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氪
近兩周,鴨子行業甚是熱鬧。
先是周黑鴨宣布過去一年凈賺7億,近日“烤鴨第一股”全聚德也公布了財報,還表示隨后將收購廣式餐廳湯城小廚。交易如若完成,后者將成為全聚德旗下的控股子公司。
不過,和周黑鴨大賺相反,全聚德正面臨著連續五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長停滯。
其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其2016年營收為18.5億元,同比下降0.32%,凈利潤為1.4億元,同比上升6.44%。共接待賓客771萬人次,同比上升 6%;人均消費同比下降4.5%;上座率同比下降1.6%。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全聚德已開業的門店有111家(包括5家海外特許加盟),過去一年新開業5家門店。
從全聚德近5年的財務數據來看,其營收先是從2012年的19.4元下降至2014年的18億元左右,隨后三年營收增長幾乎停滯,都在18億元左右。同時,其近5年的凈利潤也面臨增長困境,基本徘徊在1.1億元到1.5億元之間。
數據來自全聚德財報
面對收入增長的天花板,全聚德也不是沒有努力。過去一年,全聚德開始試水互聯網,比如推出鴨哥科技,負責自家烤鴨的互聯網運營。另外,它還同步開放了外賣、電商、微信平臺等。不過,從數據來看,鴨哥科技的試水似乎不是太成功,2016年,鴨哥科技虧損超過1300萬元。
同時,全聚德還嘗試發力電商。過去一年,其電子商務中心的發貨額達3600萬元,同比增長約為5.6%。除了嘗試通過“直通車”等方式推廣其網絡自營旗艦店,全聚德還積極參與阿里、京東等的各大節日營銷活動。另外,財報顯示,2016年年底,全聚德還和稻香村、御食園等抱團發展,結成“北京特產美食聯盟”,在北京人流集中的幾大火車站進行布局。
對老字號全聚德來說,打通更多的銷售渠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其產品本身的升級。相比其他更休閑化的食品來說,北京烤鴨并不屬于常態化的消費食品。當我們想起吃北京烤鴨的時候,我們總會想起某些消費場景,比如坐在帶京味兒的餐廳里,等待熱騰騰剛出爐的切片烤鴨,同時享受其頭一個小時無可比擬的風味。
同樣是“做鴨”,已經上市的三家鴨子品牌周黑鴨,絕味鴨脖和煌上煌的定位則完全不同。相比全聚德這種“正餐式”的傳統食品,周黑鴨們的定位是鹵制品休閑零食,這意味著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食用,不需要特定的消費場景,更符合如今年輕人自由隨意的休閑風格。
近幾年,隨著消費升級,人們的飲食習慣有越來越休閑化的趨勢。CBNData《報告》顯示,近幾年,休閑零食的銷售額連年占據整個食品行業的30%以上。同時,線上食品成交人數遠高于食品行業整體平均水平,并且還在持續高速增長。
作為老品牌的全聚德,如今急需新的營收增長點,將品牌年輕化和休閑化或能成為一種有效嘗試。對于此次擬收購湯城小廚,全聚德方面表示,湯城小廚作為較有特色的休閑餐飲品牌,能夠擴充全聚德現有的業務模式,補充其休閑餐飲業態,若收購能夠完成,將成為其多品牌集聚、多業態互補發展的途徑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07年的湯城小廚,是一家廣式餐廳,湯品是其主要特色。其定位是休閑正餐。目前,湯臣小廚在北京有18家門店,店鋪多位于萬達、凱德等大型購物中心內。2012年9月,天圖資本旗下天津天圖興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曾對其進行過A輪投資,金額為6000萬元人民幣。
這并不是全聚德第一次探索休閑餐飲領域。去年7月,全聚德長沙梅溪湖店成為其首家進駐商業綜合體的門店,這算是其選址上的一個新突破,此前其選址均為非商業購物中心。
另外,在產品上,全聚德還嘗試了仿膳茶點和“川小館”等新品類。今年年初,全聚德還參與收購麥當勞中國,不過沒有成功,最終由中信凱雷購得。
如果全聚德此次能夠成功收購湯城小廚,或讓其品牌年輕化和休閑化之路更進一步。不僅僅是全聚德,其他老字號食品企業們,比如稻香村、東阿阿膠和同仁堂等近幾年也同樣遇到增長問題,急需謀求新的發展和創新。如今,對于老字號們來說,變與不變,已經成為決定生死存亡的重要問題。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8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