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健康協會常務理事 郝孟忠
江蘇省中醫院營養科營養師 汪燕
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副秘書長 陳玉琴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于良
今天(2月19日)是24節氣中的雨水。從雨水開始,氣溫逐漸回升、降水也漸多。此時冷空氣與暖空氣仍會頻繁較量,養生要注意這些細節:
吃的方面:
雨水時節空氣濕潤,又不燥熱,是飲食調養的好時機。吃食物以平性為宜。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可多食紅棗、淮山、蓮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
“倒春寒”容易使人內臟郁熱,因此不宜吃燥熱食物“火上澆油”。飲食保持中庸,吃熱飯熱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溫、性熱的食物為宜。要少吃魚蝦、海鮮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羊肉、狗肉等溫熱之品。
穿的方面
對于“春捂”,注意“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首足”兩頭。由于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濕氣較大,早晚低溫,細菌病毒活躍,人容易生病,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
“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過了頭,同樣對健康不利。“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強調脫衣要“遞減”,即衣物增減既要視天氣的變化情況而定,也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素質。春季氣溫日差較大,早晚較冷,此時可適當“捂”一會兒。而晴日的中午時刻,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此時可適當減衣服。
作息方面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每逢季節交替時人人都有過的經歷就是白天昏昏欲睡,早晨總覺得睡不夠,不想起床,想多睡會兒。其實睡的時間過長跟太短一樣對健康都是不利的,要克服季節變化對睡眠的影響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勞逸結合,順應自然,規律起居。
洗頭及時吹干。洗頭之后應及時用熱風機吹干。否則,水濕留于發際中變涼,“同氣相求”使濕寒聚于頭,由表及里深入顱內,導致頭痛。如毛發未干又被冷風吹過,易出現“偏頭風”之癥。
年老體弱者勿用冷水。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用冷水洗臉、洗手,濕寒易侵入關節,又無充足的陽氣驅寒于外,濕寒滯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則變形;濕寒滯留于頭,頭易疼痛。
食療養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雨水節氣天氣變化較大,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不利。高血壓患者可以喝些芹菜汁,選夠新鮮、較嫩的芹菜,洗凈后榨成汁,喝前可以加少量蜂蜜,每次喝一小杯,對控制血壓有一定的輔助作用。腸胃功能不好的老人不宜多喝,可以炒熟或熬湯食用。
俗話說,“小米湯賽參湯”,雨水時節,小米可是老人小孩最理想的滋補佳品。小米營養豐富、容易消化,而且鐵及B族維生素含量較大米高。脾胃不好易影響身體的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免疫力,建議熬粥前先將小米稍微炒一下,至顏色微微發黃即可。炒后的小米更易消化吸收,補脾的效果也更好。
茼蒿有補益脾胃、清血養心、消食開胃的作用。一般將茼蒿和雞蛋一起熬湯喝,有止咳、安神的食療作用。另外,取幼嫩的莖葉涼拌,對腸胃功能不好的人有益。因茼蒿中的芳香物質遇高溫易揮發,因此烹飪時注意要急火快炒。
瑤柱俗稱干貝,因其中富含谷氨酸鈉,所以味道極鮮。瑤柱具有滋陰補腎、和胃調中的功能。另外,富含蛋白質(含量為62%)、核黃素和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將瑤柱先蒸半小時左右,然后再和冬瓜、蓮藕一起燉湯即可,這道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體質虛弱者可經常吃一些。
現在漸漸有些暖風拂面了,古語有云,風為百病之長,再加上空氣濕度越來越大,比較容易引發風濕病。
這段時間宜少酸增甘,喝碗蓮子湯就不錯,不但甘甜可口,還有防風濕的功效。將紅棗、蓮子、銀耳洗凈,湯鍋中加入1200毫升水煮開,放入紅棗,轉小火續煮30分鐘。放入蓮子和銀耳續煮30分鐘,最后加糖煮開即成。(選自:健康時報)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0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