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豪蝦創業日志之《來,看個案例》

    《來,看個案例

    成都某火鍋店,在經歷了五個月的慘淡經營后,在巨大壓力情況下,通過招聘得到一位新股東,這位新股東號稱深諳營銷之道,給店里開出一劑“良方”:繳納120元的費用辦一張會員卡,接下來,就可以在店里免費吃一個月的火鍋,相當于120元包吃一個月火鍋。


    這個營銷活動不僅聽起來瘋狂,而且實際效果也很瘋狂,從活動開始那一刻,店里就被前來繳費的會員擠爆了,“隨時都有排隊辦卡的人”,幾位老板也忙得幾乎沒有休息時間,但讓人意外的是:僅僅11一天后,這家店就貼出暫停營業的告示,終止了這個活動,來得快,去得也快,讓消費者摸不著頭腦。


    今天上午,餐飲小老板課程第二期的小唐給我發來私信,推送給我關于這個案例的一篇文章,讓我說一說我對這個案例的看法,通篇看下來,我有點意外的是,前面的四個股東為什么最后都選擇了同意這個活動,文章里有對這個營銷活動負責人的采訪對話,也明確問過這個活動的目的,當事人語焉不詳,以至于我們從對談中所能了解的信息有限。


    基于對基本信息的了解不夠全面,所以我無法對這家店本身的對錯做出有用的分析,今晚的日志,僅僅是針對這個案例本身,從純餐飲角度來看看,它中間到底有哪些問題,或者是犯了哪些錯誤,中午我給小唐就說,我無法告訴別人應該怎么做,但別人那樣做對不對,則多少能看得出來。

    1

     缺乏股東準入門檻 

    牽頭開火鍋的老板原本是上市公司的高管,自己不懂餐飲不說,前面引入的其他三個合伙人都不懂餐飲,第一個合伙人是老同學,他們兩人開餐廳是為了“完成夢想”,結果呢?在房東介紹下,僅僅因為有人志趣相投,于是又引入兩個合伙人,使得餐廳的四個合伙人,在餐飲三要素上,一個都不占。


    但比這個更錯的是,當餐廳遇到困難時,居然通過網上招聘物色了新的合作伙伴,我見過很多通過招聘找管理執行人員的,但很少有股東也是這樣招聘渠道而來,為什么?因為餐飲行業失敗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合伙人問題,在挑選合伙人上,需要牽頭人非常慎重的去多方面評估,而不是草率的覺得對方說的東西有用,馬上就說讓別人當股東。


    這里要特別提醒對餐飲感興趣的朋友們:以后如果有機會當別人股東,一定要慎重,一個對自己的企業有責任心的人,絕對不會輕易的給別人許諾股份,也不會輕易的來不來就談什么干股,所以,如果你遇到有人輕易給你許諾股份,建議你慎重,這樣的人對他自己的企業極不負責,與他合伙做生意,風險極高。


    從報道這個案例的文字來看,創始人就犯了這個錯誤,不管是他前面的三個合伙人,還是后面引入,負責營銷的這個合伙人,感覺都太隨意,沒有去界定和評估股東的參與價值,如果股東不能負責餐飲三要素的其中某一個方面,那么這樣的人就完全不應該當股東,有錢可以當投資人,但不能當參與經營的股東。

    2

    缺乏對餐飲的尊重 

    前面四個老板在經歷了五個月的慘淡經營后,他們覺得自家生意不好,問題是出在營銷宣傳上,而沒有去深刻反思,是否產品味道和運營管理這兩個要素有問題?因為營銷宣傳僅僅只能解決“讓別人知道你”,而要做到“客人還來”和“愿意常來”則更看中產品味道與運營管理。


    我在餐飲小老板的第七課,對全套課程做總結時,給大家說過,餐廳生意不好,沒必要去抓狂的亂找問題,就圍繞一個點去深挖,這個點就是客人為何不來?這背后本身就涉及到三個維度的細分:是客人不知道?還是客人知道了留不下來?或者是客人雖然留下來了,但一年才來一次?


    如果是壓根就沒有客人來,那肯定是要從營銷宣傳上下功夫,什么噱頭都可以,只要能吸引周圍客群知道自己就算達到目標;但是如果原本有很多客人,但餐廳是坐了過山車,生意經歷了由好到壞,那對不起,就不一定是營銷宣傳上的問題,而很可能是產品沒吸引力,別人哪兒都能吃到,或者店里管理不行,客人吃了一肚子氣離開。


    基于上述這些原因,當餐廳生意不好,老板需要先去評估到底是哪個方面的原因,而不是把所有問題都歸結于知道的人太少,當然,絕大多數餐飲新手都會犯這樣的錯誤,在遇到問題時首先想的是怎么做宣傳,畢竟,這是大家覺得最“容易下手”的方面,從產品和管理上下手,難度更大。


