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驢肉被曝光,數萬家驢肉火燒店恐面臨滅頂之災

    文丨職業餐飲網 王依

    這兩天,驢肉火燒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一則關于“中國驢肉火燒之鄉,河北河間驢肉造假”的消息被廣泛廣播。

    其實,此前坊間早就流傳著“驢肉造假”的傳聞,但,這一次當其中的細節被一一曝光的時候,更是格外的觸目驚心,所以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不少餐飲人表示,這一次的假驢肉事件的曝光,將對全國數萬家驢肉火燒店,帶來致命性的打擊。

    黑作坊用豬肉馬肉充當驢肉,供應全國

    此次,黑作坊驢肉造假事件,發生在河北河間的多個鄉鎮,目前,披露的多個細節,背后的真相讓人震驚。

    1、整個河間煮肉作坊有三百多家,多數無證

    據黑作坊的老板稱,整個河間煮肉的作坊有三百多家,多數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方式,租用民房,置辦些器材,就可以開工。這些廠子基本都沒有營業執照,隱藏在村子的民房中,很難發現。

    該處黑作坊位于竇莊村內一處民宅內,一進入大門就看見院子內堆滿了煤炭,煙霧繚繞,后屋住人,前面兩個屋子為生產加工點。

    這些生產窩點均在民房內,高墻圍起,看不到內部。窩點人員十分謹慎,窩點周圍都安裝有攝像頭。而除了這些無證照的黑作坊外,一些正規廠家也生產“假驢肉”。

    2、假驢肉分為“一號肉”、“二號肉”,普通人吃不出來

    多名黑作坊老板稱,他們加工的“假驢肉”分為“一號肉”、“二號肉”。

    一號肉,是指用騾子肉、馬肉或者兩者與驢肉按照一定比例搭配后,加入驢肉香精,煮制而成;

    二號肉是特指豬肉打上膠,加入驢肉香精,再加入其他添加劑煮成。

    多家黑作坊老板均稱,經過加工后的假驢肉跟真的驢肉沒什么差別,普通人根本吃不出來。

    黑作坊地面上擺放著煮好的假驢肉和已經包裝好的“鹵香驢肉”。

    3、每月至少能出1萬斤假驢肉,供應全國各地

    “每天可以煮三次,一次煮1500斤肉,一次耗時四個半小時。”

    “作坊這兩口鍋,一鍋能煮800來斤。一般白天煮馬肉,晚上煮豬肉。”

    “貨車每天跑一趟北京,整車裝滿可拉七八噸的貨,但真驢肉只占三成。”

    “一個月至少能出貨1萬斤‘假驢肉’,送往全國各地,最遠的送到過云南西雙版納。”……

    這些驚人的數據,卻只是整個“假驢肉”市場的冰山一角。而這些批量生產的假驢肉,均是面向全國的驢肉火燒店。其中一老板稱,自己生產的馬肉、豬肉,供應全國,比如安徽、山東等地,可以發客車、物流。

    河間市黎民居鄉竇莊村一假驢肉加工黑作坊內,一男子正在整理準備發貨的假驢肉。

    4、有的黑作坊已經存在十多年

    這些黑作坊存在已經不是一朝一夕,多數都已經存在了數年,甚至是數十年之久。

    某位黑作坊老板就透露,自己從15歲開始做這行,幫別的黑作坊煮了三年肉之后便開始自己單干,已有十多年。

    造假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市場因素

    其實,在很早之前,假驢肉就已經出現在市場上,甚至一度成為餐飲人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對于這一頻頻造假的現象,當地的食藥監局也多次進行打擊,但收效甚微,這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市場因素。

    1、夫妻店居多,9成店品質無法保證

    據知情人士透露,“河間驢肉火燒走向全國的腳步一般是:夫妻或者兄弟,在本地或外鄉,弄一個小攤或租一個門臉,起早貪黑,一點點積累著財富,等賺下第一桶金,再在別的地方開另一家店。”

