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龍燚入駐盒馬鮮生,聚焦火鍋行業的新零售“突圍”

    文丨職業餐飲網 微雨

    如今火鍋行業,競爭愈發激烈,早已成為“紅海”。

    在不斷競爭和迭代進化的過程中,海底撈、大龍燚、德莊等頭部品牌向行業輸出了一套創新型“落地”打法:

    從堂食火鍋到火鍋外賣,到火鍋預包裝底料,再到隨身鍋——幾乎都在圍繞零售端做戰略深耕。

    而當馬云的盒馬鮮生橫空出世后,迅速與各大餐飲品牌形成“聯姻”。

    聚焦火鍋這個細分業態中,以大龍燚等品牌的強勢入駐為題,與其說是新零售與新餐飲的深度碰撞,不如說,是火鍋行業從“紅海”格局向“藍海”地帶邁進的突圍之旅……

    1

    “大牌小店”重塑了火鍋場景體驗

    “對于傳統的火鍋行業,需要找到一個出口把品牌勢能放大。” 在談及與盒馬鮮生的合作時,大龍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雷星認為,“餐飲曾經作為一個獨立行業發展,但是餐飲完全也可以作為超市的細分品類,也就是以零售業態作為載體,盒馬鮮生提供了這樣一個出口。”

    截止目前,盒馬鮮生已經與全國200多個細分頭部餐飲品牌進行了“大牌小店”式的聯營合作——即餐飲品牌商在盒馬店內開出小檔口,與盒馬統一收銀、統一配送,盒馬負責物流,“盒區范圍”內最快30分鐘送達。當然,消費者也可以選擇現場付款之后,在盒馬門店用餐。

    “ ‘大牌小店’概念下,合作的商家更有品質感,消費者定位更好,相互借勢,線下的消費體驗容易做大。”雷星說,“而盒馬的快速配送提供了線上的優化體驗,技術上的優勢和大數據的累積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新的目標群體。”

    基于對線上線下的雙重思考,大龍燚的“盒馬”店做了一定的底層設計:

    (1) 打造50平米小店,放大坪效

    “我們傳統的門店都是大店,而這次合作,我們用小店作為載體,面積為50平米,其中迷你后廚僅占20平米,剩下的面積是外擺區,模式非常輕,裝修的風格和檔口的風格相似。”

    雷星認為,這種類型的門店,坪效和人效都可以做大,一旦成功,可以快速完成規模擴散。

    (2)線上主推4個小火鍋套餐,切入“一人食”場景

    “一人食”成為人口紅利拐點后的典型飲食場景。

    “我們的菜單包含了30個sku,均以套餐的方式呈現,滿足一到兩個人的消費場景,這樣,消費者做決策的時間比較快,因為很多人有選擇困難癥。

    同時,‘賣到家’的市場比‘到店吃’的市場高一個或兩個數量級,盒馬店主推的火鍋和包煮婆等App下單產品,銷售占比可以達到50%,意味著,該門店的流量相當于傳統門店的2倍。”

    (3)砍掉涮的體驗,主推火鍋菜

    在雷星看來,懶人經濟模式下,正餐可以快餐化。“很多人來逛盒馬鮮生,逛街之余能吃到一頓快速便捷的火鍋,那火鍋就需要做出創新。”

    大龍燚的做法是,用火鍋底料和火鍋食材打造火鍋菜的概念,包煮包送,方便快捷,即便是一個人,也能吃上一頓淋漓精致的火鍋。

    2

    以線下為基礎,在線上去爆發

    毫無疑問,火鍋市場,是當下競爭最為激烈的品類市場,沒有之一。環境、裝修、擺盤已經從競爭力變成一種標配,升級也就在所難免。從新零售這一“藍海”找出口,在火鍋行業早已形成共識。

    2017年,大龍燚捕捉到這一趨勢,開發了一款方便食品——“隨身鍋”——“只需要一瓶礦泉水,再稍等 15 分鐘,就可以得到一份熱氣騰騰的火鍋”,成為行業中第一家開發方便小火鍋的品牌。

    大龍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柳鷙說:這是“懶人經濟”和“一人食”飲食場景增多的必然選擇。

    這個產品解決的不僅是“不想出門”的需求,還進一步將火鍋的食用場景進行了更大的延伸——從店面延伸到加班、下午茶、戶外、甚至旅游等眾多場景。

    隨身鍋一經推出,便在最短時間內上架京東、天貓、淘寶等電商渠道,并快速進入沃爾瑪、大潤發、卜蜂蓮花、伊藤洋華堂、天虹超市、王府井等線下商超渠道。

    每月銷 10 萬盒,月復購率超過 20%。甚至隨身鍋還通過 FDA 檢測,上線亞米網與美國消費者見面。

    “隨身鍋對于處于紅海的火鍋餐飲是新的機會,我們要快速推出這個東西”,柳鷙跟研發團隊強調,“無論如何要做出一版,先解決‘0-1’的問題,然后再不斷迭代升級。”

