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帶我吃臟攤火鍋,記憶最深的居然是皮渣


    文|阿飯

    編輯|馬亞丹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大學剛畢業時我到聊城找同學玩,到站時凌晨1點多,人已疲憊之極,本想趕緊找個旅店睡下,同學卻一拐我胳膊,“來的正是時候,帶你吃個特別的!”


    我們開車七拐八拐十多分鐘,來到一座大橋旁的火鍋店。說是火鍋店,卻連個亮燈的招牌都沒有,唯二能起到“廣而告之”作用的,一是門口三三兩兩坐著的食客,另一個是墻上“四川火鍋”四個油漆字。


    我滿是狐疑地看向同學,他卻一臉老神在在,安排我在小木桌旁坐下,便進屋點菜去了。


    凌晨一點的聊城,橋下河水流的沒有聲息,有風從東邊來也輕手輕腳,與這安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面前這臟攤火鍋的喧囂,劃拳聲、啤酒小妹的吆喝聲、賣唱人的歌聲,以及濃烈火鍋味中底湯翻滾的咕嘟聲。



    同學說這小店開了二十多年,他從小吃到大,除了晚上出來玩的年輕人、出租車司機,還會有明星出現,“黃渤當時就在那邊坐,被認出來后還和大家喝了好幾杯呢”,同學指了指旁邊的桌子。


    鍋和配菜一起被端了出來,除了常見的火鍋涮菜,還有幾樣我認不出來的海鮮,不過最讓我意外的是,里面居然有“皮渣”。

     


    皮渣是豫北、冀南的特產,是淀粉和粉條的再加工副食,是在粉條的加工過程中配調味料后盛入模具定形而成,也有用粉條進行二次煮食后加入海米,蔥花、蒜片、姜末、醬油等,加水攪拌蒸制的,此菜可煎可燴,口感筋道,但作為火鍋涮菜我還是第一次吃。

     


    “山東也吃皮渣?”我指著盛在小鐵盤里的皮渣問同學。


    “我們管這叫‘燜子’,平時也不怎么吃,但在這兒桌桌必點。”


    鍋沒一會兒便翻滾起來,熱辣的味道撲面而至,雖然沒那么餓,但對火鍋涮皮渣的好奇心還是讓我舉起筷子。


    皮渣的主要原料是紅薯粉條,如果做的時候淀粉不夠就很容易煮散,所以皮渣以煎炒為主,如果這家以涮為特色,那說明淀粉量是足夠的。



    一片片的皮渣在夜色下呈灰白色,切口平整但表面毛糙,可能因為近一兩天制作的原因,夾起時仍能感到十足的彈性。

     

    我著急地先把一盤皮渣下鍋,同學笑罵我“能不能不要像上學時那么實在”,可以先吃點肉,最后等七八分飽時再吃皮渣不遲。

     

    我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今天誰也別想阻止我和皮渣。


    其實,皮渣本身就是熟的,可以直接食用,后面不管是炒菜還是涼拌,不過是增其味,涮火鍋也同此理。皮渣在鍋中吸足了湯底,顏色由之前的灰白變為紅褐色,夾起一塊放入料碟,過一遍香油的洗禮,最終的品嘗時刻終于到來。



    先說口感,整體口感并不是特別完整,即便入鍋不散,但煮過之后皮渣中間還是會有空隙,這就造成了預期和結果的不統一,預期是一大塊,入口一嚼卻變成幾小塊。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便變成小塊,富有彈性的口感仍舊存在。



    再說味道,皮渣在這點上的先天優勢很強,物理結構決定了它是個“吸味兒”的好手,小空隙中飽含底湯,一口下來鍋底的麻辣迅速被感知,而且,紅薯粉條自身是有清甜味的,麻辣之后反倒有一絲回甘~~我不確定這是鍋底的緣故還是皮渣的特色,但這種“先兵后理”的感受令我十分著迷。

     


    我對皮渣之后的其它涮菜并沒有什么特別印象,只記得旁邊一桌吃著吃著就唱起了歌,再之后另一桌人想讓他們小點聲,結果溝通不暢,差點打起來,皮渣就成了我那次去聊城最深的記憶。


    至今我也再沒吃過火鍋涮皮渣,并非不想吃,而是菜單上沒有……至于為什么火鍋店里沒這道菜,我想一是因為這道菜太過“北方”,除了豫北和冀南,很少有人知道,另一個則是因為它沒有經過工業化改造,無法大量供應市場,目前身邊能吃到的皮渣,大部分也都是家里老人沒事自己做的。

     


    和其它高端食材不同,皮渣本身就帶著一種“勤儉”的味道。據說,很早以前,豫北一戶窮困人家,家里來了幾個親朋好友,主人要招待客人,但家里窮買不起肉,便炒了一盤雞蛋和一盤小白菜,本想收拾家里的粉條粉皮做大鍋菜招待客人,可粉條和粉皮已吃完,剩下一堆碎渣,于是,主人將兩種渣子一齊扔進沸水鍋中煮,煮了一會覺得太稀,便突發異想,干脆再勾上粉芡。



    勾上芡后,鍋里著實變稠了,等倒入盆子晾涼后,主人很驚異,一盆粉皮粉條渣子糗(QIU,意同“凝固”)在一起,比平常的涼粉硬的多,于是主人便將盆中的粉皮粉條渣切成塊,同其它菜類、豆腐一起放入鍋中做成了常吃的“大碗燴菜”給客人盛了一碗,心想這也就算是用心待客了。



    客人吃時,對其它常吃的豆腐、蔬菜感覺一般,可每吃到這種松軟食物時,總覺得別有風味,于是便問:“你這是啥東西?吃起來還很可口呢!”主人想了想:這東西是粉皮粉條渣做的,就隨口說道:“這是自家釀的‘皮渣’,客人來了沒啥吃的,請原諒吧。”客人吃了一碗又一碗還想吃,贊不絕口,于是皮渣誕生了。

     


    不管這故事是否真實,但“廢物再利用”的做法實實在在造就了一道美食,如果有機會在火鍋店里看到它,我也一定會再點,不知大家喜歡吃皮渣嗎?歡迎留言,為皮渣打call!




    統籌|巖巖

    編輯丨馬亞丹

    視覺丨李青超 馬亞丹

    法律顧問丨李欣華

    火鍋餐見原創出品,轉載請聯系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往 期 閱 讀

    食材:螃蟹|老板算賬NO·2



    商務合作:18637183183(同微信)

    粉絲客服:18739017911(同微信)
    內容交流:xiaoxian_02
    文章轉載:txg13333832182


    歡迎關注

    火鍋餐見

    新浪微博:@火鍋餐見



    覺得內容還不錯的話,給我點個“在看”唄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2665.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0月4日 08:00
    下一篇 2019年10月4日 16:2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