    所以,河間驢肉火燒以夫妻店居多,大多數開在城鄉結合部。而且由于河間驢肉火燒沒有辦法注冊商標進行保護,只能通過加盟協會的方式,對部分店進行質量監管。

    據了解,目前河間驢肉產業協會注冊會員只有50多家,但在全國掛著”河間驢肉”的店有兩千多家。很多掛名河間驢肉火燒的店,既不是河間人開的,驢肉也不是在河間煮的,所以很難監管,幾乎有九成的店,都無法得到質量保證。

    2、地攤化的印象,導致賣不上價

    正是因為,河間驢肉火燒多以街邊夫妻店居多的市場現狀,導致“臟亂差”就成了其固有印象。

    就像沙縣小吃逃不開“街邊小店”的定位,驢肉火燒也難逃“地攤小吃”的印象,這種高度“地攤化”印象,導致驢肉火燒根本賣不上價。

    據了解,在河間,當地驢肉火燒價格大多在6元一個。一名商家介紹,6元一個還是近年漲上來的,三四年前還是四五元一個。

    3、真驢肉價格太高,根本賣不出去

    與驢肉火燒低廉的市場價格相比,與之不匹配的卻是高昂的原材料成本。

    多名生產假驢肉的廠家說:“真驢肉每斤價格在48元到75元之間,不生產純驢肉,還是因為價格太高,賣不出去。”

    據倔驢幫的創始人平景飛透露:“食材成本控制在40%以內,做一個火燒才不會賠錢,所以驢火定在13、14元才是合理價,相當于現在地攤價的3倍,但這樣的價格,幾乎是很多夫妻店所不能承受的。”

    基于此,大部分餐廳選擇用成本更低的假驢肉。

    “騾子肉、馬肉則是來自國外的進口凍肉,豬肉則是從江西、山東等地購買來的老母豬肉,價格約每噸2.3萬元,算下來每斤才11元。”

    4、驢火門店數激增,市場供不應求

    “如果現在誰說是從河間運來的驢肉,那他很有可能是在撒謊。”知情人士說。

    “當初河間的確有很多農戶養驢,加上當地驢肉肉質上乘,這才贏得了‘河間驢肉’的招牌。可現在河間當地的驢已基本絕產,主要因為驢的生長周期比較緩慢(出欄期平均30個月),而且養驢的農戶越來越少。”

    但,同樣與之不相匹配的是,這兩年,驢肉火燒店在全國大爆發。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大概有幾萬家驢肉火燒店,年營業額超過了十億元,甚至有段時間,北京一年就增加了2000家驢肉火燒店。

    所以,在這種供不應求的情況之下,“找驢難”幾乎是限制整個行業的一大難題,不僅僅外地驢肉火燒店用假驢肉,甚至連河間當地的一些小的驢肉火燒店都用不起驢肉,只好拿騾子肉、馬肉、豬肉替代。

    未來,驢肉火燒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即使,在河間當地“驢肉造假”早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但此次造假事件細節的披露,并且,在網絡上持續發酵,對驢肉火燒這一特色小吃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

    那么,未來,驢肉火燒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對此,職業餐飲網的創始人王彬表示,目前,如果只是單純的靠打假,幾乎是無解的,這幾年,年年都喊打假,但是效果卻非常有限,所以,未來,驢肉火燒這一品類想要發展,還是需要進行整體品類的升級。

    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將驢肉火燒進行品牌化運營的企業,比如北京的倔驢幫,以及曾獲得千萬元融資,把店開到米蘭的DonHot噹哈等。

    或許,在以前那個劣幣驅逐良幣的時代,不少餐廳或是迫于無奈,或是受到利益驅使,選擇以次充好用假驢肉,但,現在,一個“良幣驅逐劣幣”的時代已經來臨,未來,做品牌化升級,將是驢肉火燒的唯一出路。

    資料來源:河北新聞網、重案組37號,新京報等

    點下圖看往期精選文章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5219.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月8日 21:25
    下一篇 2018年1月8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