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強勢如一點點,已經開始在地鐵口發單頁,促銷引流。
前幾天走訪鄭州的主流商場大衛城,我發現短短幾個月功夫,三分之一的茶飲店已經從商場消失。
關店潮要來了嗎?
-01-
營業額下滑、房租上漲,關店潮來臨?
鄭州大衛城負一層,一家新開的茶飲店,老板焦灼地站在吧臺張望。
盡管促銷員熱情地給路過的消費者發單頁,邀請試喝,但這家店依舊門可羅雀。門口走廊川流不息的人群,對于這個不知名的品牌,連駐足的興趣都不太有。
在商場的另一側,有一家正版鹿角巷門店,約100平米的門店里,稀稀拉拉坐著幾個人。按照這個商場1000-1300/平的租金,坪效實在令人心碎。
在去年最高位時,這家商場負一樓的茶飲品牌多達13個,還不到半年時間,包括桂源鋪、答案茶、肆伍客、莓獸等在內的品牌先后關店。
鹿角巷深圳海岸城閉店
昨天,在公司地鐵口,36℃的大太陽,有兩個小姐姐突然彎腰致意,并熱情的遞上一個折頁,“我們是一點點奶茶店,我們提供奶茶外送服務。”聲音和點單時說的“歡迎光臨”一樣甜美動聽,卻未引起那些腳步匆忙、趕著最后一秒打卡的人絲毫停留。
一向低調的1點點,單頁都發到地鐵口了,而且還推出了“買十贈一”的促銷活動。不得不說,這很不一點點。回想起前一段去這家店時,晚上七點多鐘的單號還不到100,現在發單頁引流也在情理之中。
強勢如一點點,都開始主動促銷引流了,其他茶飲品牌的生意還好嗎?
“每年的7月和8月是旺季,但今年的旺季和去年相比,營業額下降了30%。”
小喬的店開在廣東東莞,入行7年,開了4家店,屬于小散戶中稍微有規模的。但是今年,她的壓力格外大,頭發一把一把地掉。
前幾天,她剛剛關掉了位于萬達金街的一家店,不同于以往30平左右的街邊店,這家店160平,帶著INS風的場景,投資近80萬。2017年開業,月租金3.5萬,水果茶為主,客單價18元。
今年夏季,房東通知要漲10%的租金。小喬算了一下:一天550杯左右的出杯量,雇了8個人,店長月薪6000,店員月薪4500,除去租金和人力,本就艱難維持。現在房租一漲,又馬上進入換季的下行趨勢,心力交瘁的她選擇了關店。
而小喬,只是我朋友圈中,眾多發轉讓消息的小老板之一。
在“茶飲之都”深圳,曾經“預計排隊等候5個小時”的鹿角巷海岸城店上個月撤店,隨后,鹿角巷深圳萬象城店也悄然關門。
而在愛排隊的上海,據多名行業人士透露,包括素匠泰茶、桂源鋪 、不二茶鋪、皇茶、世界茶飲、答案茶、木仔記、鹿角巷等在內的品牌,均在商場出現不同程度的關店情況。與前兩年的生機盎然不同,今年明顯的感覺是:紅利過去,潮水退去,稍折騰就能賺錢的時代早已遠去。競爭加劇,毛利降低,生意越來越難做,成為新常態。
-02-
小散戶倒下,優質流量向頭部品牌集中
同在大衛城負一樓的奈雪的茶,卻是另一番景象:工作日的下午4點鐘,200多平的店里人滿為患,熙熙攘攘。年輕的閨蜜、帶著孩子的寶媽、逛街的情侶,三三兩兩坐在店內,不僅吃歐包,還帶著串串、炒涼粉等小吃進店點一杯水果茶。
不時聽到來占位的顧客對著電話講:“咱們換地方吧,奈雪沒位置了”。據這家店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日出杯1000杯是常態,節假日會更多。”
而同一天的喜茶門店里,排隊依然存在,因為喜茶go小程序的使用,排隊不像以前那么長,但點一杯等上30-40分鐘才能取到是常態。
喜茶創始人聶云宸則在專訪中表示:“喜茶從未開過不賺錢的店。”
根據喜茶方面披露的數據,喜茶門店單店日均出杯數為1500杯,單店單日最高營業額為17萬元。這樣的數據足以讓同行羨慕,尤其是在整個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大背景下。
書亦燒仙草也在今年逆勢上揚,光在鄭州一個城市半年開店43家,全國總門店超過2100家,新開門店成功率達98%。
8月19日,瑞幸咖啡在微信公號發布了一款鹿角杯,公眾號閱讀量5分鐘破10萬+,與此同時,瑞幸APP的購買頁面已經癱瘓。
競爭激烈的當下,品牌生存的兩極化趨勢日益明顯,優質流量向頭部品牌集中,無特色、無爆款、無空間的三無小散戶們,生存空間日漸逼仄。
-03-
競爭兩極,20%品牌將搶走80%顧客?
“房租每年上漲約10%,50平米的商場店,基本上一年多6萬的房租,要多少杯才能賺回來?
人力成本也與日俱增,不僅是工資上漲。團建頻次、規格也水漲船高,否則想把年輕人留住,太難了。
頭部品牌入駐區域市場后,競爭升維。我們必須用更好的物料、更好的包材,推廣力度也不能減,綜合成本令人咋舌。而我們十幾元的價格區間已定,又不能隨便漲價。”一位區域品牌老板向我吐槽開店“三大難”。
表面看,這與房租、人工、采購成本上漲,成本與收益失衡有關。但實際上反映的是,強勢的頭部品牌對流量的收割。這些強勢品牌對主流消費群認知的占領,讓弱小品牌快速被邊緣化,喪失對顧客的吸引力,然后被擠出這個跑道。
在很多行業,都流行“二八定律”, 即“大部分的財富流向少數人手里”。飲品業逐漸會呈現的局面就是:20%的品牌搶走80%的顧客,獨立開店的品牌將越來越難活。今年,頭部品牌密集搶占下沉市場,讓競爭格局升維。沒有老大的時候,大家還能你吃一口肉,我分一口湯,可一旦老大下沉還很強勢,小兄弟們連骨頭都啃不上。
逅唐茶業創始人韓剛對行業的變化感觸頗深,“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現在是PGC的時代,初創或者小品牌需要找到差異化,不然很難生存。
“現在大品牌有資金、有團隊,供應鏈也都在為大品牌做定制化產品,原物料的差距不斷被拉大,供應鏈不會向小品牌傾斜,他們比較難獲得更好的物料。”
事實上,除了搶占消費認知,強勢品牌背后對房租的議價能力,對產品的定價優勢,對人才的吸附能力,以及供應鏈采購的成本優勢等,都會演變成系統的競爭優勢。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句話出自《圣經-馬太福音》,后人稱為“馬太效應”,意思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用來形容如今的茶飲行業,無比貼切。 在這樣的競爭業態中,你的生意怎么樣?歡迎留言分享。
8月28日,創飲Talk第4站將在成都舉行,書亦燒仙草、茶百道、小龍坎龍小茶等負責人,將現場分享其品牌的發展邏輯。
統籌|政雨 編輯|孫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識別圖片二維碼,了解更多內容
— 商務咨詢 —
18339988529(同微信)| 17310709150(同微信)
— 課程咨詢 —
13253329903(同微信)| 17744612803(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