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慶特輯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文丨職業餐飲網 王春玲
這是一個認知不斷被顛覆的時代。
隨著異業跨界者不斷涌入餐飲行業,越來越多的新玩法、新模式令我們眼前一亮。
妙藍烤吧的員工零底薪模式,讓我們突然意識到原來管理還可以這樣玩;
按用餐時間+食材最低成本收費的臥底火鍋,則讓它從同質化嚴重的火鍋業態中脫穎而出;
最近,在帝都探店期間,在中關村當代商城也有一家模式創新的餐廳,成功的吸引了我們注意力。
它叫 LeafIN,是全國首家都市農場餐廳,但它又不僅僅是一家餐廳,在這里不僅可以吃到主打安全、健康的有機餐食,還可以買回家里自己烹飪,店里的所有蔬菜、水果都是農科院零污染、當日采摘的水培蔬菜,是餐廳更是農場。
2016年12月,由農科院現代農業領軍人物魏靈玲、北京三里屯CHAO酒店創始人費琪、聯同另外三位中歐商學院的同班同學,大咖說創始人郝志中,眼神科技CEO陳瑞丹及聯想集團王震峰共同創立了 LeafIN。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他們正是看到了人們對綠色健康生態環境和安全有機食材的強烈需求,于是五人決心一起創立了LeafIN都市農場這個品牌。
(創始人團隊)
近日,在探店期間我們也采訪到了其中一位創始人郝志中。
LeafIN的模式和傳統餐飲有哪些不一樣?
1、餐廳+零售模式,是餐廳更是體驗店
芽苗菜、荷蘭黃瓜、韭菜、奶油生菜、摩絲特小番茄、稀有的蘑菇品種、草莓、干花、鮮花、凈化器……這些都是LeafIN的售賣產品。
我們很難把LeafIN單獨定位成一個餐廳,因為它由三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餐廳,一部分是生鮮售賣,一部分是農場學校。
只要是你在餐廳里吃到的蔬菜水果,都能在售賣區看到,或者說只要是你在售賣區看到的綠色蔬菜都能夠在餐廳點的到。
餐廳不稀奇,生鮮售賣也不稀奇,農場學校市面上也有,但把三種不同業態結合在一起可就新鮮了。
前段時間,帝都被霧霾天氣籠罩多日,幾位創始人覺得你看咱們花也有,綠植也有,水培蔬菜也有,傳統的凈化設備雖然凈化功能不錯,但美觀性卻差極了。
此時正巧母公司中環易達有一款立體花園裝置,上面可以自由DIY選擇12盆綠植或者水培蔬菜,下面是一個集造氧、加濕、凈化、除霾等幾大功能一體的養護裝置,于是就拿到了LeafIN進行售賣,誰知道這款即美觀又實用的小東西,一下子受到了顧客的喜愛。
(上面是花,底下是智能氧化裝置)
郝志中覺得:“餐飲想要好玩,在未來能夠賺更多的錢,就必須走零售化的路線,增加售賣點。
LeafIN是個餐廳,但我們覺得它更像是一個體驗店,線下可以來我們餐廳吃飯,吃的好的可以買菜回家去做,也可以買綠植、鮮花裝飾自己的生活。”
未來,LeafIN還將打通電商環節,農科院和國家農高區種植的蔬菜和水果。
餐廳體驗+零售模式才是LeafIN的商業模式,誰都不知道下一刻他們還會賣什么。
2、水培蔬菜,直供餐廳和C端
“蔬菜菜市場有,超市有,有些餐廳也有,為什么我要買你的蔬菜?”
“是你比超市更便宜嗎?還是你更好吃啊?”
相信這是很多人在沒去過LeafIN之前都和記者一樣有著這樣的疑問。
什么樣的產品能夠在市場上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呢?
那就是,我有而你沒有。
盡管無土栽培,水培蔬菜水果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概念,但它依然不是尋常老百姓想吃就能吃的到的,而在LeafIN餐廳你卻能夠吃到,無污染來自農科院的有機蔬菜,從采摘到餐桌只需要四個小時,甚至有些芽苗菜和奶油生菜,只要是你想吃,就可以直接從店里的種植區域收割。
因為餐廳的五位合伙人之一的魏靈玲,是國家農業科技展示園的掌門人,中國現代農業科技領域的領軍人物,她所建立的植物工廠,自動調節植物生長需要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和營養液等環境條件,比如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黃瓜車間”在采收期時每天產量可達200多公斤,是露天種植的幾倍到幾十倍。
3、主攻中產家庭,做全日制都市農場餐廳
坦白的說LeafIN出售的蔬菜并不便宜,50元一盒的草莓、18元一斤的黃瓜、25元一斤的小番茄……有些菜品都高出菜市場150%的溢價。
可是,也不妨礙人們購買它的興趣。
“中國的中產階級截止到現在已經有1.74億人口,消費升級,升的是哪部分?
