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做餐飲》
每一個打算進入餐飲的創業者,在開始之前,都應該深度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為何做餐飲,我甚至認為,它應該是創業者考慮的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考慮明白了,后面才不會走彎路,但遺憾的是,絕大多數餐飲創業者,在這個問題上的答案都不對,所以餐飲行業才有如此高的失敗率和淘汰率。
針對這個問題,我曾經作為課題專門進行調研,參與調研的超過500人,問他們為何選擇做餐飲,收集上來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些在我意料之內,比如覺得餐飲門檻低,入行較容易等;有些則超出我的意料之外,比如有人看到自己經常吃的餐館在轉讓,于是他什么都不懂就接手經營。
面對這些答案,我能理解他們背后的原因,畢竟每個人的性格,年齡,出身,學歷,背景等都不一樣,要讓大家有統一的認知是不現實的,既然如此,難道這個問題就這樣各執一詞么?很明顯,這是不行的,我堅定不移的認為,所有餐飲創業者,都應該找到那個自己為何做餐飲的理由,而且,有且只有一個標準答案。
這個標準答案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做餐飲是為了解決目標消費者自身無法解決的多樣化餐飲消費需求。在這句話里,有幾個關鍵詞,他們分別是“解決需求”、“目標消費者”、“自身無法解決”和“多樣化”,下面我們分別對幾個方面做詳細說明。
解決需求
任何一種生意,其本質都是為了滿足或者解決某個需求,比如服裝生意,是為了解決人們保暖和美觀的需求;教育培訓,是為了解決人們提升自身學識和能力的需求;交通工具的迭代,是為了解決人們出行的需求;餐飲生意,當然就是解決人們溫飽和社交等需求。
市面上,幾乎不存在不為了解決需求的生意,凡是不能解決需求的生意,都是不可持續的,會被歷史所拋棄,好比算盤,曾經是為了計算而存在,但因為電子計算器的出現,算盤因為再也無法解決這方面的需求,就只能成為古董,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基于這個原因,餐飲生意一定也是為了解決某種需求而獲得存在的合理性,因此,作為餐飲新手,必須要明白這個道理,千萬不能離開需求去談創業,更不要動不動就自嗨,這里可能有人抬杠,會提出疑問:只要是開餐廳,不就是自動的解決消費者吃飯這個需求么?
目標消費者
沒錯,任何一個餐廳,只要做出菜品,它都是可以解決溫飽這個需求,但問題在于誰來吃你的菜?你做面條也好,米飯也罷,都沒問題,有問題的是:誰來吃你家餐廳做的這些菜品?這里就要牽扯出餐飲創業者最經常犯的錯誤,那就是:老板認為如何如何。
大家好好回想一下,你是不是經常聽到這些話:我在某某地方吃到個菜,味道很巴適,拿到這里來開店,絕對生意爆滿;我在某地旅游看到一家排隊的店,去吃了味道很不錯,我們本地沒有,趕緊趁這是個空白市場,我們搞一個;我家某某親戚做的菜那才叫好吃,如果把他的手藝拿出來,開餐廳憋憋賺錢……
看出問題么?上面的這些言論,典型的就是“我認為怎么樣”,在他們創業之初,一切都是他自己的認為,他認為味道好,他認為別人在排隊,他認為有個好廚師,他認為有個好地方出來了,但就是忽略掉一個最核心的:你認為再好的這些東西,它的目標消費者在哪里?你確定市場上的消費者全都和你一樣的喜好?
