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舊立新》
最近遇到幾個比較相似的案例,都是屬于原本生意非常好,但今年突然發展不動了,原本運用非常熟練的招數,在今年下半年突然失效,為此,企業的業績在出現下滑時,他們非常渴望找到解決的良方,但各種辦法都使完了,效果卻非常有限,為此好幾個朋友都約我,想探討出一個結果,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最開始,我只是當觀眾,能意識到他們的問題所在,卻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表達,只能是針對他們所說的具體問題,而做出我理解的答案,他們雖然也覺得對,但我一直如鯁在喉,因為感覺自己沒有把這個問題說透,結果,直到昨天上午,在合作伙伴的會議室,榮總一句話讓我突然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這句話就是“戰術必須為戰略服務,而不能是反過來,讓戰略來為戰術服務”,當榮總在會議室說出這句話時,我當時有一種如遭雷擊的感覺,因為這恰好就是最近我一直想要回答別人,但又沒概括出來的題眼,為了這句話,我今天上午已經在朋友圈發了一條信息,今晚再次以日志的方式分享,以表達我對這句話的超級認同。
去年下半年開始,餐飲行業出現集體性的下滑,尤其是今年,餐飲行業陷入整體性低迷,這種低迷,是2012年微博爆發以來的第二次,第一次出現在2014年底,到2015年中,中間有長達8個月的餐飲低迷期,但這次的低迷期,已經超過一年了,而且,暫時還看不到復述的跡象。
所謂低迷期,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營銷渠道集體失效以后,原本花錢就立即有效果的營銷宣傳方法,變得不再那么有效;原本可能花一萬元就可以做到的效果,現在可能花五萬,效果連以前一半都沒有,這不只是剛開業的新餐廳這樣,那些作為頭部的大品牌,也面臨一樣的下滑局面。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市面上的各類分析非常多,有歸因于經濟形勢的,意思是整體經濟形勢不好,所以餐飲也受到牽連;有歸因于行業的,說行業這些年的發展太浮躁,跑得太快,“靈魂”跟不上;有歸因于品類迭代的,說是品類流行周期過了,需要找到下一個品類機會;有歸因于品牌的,說是品牌自身實力不夠強,所以問題暴露得更徹底……、
原因可能有很多,各人說法不一,餐飲行業遇到了集體性下滑這個現實,即便是我們不知道具體是什么原因,但有一點非常確定,那就是餐飲行業以前所遵循的一些東西不再起作用,失效了!其道理,就好比當我持續性的全身發冷,頭暈目眩時,即使不知道得了什么病,但我知道一定是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出問題了。
如果是身體出問題,那我們的選擇很簡單,到醫院去找醫生看病是首選,但是,如果是企業出問題,我們的選擇是什么呢?是優先處理原有的問題?還是尋找新的突破口?我認為,這要因時而異,在前面幾年,針對現有問題修修補補就可以解決問題,但到現在,修修補補的打補丁,已經無法解決問題。
餐飲行業從2012年開始,到現在整整8年時間,是屬于營銷為王的時代,我們先后經歷了微博時代,微信公眾賬號時代,抖音時代,中間還夾雜了一個貫穿始終的大眾點評,使得餐飲從業者,在這半年中,只要在每個階段利用好了這些渠道,就可能打下自己的一片江山,哪怕錯過了前面,只要后面抓住了,也能崛起。
因此,在這八年時間里,如果你家餐廳生意不好,很大的概率,是缺乏有效的營銷宣傳方法和渠道,針對這個情況,只需要“修修補補”的做一些跟進措施即可,但遺憾的是,進入2019年后,上述所有的營銷渠道和平臺,在“流量”這個維度,陷入集體的萎靡狀態,大家一下變得有點手足無措。
有朋友不信邪,認為營銷無效是因為投入太少,于是加大了營銷廣告投入,結果幾輪下來一復盤,效果非常糟糕,以至于股東開會時,所有股東叫停這些無效投入,這意味著,以前的套路完全失效了,現在要做的,是需要“破舊立新”:跳出原有思維和路徑,為企業找到向前發展的新增長點。
這幾乎是餐飲品牌商家,在當下集體面臨的問題,各個辦公室和會議室,幾乎都在密集的討論“接下來怎么辦”這個問題?我在這半年,至少參與過成都十五個頭部商家的研討會,而且,有的企業是先后多次參加,參加完以后,我內心非常沮喪和悲觀,因為大家無一例外的面臨同一個問題:被以前的困難嚇傻了!