首當其沖的應該是人們的衣食住行,出行得到了升級,幾乎現在每個城鎮家庭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小汽車,衣和住基本升級成功,唯獨餐飲并沒有完全的跟得上,還是有不少中產階級人們依然沒好東西吃。
所以,LeafIN主攻渴望吃上安全、健康蔬菜的中產階級家庭,只做好這一波人,市場就足夠大了。
郝志中介紹說,前幾天,有位父親在餐廳充值了3萬塊錢;還有一位顧客,買完蔬菜之后自己拿到國家檢測機構去檢測,拿到檢測報告后就在店里充了5萬塊錢。其實他們充錢的背后是對我們蔬菜品質的認可,是想給家、特別是孩子最安全的食材,這在他們看來就是值得的消費。
市場是足夠大,關鍵看我們如何挖,如何設計動線。因為我們主攻的是中產家庭市場,為了吸引這部分客群進店,我們提出了全日制都市農場概念,就是讓他們周六日一天都能在我們的餐廳里。
一到周六日我們就在五樓組織小朋友在底下做游戲,認識蔬菜,在六樓我們的售賣區,有專門的園藝老師教插花園藝課程,孩子的母親可以參與,而爸爸可以坐在店里喝咖啡或者買菜,一天下來因為有了體驗,他們都不會厭倦。”
丨在體驗上的做法:
(1)增加親子活動,設置兒童游戲區,推廣農場學校概念,目的是吸引更多的父母來消費。
(2)每周六日,有花藝老師駐場,教授花藝課程,目的是引流。
(3)陳列蔬菜種植區域,顧客可以參觀,也可以動手采摘,還可以直供餐廳使用,目的是對綠色有機餐廳,0污染蔬菜做背書。
(4)餐廳內,每張餐桌上的裝飾品都是一盆芽苗菜或者奶油生菜,目的是給餐廳和出售的蔬菜做背書。
(每桌一盆奶油生菜)
沒有不犯錯的企業,不斷試錯和矯正
無論是農科院的魏靈玲,還是三里屯CHAO酒店的創始人費琪,再到其他三位聯合創始人,翻開五位創始人的履歷表,沒有一位創始人的履歷不讓人驚艷,都是高精尖行業的佼佼者。
可是,在郝志中看來:不管創始人團隊有多牛X,技術有多棒,都市農場的模式也是全新的業態,在這3個月的運營中,我們也一直走在試錯和矯正錯誤的路上,也總結了一些問題和大家分享一下,可能會大家有幫助。
1、動線設計不合理,餐廳和售賣區脫離
截止到現在,LeafIN已經開了2個多月的時間了,可是還是有很多顧客來到當代商城以后,并沒有覺得LeafIN的生鮮售賣區和餐廳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去吃飯的去餐廳,去買花的就去買花區,不介紹鮮少有人知道是一家。
意識到這一個問題后,LeafIN第一做的動作就是“將賣花的收銀臺改到餐廳里”,這樣當顧客結賬以后,會發現原來這里有個餐廳,沒準就點一份了。
另外,就是讓售賣區的服務員和餐廳的服務員多去介紹自己的企業。
2、增加兒童餐比例,突出蔬菜、果汁飲品
營業了近三個月后,郝志中發現不僅成年人來的不少,老人和孩子比例也非常多,所以在菜單設計中以前都是照顧大人,現在也必須考慮孩子需要吃什么。
(特色飲品小麥草汁)
另外,在飲品方面LeafIN現在也是做的比較大而全,即有咖啡又有果蔬汁,但通過這三個月的營業卻發現人們如果喜歡咖啡,會到專業的咖啡店,而來這里主要還是看上了LeafIN的有機蔬菜和水果,像清新黃瓜汁、清靈水芹汁、鮮榨麥苗汁,這些的銷量都不錯,而這才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以未來會在這個版塊繼續做文章。
3、讓所有蔬菜即是裝飾品,又是售賣品
雖然現在門店里也有很多綠植,但在郝志中看來,還不夠。
未來,餐廳的裝飾墻上,都會放更多的綠植,并寫上價簽,這樣顧客喜歡就能直接掃描二維碼付款,即起到了美化餐廳的作用,又能售賣出去。
小結:
無論是TAKE海鮮超市,還是臥底火鍋超市,近年來出現的各種餐飲+超市模式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原因就是它們掌握了供應鏈優勢,知道顧客的G點究竟在哪里,餐飲+零售化是未來餐飲發展的必然趨勢。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6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