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火鍋,老劉很忙









    2018年的初雪,憋了好久。朋友圈里從下雪那夜就開始不淡定了,刷屏的:不是雪花,就是火鍋。


    這大冷天,火鍋店的生意自然不會差,老板們應該都忙著招呼客人吧,但是老劉卻早早的打來電話,說明天中午炒料,讓我去看看。






    這段時間應該是鄭州最冷的日子,臨近中午陣陣寒風愈發的刺骨,偏離在經開區角落的小火鍋店人氣開始飆升。


    老劉的尋臻記不斷有食客進進出出。


    透過玻璃大門,一眼能看到老劉在忙活著,大鐵鍋支在正門口,里面已放上了純正的乳白色生牛油;泡好的辣椒正在粉碎;蒜蓉、豆豉、花椒已備好。



    前期工作搞定,要開始炒料了。只見老劉,脫了外衣,只穿件短袖T,系上圍裙,拿起鐵锨開始上陣。


    他說:“等會,我可是會出汗的。”


    生牛油融化,辣椒和各種調料依次入鍋,每一步都有特定的要求,比如:要不停的翻攪,避免糊底兒;又比如:豆瓣醬的比例一定要盡可能少,原始食材的味道才最正宗;再比如:花椒一定要最后放,關火要快,這樣花椒就不至于發黑。



    炒料的時候是老劉最帥的時候,有韻律的翻炒動作加上他長久以來的健身成果,總能吸引食客們的圍觀。


    有些熟客每次遇到都會笑著說:“哎呀,老板又開始炒料了。”



    因為火鍋店,堅持了很久的健身愛好變成了斷斷續續;因為火鍋,自己喜歡的重機顧不上練了;因為火鍋店,連朋友圈都疏遠了。


    因為老劉要親自配每一鍋底料,要每周堅持炒一次料,要每天檢查后廚的衛生,甚至極品到,員工的宿舍衛生都要天天檢查。

     

    于是,老劉就有了一個新稱呼:不是處女座的處女座。




    在鄭州,老劉的火鍋店根本就是不起眼的小角色,即便如此,早在一個多月前,他剛開業沒幾天,就接連有好幾個美食圈的大咖相繼推薦了。


    第一次過去,真是跨越了大半個城市,各種公交車的倒換,最后終于到了一處車少人少的地方,從外看,老劉的店屬于錯層,整個門臉都是玻璃裝飾。



    聽說老劉先前是做裝修的,店里的布置也顯得格外有特點:歐美電影海報,電吉他和黑膠唱片模型懸掛在墻上當裝飾,小花小草深入在每一個細微的角落。


    這里怎么看都不像個火鍋店,倒更像有格調的咖啡屋。



    推門進入,店里也并沒有火鍋味兒。


    老劉正好在后廳,他穿著休閑,身形偏瘦,目光深邃,還留著小胡子,盡管是第一次見面,但是他卻沒有專門上前寒暄,只是與帶我們來的人微笑了一下,就轉身進后廚忙開了。


    正中午,店里人不多,但老劉卻繁忙著,在后廚他有自己專門的工作臺,干凈整潔,每天他都堅持親自配鍋底。







    大概十幾分鐘,老劉默默地端出了他自己配好的鍋底。


    邊上四塊厚實的紅油塊紅的嬌艷,橘色底料中摻入了不少內容:白色的是醪糟和生牛油,透明的是冰糖,黃色的是自制的雞精,上面還點綴了一顆青蔥。


    嚯!那一鍋五顏六色,煞是好看。



    別看這百十平的小店,除了堅持自己炒料,老劉對食材的要求也近乎到了苛刻的地步。


    腦花必須要紅腦,腰片必須是白腰,單這兩種食材就出自兩條不同的生產線;毛肚必須是新鮮的,連肥牛片都是脖仁部分,所以他有自己專門的生鮮牛肉供貨商。



    至于那些川渝特色菜,基本都要親自跑到川渝選。



    做火鍋,好的食材大多都能找到,好的鍋底卻是不容易得來。


    老劉的這個鍋底吃起來不燥不辣,味道并沒有川渝鍋那么重口,牛油的香味恰到好處,一鍋好湯加上這好食材作陪,來回輕涮間,便把食物本質的美詮釋的淋漓盡致。

     

