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貴妃”駕到:羊肉價格上漲超30%,創5年來新高!


    冬季是羊肉消費旺季,羊肉是火鍋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但今年很多火鍋店老板發現:羊肉價格漲了不少。

     

    確實,臨近春節,羊肉像加足了“馬力”一樣往上沖,價格屢創新高,多地超30%的上漲幅度,讓不少人望“羊”卻步,戲稱:“羊貴妃”又來了。

     

    那么面對原材料價格瘋漲,你想好怎么應對了嗎?




    01

    羊肉價格坐上了“火箭”



    從全國范圍看,羊肉價格就是一個字:漲。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顯示:1月6日 至1月 12日,羊肉價格為每公斤63元,同比上漲22.4%,去年同期羊肉價格每公斤僅為51.47元。


    據媒體報道,在山東、甘肅、內蒙古等地,羊肉的價格相比去年上漲幅度超過30%,創5年來新高。


    △ 圖片來源: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


    “羊貴妃”一詞第一次出現,是在2012年的12月,羊肉價格突破60元/公斤,被網友戲稱為“羊貴妃”。


    今年,“羊貴妃”再次駕到,陣仗還比往年更猛烈,到底是怎么回事?




    02

    羊肉價格上漲的原因



    因羊肉具有御寒補身的功效,在秋冬季節,喝一碗熱乎乎的羊肉湯,吃一頓熱騰騰的羊肉火鍋是很多人的習慣。


    因此,每到秋冬季節,羊肉就到了傳統的銷售旺季,需求大幅增長,自然會推高羊肉價格。


    季節性因素影響是一方面,但這輪羊肉漲價是從去年持續到現在,”羊周期”導致羊肉供不應求,是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名詞解釋:“羊周期”是一種經濟現象,指“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周期性羊肉價格變化怪圈。“羊周期”的循環軌跡一般是:羊價上漲→母羊存欄量大增→羊肉供應量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羊→羔羊供應量減少→肉價上漲。)


    A

    供不應求,存欄不足


    內蒙古呼倫貝爾巴圖牧場的主人巴圖告訴餐見君,今年羊肉上漲的主要原因就是:市場需求大,存欄不足,缺貨自然漲價。


    2017年春夏秋三季,內蒙古降水一直偏少,主要牧區長時間干旱,牧草長勢較差且減產。

     

    入冬之前全區共打儲草15.9億公斤,同比減少0.5億公斤,造成冬季牧民飼草量儲備困難,飼養成本提高,導致眼下羊肉價格飛漲。



    目前呼倫貝爾、興安盟等地已連續多日出現極寒天氣,飼草料消耗大,牲畜抓膘不盡如人意,牧民本身也考慮過冬成本,牲畜不得不在冬季之前提前出欄。


    眼下臨近春節,正是羊肉銷售的旺盛時期,由于之前羊畜提前出欄,而到了冬季出欄量減少,導致羊肉價格飛漲。


    按照往年的經驗,春節之前,羊肉等相關衍生產品還有繼續漲價的可能。



    B

    優質羊肉缺口大


    在調查過程中,餐見君發現,漲幅最大的是內蒙羊、灘羊,和進口牛羊肉。


    鍋圈供應鏈牛羊肉事業部負責人劉亞威解釋說: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消費者對于綠色生態、高端特色的產品情有獨鐘。也正是因此,優質羊肉的需求日益旺盛。

     

    一邊是普通羊肉的產能過剩,一邊是優質羊肉缺口增大。


    這不僅拉高了整個源頭羊肉的均價,也促使了更多大型養殖區調整養殖結構。


    大家都想瞄準中高端消費群體,都想賺大錢,羊肉價格自然就上去了。消費者越來越舍得花錢,卻在無形中將價格越推越高。



    C

    牧民減產、豬瘟影響


    2016年,受全國性的小反芻獸疫疫情影響,羊肉價格曾出現過大幅度下降。


    那次大跌對牧民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加上干旱造成的飼料上漲,以及草場退化更是加大了養殖的成本,這幾年自己陸續減產,以求降低成本。


    據了解,僅錫林郭勒盟今年羊存欄就比2016年減少了270多萬只,下降20%以上。


    另外,今年8月份開始,多地蔓延的豬瘟疫情也影響了人們對豬肉的消費熱情。

     

    “受豬瘟影響,羊肉作為替代品,需求量有所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羊肉價格的上漲。”





    03

    原材料漲價,如何維持現有利潤?



    “全都在漲價,幾乎全線增長!雞肉、羊肉、火鍋料等食材全面漲價!”


    “原材料漲價,是全國餐飲人都在面臨的問題。”


    “物價的上漲是擋不住的,明年開始,物價上漲更有可能會成為一個趨勢!”


    “這就是個惡性循環,房租漲,人工漲,材料漲;肉類漲,蔬菜漲,調味品漲得更厲害,你說這生意怎么做?”

    ……


    一句句擔憂發自肺腑,面對“原材料漲價”的問題,讓很多人不知所措,但更多地是對未來市場的焦慮。


    焦慮是沒有用的,聰明的老板已經開始研究:如何在原材料上漲的情況下,維持現有的利潤?


    A

    菜品隱形漲價


    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連鎖品牌深諳其道,最常被提起的就是“第二份半價”。比如,一杯飲品從15元漲到18元,第二杯立減3元。


    原本總計30元,優惠下來兩杯成了33元,實際上單杯價格已經漲到16.5元。看似很劃算的“滿減”、“滿送”,“第二份半價”都藏著提高消費頻率,隱性漲價的秘密。



    B

    優化產品結構


    牽腸掛肚市井火鍋創始人王超兵表示,應對原材料漲價,最好的方法是做減法。


    即通過點單、收銀系統數據,結合實際情況,總結出消費者對菜品的偏好。再以此為根據,調整產品結構:將點單率高、利潤率高的菜品留下;將點單率低、利潤率低的菜品去掉,從而保持最合理的產品結構。



    最保守的方式是建立一個函數曲線,在橫軸和縱軸上面應該有兩個坐標。一個是點擊率,一個是毛利貢獻率。要是點擊率與毛利貢獻率都低于5%的時候,這個產品是應該被淘汰掉的。而當點擊率和毛利貢獻率都處于右上角的坐標時,就代表這個產品應該追加投入。


    C

    增加消費附加值,提升品牌影響力


    當然,企業如果不想偷偷摸摸漲價,辛苦計算利率,更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升自身的品牌影響力。


    比如近幾年西貝的客單價一直在上漲。從50-60塊到80-90塊,可還是有很多人心甘情愿排長隊等餐。漲價的日子里,西貝年營收從5個億增長到21億,年復合增長率達30%。


    之所以如此,是在于消費者是通過價格看價值的,這跟餐飲老板的思維恰好相反。


    做老板,習慣根據價值來定價格:好東西要賣得貴一點。


    但顧客是反過來的:貴的東西就是好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消費者不是冤大頭,價格貴,就必須提供與價格相匹配的價值。


    海底撈通過比旁人更優質的服務來實現,而西貝則通過更優質多樣的消費體驗來實現。“品牌升級”這條路雖然是最直接的,但同樣也是最危險的。不僅要求餐飲人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還要有雄厚的資本,以及獨到的創新思維。




    統籌|巖巖

    編輯丨阿寧

    視覺丨李青超 馬亞丹

    法律顧問丨李欣華

    火鍋餐見編輯整理,轉載請聯系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往 期 閱 讀

    90天回本案例|色彩心理學|小朱創業的故事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3214.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月17日 08:01
    下一篇 2019年1月17日 10:4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