    因此,當這家店連續五個月生意不好時,老板們解決問題的辦法是通過網上招聘,去試圖找一個營銷高手來給自家餐廳增加助力,最后,也確實如愿的找到這樣一個人,我認為是太偏重于營銷宣傳,而缺乏對其他兩個要素的反思和總結,屬于對餐飲問題的缺乏思考和尊重。

    3

     缺乏活動鑒別能力 

    從營銷角度而言,“120元包吃一個月火鍋”這個活動噱頭十足,后來排隊辦會員卡的事實也證明,它確實一個好的愛迪爾,但,遺憾的是,營銷宣傳領域,從來都不缺好的創意和想法,關鍵在于:這些創意和想法在執行層面的可行性,以及可持續性,當然,最重要的是它的風險性。


    真正的營銷高手,一定不只是退出一個好的活動創意和想法,而是要將這個想法落實到執行層面去檢驗其可行性,可持續性和風險性,任何一個活動,如果不論證這三個方面就開始執行,那是嚴重不負責任的做法,而且,可能會遭遇很嚴重的虧損風險和慘敗后果。


    拿我來說,我構思了一個“鹵煮龍蝦味道批發”的商業模式,但它到底是否可行?是否具有可持續性?風險在哪里?我需要去論證它,于是把這個想法和后續的步驟全部公布出來,最終,有很多朋友在了解它以后,說要來陪我一起驗證這個商業模式,看看它到底有哪些問題?如果證明沒問題,它明年才繼續發展。


    而這個案例里面的老板們呢?他們號稱足足談了幾個通宵,才把這個活動里面的“奧妙”弄清楚,什么奧妙這么復雜?文章里沒有詳細說,但我這里不得不潑一瓢冷水,餐飲新手朋友們請一定要相信大道至簡的道理:凡是真正有用的,一定簡單明了,一個要反復解釋才能讓人明白的東西,要么是故弄玄虛,要么是只停留在現象層面的討論,而忽略了本質。

    所以,我認為,在這個活動中,各位老板缺乏對活動有效性的鑒別能力,哪怕是幾個通宵的討論,哪怕是大家覺得這東西很復雜,但最終他們抱著想讓生意快點好起來,還是一致同意了這個活動,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個活動的執行中,結果僅僅十一天就被證明不可行,這背后就是代價。

    4

    缺乏跨界糾錯能力 

    現在各行各業都流行“跨界打擊”和“降維打擊”這樣的新詞,餐飲行業也不例外,各種流行詞語特別多,市面上也有各種跨界做餐飲成功的人,到處拋頭露面的講解自己的跨界神跡,給人以錯覺,好像那些跨界做餐飲的人,因為跨界思維,而一定比純正的餐飲人做得更好。


    但事實上并非如此,這背后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坑,這里第三次提醒餐飲新手朋友,不要來不來就說什么跨界打擊,也不要沉迷于聽某些跨界做餐飲的神棍說辭,他們最擅長的是把偶然說成必然,把個例說成普適,一個二個干著餐飲的事,卻靠嘴皮子賺錢,這樣的人豈能相信?更別說膜拜了。


    從其他行業跨界把餐飲做得很好的案例確實有,但相當于餐飲大盤來說,其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想把餐飲做好,還是要真正的去琢磨餐飲的底層和鍛煉基本功,哪怕是那些成天到處演講的所謂跨界餐飲大佬們,他們的背后,也是因為有默默付出的餐飲人在給他們做支撐,否則,他們哪有時間出門去吹牛逼呢?


    回到這個案例,120元包月吃火鍋,任何人看到都會覺得不可思議,現在火鍋光是一口鍋底的成本,就差不多接近50元,隨便加幾個菜品就一百多,誰來看都知道這是虧本的買賣,但為什么這些老板還是要做呢?雖然采訪里沒有明說,但透露出他們的盈利模式在“餐廳之外”的其他方面。


    比如,號稱要做成超越美團的流量平臺,要把這個120元隨便吃的模式,推廣到其他餐廳,順著他的這個思路,我假象一下他們所設計的方案:利用120元作為流量切入點,然后利用這些吃火鍋的“精準會員”去與同商圈的其他商家談合作,其他商家繳納幾千元的“入會費”,就能同步享用自家的這些“精準會員”。


    同商圈可以,那么同城市也可以,同城市如果可以,那么全國也就可以……,順著這個思路,一個完全基于線下會員體系的消費者共享模型,聽起來確實前景很大很大,也難怪那幾個老板被說得動心,但有個問題他們可能忽略掉了:互聯網的會員體系和線下實體的會員體系完全是兩碼事。