    天冷的時候,幾個朋友,一壺小酒,美味下肚,話匣子也便順勢打開。






    早先,老劉做工程,手下有個同事家是重慶的。


    他說:川渝人,但凡出來干活的,家里一定都做有餐飲生意,要么炒菜,要么就是火鍋串串。


    而這個同事家里就開有一個小火鍋店。


    也是因為一次出差,他到同事家吃了一頓火鍋,卻被那個味道驚艷了。


    老劉央求同事,可否把鍋底配方賣給他,價格可以談。


    他還尋思著:等哪天厭煩了現有的工作,就去開個火鍋店。

     

    酒桌上,朋友幾杯下肚,明顯有點喝多了,借著酒勁,同事說:“這樣吧,明天我們家師傅炒料,你自己進去,不要問,只看,能學到多少是多少,我也不收你錢。”


    第二天,老劉如愿進了炒料房,雖然有許多沒看明白,但是大致精髓他還是學到了。

     

    老劉說,先前做工程,經常遇到乙方拖欠工程款,并且是越來越多,他用一年半年的時間去要款,結果只要回了個零頭。


    老劉越來越發現自己并不熱愛裝修這行,有時甚至厭倦、心煩。


    他覺得自己再這樣下去,人就廢了,他認為自己要為自己活一把,為了自己的愛好活一把。

     

    老劉決定開家火鍋店。而先前的偷師還真是派上了用場。


    ※ 老劉的尋臻記






    憑著之前的記憶,老劉開始了漫長的研究火鍋底料的過程。


    他說:“其實鍋底的配方沒有那么神奇,就那么七八種料,只是配料比例和入鍋先后順序是秘訣。”


    食材是首要的,老劉講:大家都知道辣椒為石柱紅最好,但是成本偏高,連重慶當地的一些小火鍋店大多用的都是河南產的辣椒。


    當初老劉去重慶選辣椒時,還被辣椒商取笑:身為一個河南人,居然舍近求遠。

     

    老劉就是這么倔,什么都要最好的,石柱紅也分大辣椒和小尖椒,大的香而不辣,小的太辣,河南人估計接受不了。老劉實驗了無數次,終于找到最好的配比,炒出的鍋底辣度適中。



    光試料,老劉浪費了近200斤鍋底成品。


    最后老劉還是完成了讓自己比較滿意的鍋底味道。

     

    老劉說他給自己的鍋底打90分,食材打80分,食材還有提升的空間,鍋底就需要自己去重慶再深造。

     

    老劉的店挺偏,人均消費也挺高,但他很自信。


    他說:我的火鍋只做給懂它的人。



    End

    統籌|巖巖

    編輯 | 阿寧

    視覺 | 小雪

    火鍋餐見原創出品,轉載請聯系授權




    這是火鍋餐見為您分享的第 16 期內容

    歡迎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快到鍋里來

    !




    點擊下方藍色文字,查看往期內容

    這家火鍋店的故事,得從修路講起

    干貨分享 || 火鍋人的傳承與創新之路

    老字號涮羊肉栓客,其實賣的是習慣

    干貨分享 || 新辣道360°供應體系建設

    念念不忘,火鍋店里的那口甜柔

    干貨分享 || 中高端火鍋市場定位與配套產品設計



    聯系我們 | 18637183183(同微信)

    內容交流 | 18039281106(同微信)

    郵箱 | 1303859391@qq.com

    歡迎來撩~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3710.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月15日 14:57
    下一篇 2018年1月15日 17:1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