章辨別問題豬的“火眼金睛”。但光靠眼睛看并不夠,最終讓他們放心的,還是“一個標、一個證”。

      “一個標”是耳標。記者看到,每頭豬的耳朵上都佩戴著一元硬幣大小的耳標,上面印有二維碼和編碼,工作人員拿讀碼器一掃,就能查到這頭豬的喂食、用藥、檢疫等信息。哪天咳嗽了,吃了什么藥,用了多大劑量,都標得清清楚楚。

      福清市東瀚鎮畜牧獸醫站站長陳學焱說,曾經出現的瘦肉精、藥物殘留、病死豬肉等問題,根源都在養殖環節。現在每頭豬出生時就要打上耳標,確保豬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隱私”,每一步都有記錄、有案底、可追溯,從源頭上消除添加違禁藥品的可能性。

      “一個證”是產地檢疫合格證明。就在三天前,畜牧獸醫站的工作人員剛剛為這次出欄的十頭豬做了全面“體檢”,檢查項目主要是傳染病、寄生蟲、瘦肉精和其他違禁藥品。“有標、有證,就放心了。我們也怕買到問題豬。要是被查出來,不僅豬要被沒收,還得罰款,甚至坐牢。” 曹宗章說。

      出欄沒“自由” 去哪兒都要“通行證”

      在去屠宰場的路上,記者和曹宗章閑聊,得知耳標和合格證,不僅是他的“定心丸”,也是下一步的“通行證”。

      記者問:“喂了瘦肉精的豬,不報檢,直接拉到屠宰場不就好了?”

      他說:“沒有耳標和產地檢疫合格證,屠宰場不敢收。”

      “不能找個屠夫自己宰了嗎?”

      “沒有屠宰場開具的合格證,不能在市場上賣。”

      “街邊擺個攤賣了不行嗎?”

      “有人查,查到了罰款,一年就白干了。不敢。”

      說話間,到了福清江鏡鎮定點屠宰場。豬被“驗明正身”后,馬上又做了一次尿檢。駐場官方獸醫陳維維介紹,這一次還要抽檢瘦肉精,是對此批生豬進入屠宰前的再次核查,“如果結果呈陽性,整批豬都要進行無害化處理。”

      在屠宰車間,陳維維還要對屠宰好的豬做最后的“望聞問切”。她站在生產線的中間,檢查每一頭豬的內臟是否有病變,如果發現有異常情況,還要進行取樣檢測;如果沒問題,就刷上“合格”的字樣,并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屠宰企業對檢驗合格的產品出具“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

      “沒有出欄時的合格證,豬進不了定點屠宰場;沒有屠宰后的合格證,豬進不了市場。每一個環節都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建成了一套可追溯體系,‘問題豬肉’很難進入這個鏈條。” 陳維維介紹。

      屠宰場場長何爾云說,十多年前,喂了瘦肉精的豬或病死豬,可以通過不法商販和私自屠宰點,銷售到市場上,但如今,隨著可追溯體系不斷完善,“問題豬”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成了不可能的事兒。

      曹宗章和李正亮拿到“兩證”,從屠宰場出來時,已近凌晨3點。他們哼著小曲,披著朦朧月色,轉眼間便到了高山鎮的農貿市場。到了自己的攤位前,曹宗章第一件事就是把“兩證”釘在墻上。

      “市場監督管理局時不時要來檢查這兩個證。你們要是擔心買到‘問題肉’,看有沒‘兩證’準沒錯。”在農貿市場里賣豬肉的李正萍給記者支招。

      重典治亂 為了一口“放心肉”

      早些年,飼料摻雜“瘦肉精”,病死豬肉流入市場等相關事故頻繁曝出,原因無一例外都指向各個環節的漏洞:違法養殖、黑心豬販、私自屠宰、無證上市……

      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的專項工作,在福建已經堅持了十多年,得到老百姓廣泛稱贊。

      起初,福建省在食品安全領域“發現一個問題扎緊一個口袋”。為了解決“八個大蓋帽管不住一頭豬”的窘境,福建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由十幾個部門組建的食品安全聯席會議。此后又陸續出臺瘦肉精檢測地方標準等政策,安排財政專項資金用于瘦肉精檢測,嚴厲打私屠濫宰……

      通過在各個環節設下重重關卡、嚴防死守,福建省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覆蓋從養殖場到餐桌全過程的監管制度,為豬肉消費罩上“天羅地網”。

      “十幾年來,福建生豬瘦肉精檢出率從數值較高,到現在基本為零,食品安全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福建省食品安全辦公室原主任鐘安平說。統計顯示,2016年福建省共采集生豬尿樣檢測41.9萬批次,均未檢出瘦肉精。


      近年來,從地方到中央,打擊食品安全犯罪的拳頭,一拳重過一拳。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司法解釋,將銷售和使用瘦肉精養豬列為刑事犯罪。2015年,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食品安全法》出臺,大幅提高行政罰款額度,罰款額度呈倍數增長。2016年,農業部查處屠宰違法案件4839起,搗毀私屠濫宰窩點2715個,清理關停小型生豬屠宰場點3364個。

      福建省農業廳總畜牧獸醫師梁全順說:“從養殖場到餐桌,每一層的監管都與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密不可分,食品監管只有‘繃緊弦’,老百姓才能‘放寬心’。”(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文字:林超、劉姝君)

    公告通知

    第五屆廣州國際餐飲連鎖加盟展覽會將于2017年8月25-27日于廣州廣交會琶洲展館A區舉行,展會規模預計突破47600平方米,參展商家將達600家,與會創客人數將突破120000人次,即日起,即可點擊閱讀原文或者撥打熱線020-66620558報名參展或參觀,歡迎各位到現場進行交流!

    立即報名參加(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9647.html

    (0)
    上一篇 2017年3月14日 19:40
    下一篇 2017年3月14日 20:2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