    以美團大眾點評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他們的會員,在找到合適營銷途徑的情況下,可以實現指數級別的增長,因為他們只需要維護系統的正常運轉即可;但是餐飲行業完全不一樣,線下客流不可能實現指數級別的增長,而且需要有線下的承接能力,這兩者有著天壤之別。


    互聯網的會員,一切可以線上化,這是他們指數增長的前提,但是餐飲行業的會員,別人繳納了120元,接下來這一個月是要來店里消費的,你需要為他們準備菜品,接待,識別,區分等各種工作,這些工作決定了線下會員不可能實現指數級別的增長,到一定程度就一定飽和,而這個飽和度,就是1000人。


    我有一個餐廳會員的“千人理論”,也就是任何一個特色餐飲,能吸引到一千個有效的回頭客會員,它就一定是爆滿的,而所謂的回頭客,是只需要一個月消費兩次即可,那就可以實現每天70桌的接待量,但是案例中的這個餐廳呢,他會員積累到一千多人時,就扛不住了,僅僅十一天就選擇暫停營業,為什么?


    因為,這一千多會員在免費吃情況下,會帶來無節制消費,他們不是一個月來兩次,很可能是一周來兩次,甚至,每天都帶不同的人來,那就意味著這個餐廳每天要接待接幾百桌不收錢的“會員”,光是這些人吃的菜品和鍋底的成本,一天就要好幾萬,十一天下來虧損50多萬都還算是幸運,要是遇到狠的消費者,餐廳一天可能都要虧損十多萬。


    基于這樣的現實,線下的餐廳會員無法像互聯網企業一樣可以無限增加,超過1000人就會飽和,再往上面增長,帶來的將是天文數字的虧損,如果大家認同我這個算法的話,那么接下來就很有意思了:餐廳的一千多個會員,對同商圈其他商家能有什么價值呢?


    所以,我認為這幾個老板被跨界營銷的思維蒙蔽了雙眼,被假象的美好前景給吸引住,而忽略了餐飲行業的現實情況,說到這里,就第四次提醒餐飲新手朋友:以后聽到那些嘴里來不來說“互聯網+”,“跨界打擊”、“降維競爭”等詞語的人,大家要多留個心眼,別被這些新詞兒給糊弄得一愣一愣的。

    5

    綜上所述

     這個案例里面,我認為還有很多違背餐飲底層邏輯的錯誤,但因為不知道他們背后的全盤考慮,所以很可能只是我自己看不懂而已,這里也就不再多說了,免得貽笑大方,內心來說,我還是很喜歡大家在餐飲行業的各種嘗試,這個行業確實需要注入很多新鮮的血液和新鮮的思維。


    餐飲行業是一頭大笨象,誰都能看到它體型龐大,也誰都知道它身上肉多,但如何從它身上分一杯羹,則并不容易,現在經濟不景氣情況下,各行各業的人都扎堆進入餐飲行業,都想憑自己的力量去做點什么事情和成績,但現實很殘酷:力量小了吧,紋絲不動;力量大了吧,還可能把自己手給崴了,那怎么辦呢?


    我覺得,還是放棄浮躁的心態,如果真的對餐飲感興趣,那就收斂心智,戒驕戒躁,踏進餐飲行業來當實干家,必須要先下死功夫,然后才能享受到可持續的甜頭,餐飲行業是個勤行,它需要的是扎實的基本功,不管是自己開店,還是與人合作,這都是不可或缺的,市面上各類所謂跨界的高手和精英們,他們要想做好餐飲,必然的會到處尋找愿意扎身一線的實干家。


    最后,再次提醒朋友們多去思考我的“餐飲三要素”概念,這就是餐飲最基本的東西,熟練掌握餐飲三要素的關系,以及背后所牽扯的各種人財物關聯,那在餐飲行業,基本上就相當于掌握了一把看問題的鑰匙,這把鑰匙雖然不一定能讓你賺錢,不一定能讓你的餐飲之路成功,但至少會讓你看出哪些地方有問題。


    餐飲新手能做到有效規避風險,就算很不錯了!

    (本文耗時56分鐘)

    關于本公眾號ID:luzhulongxia

    本賬號主要是刊載我個人的創業日志,內容包含兩個方面:如何將豪蝦傳按照百年老店的方式去做長久;以及如何將四川鹵煮龍蝦推廣到全國各地。我已經連續記錄了七年,并且會一直記錄下去,成為我人生成長的一個印記。正因為是我自己的創業日志,所以內容難免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不求您的認同,歡迎大家保留你們自己的個人意見!特別說明:因為日志都是一氣呵成,寫好就發,所以錯別字有點多,這方面我已經病入膏肓,放棄治療啦!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305.html

    (0)
    上一篇 2018年6月17日 21:33
    下一篇 2018年6月17日 22:2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