因此,餐飲創業不是為了滿足餐飲老板自己的需求,不要停留在自嗨狀態,不要試圖說服身邊的人你這個東西有多么好,餐飲生意從來都不是靠身邊的親朋好友可以做起來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去尋找到目標消費者,然后看看自己的產品是否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自身無法解決
單純就吃而言,消費者也有很多需求,在面對消費者的這些需求時,我們餐飲老板第一考慮的是什么,就是他們自己是否可以解決?一個消費者自己可以解決的需求,對你餐廳的依賴度就非常低,這樣的產品再好都要慎重;反之,如果你家產品別人做不出來,那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就要大很多。
比如,有一個朋友曾經向我咨詢,他想開一個專門做月子餐和孕婦餐的餐廳,他家在婦幼保健院這個系統有很強的關系,能通過婦幼保健院接觸到這個城市所有孕婦和產婦,而且也能在婦幼保健院旁邊租到合適的鋪面,在他看來,只要他把產品的營養健康概念打出來,這就是一個包賺不賠的好生意。
聽完后我問他,既然是好生意,為什么現在市面上沒有這樣的餐廳,或者即便是有,為什么沒有一個大品牌呢?他說這就是來找我的原因,他就是搞不懂目標消費者這么多的好生意,為什么就沒有一個代表性的品牌呢?我說原因很簡單:孕婦餐和月子餐,她們在家里可以解決。
在國內,食品安全上的問題已經人盡皆知,年輕人雖然知道餐廳的東西不太健康,但仗著年輕的資本,可以隨意揮霍身體,可是,一旦她們懷孕,會立即變得非常在意健康和營養,她們會條件反射的不相信外面餐廳的飲食,而把吃飯這個問題,更多的放在了自家廚房。
你說你是老母雞燉湯,對不起,她們根本不相信你的說法,或者說,她們更相信自己農村親戚送的老母雞,以及她們到農貿市場去精挑細選的老母雞,更何況,女人一旦懷孕,一般都會有老人搬過來和年輕人一起住,從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去照料孕婦,她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按照營銷健康的標準為孕婦做飯。
因此,不管目標消費者有多少,也不管她們的需求有多大,一旦這些需求屬于她們自己可以滿足和解決,那圍繞這些需求而做的生意,失敗的風險就非常大,這也是為什么月子餐和孕婦餐沒有市場前景的原因,當然,我那朋友確實也相信了,他最后選擇放棄了這個“好生意”。
多樣化
一個成熟的餐飲市場,凡是消費者自身無法滿足的需求,市面上都已經有很多同行在為他們提供服務,那餐飲新手是不是就一點機會沒有?或者換個說法,面對市面上成熟的消費需求,餐飲新手是不是只需要跟風就行了?什么火就抄什么,這樣失敗率會更小一點呢?事實并非如此。
消費者的餐飲消費并非一層不變,而是隨時都在發生變化,在十多年前,人們的餐飲消費時吃飽為主,所以任何一個自助餐出來,只要價格合適,基本上都是人滿為患,比如曾經成都的家家粗糧王,綠滿家等,剛出來那會就餐的人簡直是人山人海,但現在呢?便宜的自助餐風光不再,這個市場一片蕭條。
為什么這樣?那就是經濟發展到現在,大家不再缺衣少食,消費者進餐館不再是為了吃飽這一個目的,他們可能變得更在乎味道,更在乎環境,更在乎環境,更在乎服務,更在乎現場體驗等,也就是說,哪怕是餐飲消費需求,也不只是吃飽這一個需求,而是多樣化的需求,既涉及到物質層面,也涉及到精神層面。
因此,餐飲新手如果想進入餐飲,需要搞明白,自己到底是能滿足消費者在餐飲上的哪一種需求,或者能同時滿足哪幾種需求,如果只能滿足口味上的需求,那你如何與那些口味方面也不差的前輩?如果你能滿足環境上的需求,那你如何確保自己的環境不被別人趕超?
綜上所述可知,作為一個想進入餐飲行業的新手,首先需要搞明白的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為何做餐飲,而且,不能從自己的需求出發,不能是自己認為怎么樣,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做餐飲的理由,每個理由說出來好像都沒錯,但這些答案無法幫助你降低餐飲創業的失敗率,無法幫助你面對后面必然遇到的那些問題。
作為餐飲新手,沒必要去想其他亂七八糟的開店理由,可以把所有的問題都聚焦到一個點上,不停的追問自己:我想要做的這個產品,它的目標消費者有多少?在哪里?他們為什么需要我給他們提供,自身無法解決么?我解決的是他們在這方面的某一樣需求,還是同時滿足幾樣需求?
如果這些對自己的追問找不到答案,或者答案全是否定的,那最好暫時放棄進入餐飲,要么等有明確的答案了再進入,或者重新去找到那些能給自己確定答案和信心的產品,這樣就可以減少進入餐飲的盲目性,當然,同時也降低了自己在餐飲創業上的失敗率。
這就是搞懂“為何做餐飲”的重要原因,當然,市面上也有很多沒有任何準備就把餐廳生意做好的案例,但那很可能只是撞對了一次門而已,并不成為不需要思考這個問題的理由,而且,就算是開始什么都不懂也把餐飲做好的那些人,最后他們還是要回到“滿足目標消費者自身無法解決的多樣化需求”這條道路上來。
既然如此,何不從開始就弄明白呢?
(本文耗時58分鐘)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