當這些企業的老板們,每討論一個新的可能性時,一定有人站出來說這不行,那不行,而理由全是以前的那些經驗,或者是當前所遇到的這些困難,比如上個月,有一個擁有300多家門店的快餐連鎖,想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在會議上討論了一下午,什么結果都沒有。
晚上吃飯,創始人王總問我的意見,我非常直接的勸他:把今天下午開會的高管全部辭退,重新招聘,從零開始組建團隊,道理很簡單:他的這些高管思維全部停留在“以前和現在”的問題里,對企業“未來應該怎樣”完全沒任何思考,甚至拒絕去思考和了解。
很簡單,拿餐飲管理工具來說,當老板問他們工具問題時,他們一二三四說出很多,但問他們有什么建設性意見時,全都集體沉默,我忍不住問品牌總監,他知道小程序么?對方說知道,我問他怎么看待現在市面上的小程序工具,他張口就說只是一個點餐工具而已,沒什么價值……
僅憑他對小程序的認知如此糟糕,就可以看出,他對其他工具的認知也一樣,要么是停留在道聽途說,要么是停留在表面功能上,所以他們只能看到問題,而無非針對問題給出解決方案,甚至連建設性意見都沒有,如果是普通員工到也罷了,但作為企業的高管,或者是企業的聯合創始人,怎么可以如此不負責任?
所以,當王總問我怎么辦時,我直接建議他想清楚自己的品牌是否需要改變?他的決心有多大?這是他作為創始人必須去面對的問題,只有他真正想明白了自己要什么,然后才是針對這個目標,去尋找解決之道,做任何事都有困難,也都有麻煩,我們需要做的是,圍繞未來的可能性去做,而不是去修補以前的漏洞。
大家發現沒?本質上,其實就是前面所說的“戰略”和“戰術”的問題,作為老板,當企業遇到問題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戰略”問題,也就是:自己的企業這么下去的結果是什么?是否需要改變?想要改變成什么樣?這三個問題必須想清楚,而且得出清晰的結論。
然后,才是圍繞這個戰略,去從戰術上想辦法:有問題就就去解決問題,有困難就攻克困難,有麻煩就克服麻煩,這里所有的解決辦法,都只是屬于戰術層面的問題,而用這些方法要去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則是戰略層面的問題,現實的尷尬就在于:我們經常會因為戰術上的不暢,而徹底否定了既定的戰略。
任何一個企業,在任何一個發展階段,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和麻煩,所以沒必要在意問題和麻煩本身,需要在意的是去處理這些問題和麻煩的人,有些人因為自己的不中用,而會對問題夸大其詞,進而希望繞過困難尋找解決方法,結果呢?發現不管怎么繞,都會面臨新的問題和新的麻煩。
因此,企業面臨問題時,要想破舊立新,最大的障礙,其實不在原有問題本身,而在于原有的那些人身上,他們要么已經習慣了以前的工作方法,所以當現實發生變化后,他們自己卻一點沒改變,還是繼續用以前的方法做事,眼睛里自然而然的就只能看到問題,因為他們自己沒有改變。
老板確定企業戰略,屬于為結果負責,如果戰略出錯,那就是老板所犯的最大錯誤,怪不了其他人;管理團隊執行戰術,他們屬于為過程負責,如果戰術出錯,那就是管理團隊的能力問題,所有餐飲老板,或者是企業負責人,都要徹底搞懂兩者的差別所在,為什么?
因為只有徹底弄明白兩者的差別,才能在決定企業方向和發展的會議中,不再把戰略和戰術混為一談,更不可能出現因為戰術上的糟糕,而徹底放棄戰略的糟糕局面,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如果不徹底搞懂兩者的差別,將無法實現企業的“破舊立新”。
曾經有句話很流行,說的是“革命不是叫口號,而是需要流血犧牲”的,同理,企業要破舊立新,想要繼續往前發展,也不是經常開幾個會,市面上買幾個軟件就能輕松搞定,而是需要有人為之犧牲,當然,這里的所謂“犧牲”,不是指性命,而是他們的職位,甚至,是他們的工作!
沒辦法,這就是破舊立新的必然代價!
關于本公眾號ID:luzhulongxia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