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企業如何做電商? 火鍋外賣專營店有前景嗎? 新營銷怎么做?私域流量怎么弄? 好的店長從哪里來? 近日,由中國飯店協會主辦,《火鍋餐見》協辦的“全國火鍋業復興大會”于成都圓滿落幕。全國200多個頭部火鍋企業齊聚,積極探尋火鍋消費新出路。 會上,中飯協火鍋專委會秘書長李劍峰,對話大龍燚、魯西肥牛、周師兄、豪渝火鍋4大火鍋企業創始人,關于上述問題展開討論,現場觀點碰撞,干貨滿滿。 01 “外賣從50萬降成5萬, 我還要繼續做” 大龍燚聯合創始人 王文軍 問:現階段,外賣還要不要做?投入多大的精力去做? 昨天我跟蜀大俠的江總還在溝通,他們最好的門店已經恢復到90%,在堂食恢復的情況下,外賣就得壓縮。 疫情期間,我們外賣最高可以做50萬的業績,昨天卻賣了5萬8,這是很真實的狀況。 現在,我們也在考慮如何外賣增量,平時也在做很多異業合作,理發店、酒吧,房產物業都在合作,相當于是互惠互利,但增量效果沒有想象的那么好。 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找個靠譜的第三方公司,比啥都強。如何增加我們池子里的水,開口引流,他們有方法,如何鎖住我們的顧客到你這個店來消,他們有思路。 強調一點,外賣不管賺不賺錢,立項要有,你的人員、架構、體系、基礎流程跑通,起碼危機再來,也可以變成轉機。 問:對于想涉足電商的火鍋企業,您有哪些建議? 疫情期間,因為備貨量不足,我們的電商銷售額達到1300萬,如果說備貨量充足,我們團隊的業績能再翻5倍。 還沒有做電商這塊的老板們,我覺得要動起來,雖然前期會很麻煩。拿個案例來講,我們的電商產品有5個類別,底料、醬料、下飯菜、隨身鍋、自熱米飯。 品牌越多越豐富,市場延展就更寬。 就拿隨身鍋來講,呈現的就是一個盒子,但是背后涉及到6到7個供應商。 建議從小開始做,一步一步去做,把流程跑通,供應商找好,品質把控好,不懂沒問題,貨比3家,問3個同樣的供應商,基本上就清楚了。 02 “丟包袱、輕資產、重新找 企業新的盈利模式和商業模式” 魯西肥牛創始人 李思霖 問:作為北派清湯類火鍋,如何在復工后躋身到第一梯隊,做了哪些事? 談到疫情后的改革,以前是開源節流,現在是先節流,再開源。 第一是砍房租。經過我們的溝通,大部分門店實現20%左右的房租減免,減免1-2個月房租,同時在合同期內,房租我砍掉20%~30%。 其次,就是砍人工。每個門店恢復程度不一樣,但人工占比均不能超過25%,恢復好的門店能占到17%。 我們搞排班制,4月份實施的是“三班制”“兩班制”,告訴員工統一思想,店的生死存亡和大家綁在一起。 最后,增加與供應商的聯動,跟凈菜供應商加深戰略合作,現在餐廳里80%以上的產品,都實現了標準化供應,整體成本可節省五六個點。 開源的話,涉及兩個方向。一是重點做儲值會員,回收現金流,現在直營門店賬上有上千萬的儲值金額,會員的忠實度比較高。 二是轉型新零售,做店中店模式,安放食品專柜,把牛肉絲、牛肉片、牛排等,做成小包裝,顧客在店里吃完飯后,能把牛肉買回去。(相關閱讀:“牛肉一哥”的回血樣本:火鍋店增收20%,降低6%成本) 問:針對企業內部,做過哪些組織改革? 從總部的角度出發,通過外包,內創,搞組織變革。 外包,疫情后,團隊的戰斗力逐步被暴露,現在能外包的東西都外包,包括品牌宣傳、企劃、人事、電商等,統一都外包出去。 現在公司只有一個人事經理,人才招聘、篩選,包括整套的人力資源運作,都是由專業的人力資源機構來配置。 內創,我們鼓勵內部合伙人制度,外包業務必須有牽頭人,跟牽頭人搞合伙人制度,由他來對接市場、外賣、電商、物流。 以前工資一萬多的部門經理,現在4000,發個基本工資,創收之后分成,干不好的話,監管不好,服務不好,掙錢少了那是你的事。 總的來說,丟包袱、輕資產、活下來、挺過去,重新找企業新的盈利模式和商業模式,重新上路! 03 “沒有店的地方, 先用外賣去滲透和覆蓋” 周師兄大刀腰片火鍋創始人 周到 問:周師兄首次啟動外賣專營店,這種店有什么優勢? 