    而現階段,大龍燚的隨身鍋系列目前分為2 大品類共8個SKU,自熱火鍋系列包括了“肉多多”、“菜多多”、“牛多多”等產品,自熱川菜系列則推出了“蹺腳牛肉”、“川派火鍋粉”、“麻辣干拌菜”。

    除了已經在市場上銷售的產品外,團隊在菜品開發的能力上已經能夠做到每2 個月推出一款新品。

    “以線下為基礎,在線上去爆發。”柳鷙這樣解釋火鍋行業做新零售的底層邏輯,“新零售是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它是線上加線下加物流,線上的企業要走到線下,線下的企業要走到線上,從堂食火鍋到火鍋外賣,到火鍋底料,再到隨身鍋,這其實就是火鍋領域典型的新零售。

    3

    新零售下,產品的研發和迭代是關鍵

    除了大龍燚,德莊、小龍坎等火鍋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方便火鍋產品,這些品牌的共同點在于他們已經有豐富的線下運營經驗。對于隨身鍋這一個區塊,柳鷙認為,兩個方面最重要。

    1)橫向對比其它方便菜品

    目前,大龍燚隨身鍋共有兩大品類8個SKU,但各品類的方便火鍋之間對比,就像統一方便面對比康師傅方便面,并沒有太大差異性。

    “方便火鍋的入局門檻很低,容易被模仿,為了打造行業壁壘,大龍燚對產品進行了快速的迭代更新。比如,發現隨身鍋1.0版不隔熱,馬上升級做了隔熱層;發現消費者控制不好水量,便做了水位線;包括盒子模具,也都由自己團隊進行設計。

    線下門店也在不斷換新菜品,我們會根據線下的數據,對隨身鍋的食材進行優化升級,不管是方便面、方便米飯還是其它方便菜品,我們都要進行橫向的比較和學習。”

    2)線上線下互相賦能

    堂食火鍋、外賣火鍋和方便火鍋三個貌似不同維度的產品,在柳鷙眼中像是他商業構想里的幾個支點。外送火鍋解決的是“不想出門”的需求,方便火鍋更進一步解決“不想等待”的問題,外送火鍋和方便火鍋做的則是增量市場。

    同時,它們也能借此互相導流。線下門店相當于品牌宣傳,進而促進線上銷量;線上銷售也能反饋到線下門店。

    目前,大龍燚門店的布局要求是該地點常住人口、流動人口必須達到一定值。“縣級城市我們就不會去做,但隨身鍋不僅能覆蓋到縣,甚至村都能覆蓋到”,柳鷙認為,對大龍燚品牌有認知的線上消費者,如果有機會的話,會偏向于選擇大龍燚的門店,這就完成了線上對線下的導流。

    柳鷙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原來以為珠三角、長三角、東三省對太辣的火鍋是不容易接受的。現在隨身鍋在這些地方賣得很好,所以以后開線下店線也會優先考慮這些地方。”

    3)要突出火鍋的儀式感

    柳鷙認為,現在方便火鍋的市場尚處于孕育期。

    很多品牌都只是入局嘗試,第一、二輪的市場洗牌后,前幾名的品牌才會進入到真正的競爭階段。“能存在消費者概念中的快消品牌最多七個,并且前兩名會占據整個市場份額的20%以上”,柳鷙認為,目前大眾對方便火鍋這個新品種還存在著若干的質疑。

    首先是價格高。方便火鍋平均價格在30-40元之間,方便火鍋客單價比傳統方便面要貴上十倍,也高于普通快餐的價格。

    “但價格并不會成為阻力,越來越多的人不會只在意價格,而是更在意口味、健康,沒有貴不貴的問題,只有值不值的問題。隨身鍋的消費客群定位是20-35 歲之間,他們是更加追求便捷生活、且具有較高收入和高購買力的人群。”

    其次,方便火鍋像冒菜一樣,不能涮。不能涮的火鍋還叫火鍋么?開始柳鷙和團隊也考慮到這個問題,但通過目前消費者的反饋,隨身鍋通過發熱包在煮,還是具有煮火鍋儀式感的。

    最后是不安全。網友使用方便火鍋有出現過炸碎玻璃茶幾的情況。柳鷙表示,發熱包技術非常成熟,在軍事食品中也已經用了十年以上,大龍燚隨身鍋就選用了最好的發熱包,也增加了隔熱層。與此同時,研發了無發熱包的飛行版隨身鍋,滿足了這一場景下的訴求。

    結語:

    隨著餐飲零售化已經成為新消費時代的顯著特征和趨勢,在消費者“更健康、更美味、更方便”的新需求下,新零售和新餐飲融合的未來,想象空間不可小覷。

    聚焦到火鍋行業同樣如此。正如柳鷙所說,要以線下為基礎,在線上去爆發。

    在這個過程中,品牌是最堅實的后盾。在產品上一定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而且,具有辨識度的產品是可以走進消費者的心理認知的,尤其在新零售的領域。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1610.html

    (0)
    上一篇 2018年6月28日 21:20
    下一篇 2018年6月28日 21:3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