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好,食才好”。 火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好食材”已成為各大品牌逐鹿市場的關鍵,可什么樣的才是好食材,如何挑選好食材,成為餐飲老板的重中之重。 為此,《火鍋餐見》推出“食材測評”欄目,邀請專業人士、餐飲同行、消費者等充當測評員,以“盲測法”現場打分,從多維度考察食材。 測評不存在詆毀,只為選擇出性價比更高、更優質、更受歡迎的好食材。所以綜合表現不好的品牌不公布。同時也歡迎各位餐飲老板、食材廠家積極推薦或自薦。
隨著健康、養生成為消費者重要訴求,反映到火鍋行業,番茄類養生鍋底的點單率居高不下。(相關閱讀:“黑馬”鍋底殺出!疫期銷量暴增背后,暗藏火鍋業趨勢)
可市場繁榮的同時,也充斥著良莠不齊的產品。很多火鍋店老板,考慮上新番茄鍋底,卻不知如何挑選。
為此,《火鍋餐見》組織了一場線下“番茄鍋底測評”活動,我們從市面上購買了8款番茄底料,邀請20個測評員到現場參與品鑒評選。
▲番茄鍋底測評過程,測評員非常認真地填寫打分表。
這8款番茄底料,哪款性價比最高?哪款最受歡迎?請往下看。
注:該結果只針對測評樣品,不涉及該品牌及品牌旗下其他產品; 結論建議僅供參考,不強迫所有人認同最終觀點。
01
測評對象和方法
考慮品牌知名度、購買方便程度(鄭州市內)等信息,本次共選取了8款番茄底料參與測評。
注: 表中的價格均為《火鍋餐見》購入時的價格,表中“凈含量”為包裝上標注的凈含量。
▲餐見君正在購買底料
番茄底料測評分為明測和盲測兩大環節,明測是測評專員通過觀察外包裝,以最直觀的感受評價, 盲測是對煮開后的番茄底料進行試吃。
在測評進行之前,《火鍋餐見》邀請了來自新疆、對番茄有多年研究經驗的專業人士,向現場的測評專員普及番茄底料的知識,了解優質底料的標準。
活動現場,明測表和盲測表各回收20份,最終測評結果也依據測評表的打分情況進行核算。
02
明測環節
測評標準:
測評專員對八款底料的價格、含量、外包裝設計、包裝材料進行觀察,并在測評表中對應的品牌下方,選出與自己體驗相符的選項。
價格含量:
不同的價格對應多少含量,消費者通常以此判斷貴不貴;
外包裝設計:
標識是否突出,是否美觀有個性,“顏值”仍然是消費者最直觀的視覺感受;
包裝材料:
對于零售的火鍋底料來說,儲存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口感,特別是番茄底料,更要考慮材料的避光、防潮、隔氧等因素。
測評專員根據三大測評維度,分別給8個樣品打分,3分代表優秀,2分代表一般,1分代表較差。
根據現場回收的20份明測表,餐見君計算出各品牌3個維度分別得分如下:(每個數字是20個人對該品牌同一維度打分相加的結果)
每個品牌3個維度得分相加,得到最終明測分值,排名前四的品牌依次是:秦媽、七個番茄一鍋湯、海底撈、草原阿媽。
03
盲測環節
測評標準:
一款品質上乘的番茄底料,從4個方面來評判
色澤:橙亮 ,有油氣,久煮不變色 ,沸騰時有翻沙的感覺;
氣味:番茄特有的清香,無怪味異味;
濃度:濃度適中,不偏淡也不會太濃;
酸甜度:主觀因素多,口味因人而異。
為保證此次測評客觀公正,試吃環節以盲測的方式進行,將八款底料的品牌名隱藏,隨機進行編號。
在操作時,工作人員根據各個品牌的說明加入適量的水,同時開火煮沸,并依次盛到一口杯中,按照一號、二號的順序,端到測評專員面前。
測評專員在不清楚編號對應的品牌名的前提下,通過觀察各編號的濃度、色澤、氣味、酸甜度等,進行評級,并填寫測評表。
其中,“評級”選項分為三個等級:優秀、一般、較差,分別對應3分、2分、1分。
此外,為避免主觀因素的過多干擾,《火鍋餐見》也對所有產品留樣,統一擺放到桌面,以供對比。
現場共回收的20份盲測表,各編號產品各維度得分如下:
綜合以上四個維度,盲測環節排名前四的品牌(每個編號3個維度得分相加后依次排列),分別是:7號(七個番茄一鍋湯)、5號(海底撈)、1號(草原阿媽)、2號(橋頭),具體表現如下:
總結:
結合明測和盲測環節各品牌的得分,評測員最終選定了綜合排名前四的品牌:七個番茄一鍋湯、海底撈、草原阿媽和秦媽。
這四個品牌無論外包裝、還是產品本身來說,都可圈可點。
除了上述廣受好評的4個品牌,剩下的番茄底料,有些設計上存在缺陷,有些味道上堪比“胡辣湯”,有些甚至還有發黑的現象,這也反映出現在底料市場的現狀。
《火鍋餐見》舉辦食材測評的目的,是為了普及好食材標準,幫助餐飲老板挑選出最優質、性價比最高的好食材,測評結果只是給大家提供一種借鑒。餐見君歡迎各方觀點碰撞,也歡迎大家在留言區指正不足哦。有意向參與食材測評的,可以添加餐見君微信:hgcj66666。
往期精選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