在重慶,我們有一些區還沒有開店,比如沙坪壩區、九龍坡區。沒有店的地方,先用外賣去滲透和覆蓋。 事實上,每個門店店長都愿意爭著做外賣,一個區兩家店這種情況很普遍,比如說南岸區有兩家店很近,只能選一家做外賣。坪效高,要不了多少人,就可以做很高的銷售業績。 開一個外賣店費用也不高,可能20來萬就夠,投資回報率也蠻高,于是開始嘗試在沒有門店的地方,去做專門的外賣店,目前我們也在探索的路上。 你看阿里也好,京東也好,都慢慢從線上做到實體店,就為了找一個流量的入口,我們天生有這個優勢,接下來,我們會把點位布得再寬一點,線下反哺到線上。 另外,團隊還正在做一個事。有次我和朋友去度假,打包了我們的外賣火鍋,中午2點鐘打包,拿到民宿酒店,放進冰箱,第二天中午拿出來吃,食材還非常新鮮。 外賣本身是氮氣包裝,加冰磚,保鮮盒,泡沫箱,團隊曾嘗試把火鍋外賣放在30度的空調下,看能不能實現24小時不變質,如果成功的話,在重慶直接把我們的火鍋賣到北京、上海等,就很棒了。 問:周師兄在營銷方面,有獨到思路,后疫情階段,又做了哪些營銷? “周師兄外賣突破10000單”,這波營銷是在剛復工的時候做的,主要傳播渠道是今日頭條,目的是想傳遞周師兄外賣很熱銷的感覺,對我們的外賣增量也很有成效。 現階段,除了日常的抖音、微信等自媒體,我們做了“堂食試吃”活動,鴨腸質量非常好,這么好的東西顧客卻不知道,所以在每個店門口,都有一個堂食試吃。 再加上前段時間,重慶公交站臺屏,輕軌大屏,也做了一大波廣告投放,相當于疫后品牌知名度的傳播,讓消費者知道周師兄活得很好。 復工后,客人到餐廳過后,開水先煮餐具,再用餐。 問:2020年原計劃擴張15家直營店,現在定的是30家,是基于怎樣的洞察? 現在鋪子的租金比以前更低了,好多店就是零轉讓費,可能就是基于這個層面,加上我們復工還不錯,覺得把步伐再調得稍微快一點,就這樣。 04 “總部儲備40個店長, 讓群眾激情斗出來” 豪渝火鍋創始人 胡強衛 問:豪渝火鍋一直很低調,為什么疫情前一直排隊,疫情后還一直排隊? 我想表達的是,抗擊疫情最佳的方法,就是做好平時的工作,而不是臨時抱佛腳。 豪渝火鍋在發展過程遇到兩大轉變,第一次轉變是從以前的“廚房重地,禁止進入”,到歡迎參觀、“除了財務報表不能講,其它都能說”。 第二次轉變是參觀鄭州的一家牛肉火鍋店后,我看到服務員的臂章上有個打賞的二維碼,那次學習導致了今天豪渝有47萬的粉絲。 也是因為這47萬粉絲,讓豪渝在疫情期有了底氣。我們從來沒有和外賣平臺合作過,上線后點擊率不是很高,最后靠47萬粉絲,從門店公眾號下單,外賣量非常可觀。 問:豪渝商學院自負盈虧,并實現了人才標準化,能講講人才培養這塊嗎? 商學院利潤從哪里來?第一波利潤,只準收成本,就是內訓,我們的員工以及門店店長到商學院來上課,是要付錢的,這個錢由門店支付。 總體來講,現在商學院做得還不錯,舉個例子,我們很多門店都有川劇變臉,但豪渝的川劇變臉可以天天進行,一天做3次都能做。對于餐廳經理和店長來說,川劇變臉得是必備技能。 家中有糧,心里不慌。總部有40個店長的備存,底薪10000,沒有上崗,工資照發,大家都知道店長不好管理,人才緊缺,這樣能轄制門店店長,要是敢鬧 ,后面的儲備軍就來頂替你。 每家門店在選好址后,會在會議室召開競崗,40個店長里,有10個人可以進入第一梯隊,那這10個人會來開競崗會,跟競標一樣,底價5000,這5000是給公司交的業績保證金。 回去以后,前3名開始寫計劃書,去這家店做調查,然后做最終評審,決定前3名里面誰勝出。 如果說門店開業3個月后,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接下來會到豪渝的B級門店去,薪水也會直線下降。 讓群眾激情斗出來,不是內耗,而是倒逼。 往期精選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2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