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深咖啡經理人黃瑞洋:咖啡學習奶茶鋪或許有未來

    2016年,中國咖啡市場會是一個高成長但趨于理性的狀態。大型情懷咖啡館在一線城市中,房租、人事成本的增加下,且賣價及優惠活動壓縮獲利空間時,2016年會是大型店的關店潮。
    其轉型方式可利用其品牌優勢,強化消費者剛需環節,把餐這塊彌補。填補兩岸、上島這類咖啡店在市場的空缺。但餐點這塊要擺脫半成品思維,改變為開放式空間,例如桃園眷村模式,增加消費者信任度。
    而二、三線市場則應把一線城市這2-3年的經驗去復制,找地產開發商合作,并從一線城市里聘用有實際參與門店規劃、運營之人才,把整套營銷、管理、產品、培訓、系統化去落實,大店在二、三線市場發展性還是可觀的。

    但之前的模仿模式要改,讓專業團隊去規劃,與專業團隊合作時,將自己的目標及需求設定好,找能完成的專業團隊快速展店并幫助建立可延續性的制度體系。
    咖啡市場越來越小而專

    目前,上海咖啡市場越來越走向小而專的經營模式,有些像奶茶鋪的做法,但整體氛圍越來越文青品味化個性化。而這類小而專的店,在選址及人員培訓上,會改變目前很多傳統咖啡從業者的思維,培訓上要從精品咖館以展現個人魅力的咖啡培訓方式,轉換到工廠線的作業流程規劃,穩定、快速、熱情、關懷、協作。這將會是此類店的最大技術點,掌握這技術點就能掌握未來中國咖啡市場的快速占有率。
    互聯網外送咖啡模式會再增加,但消失的也會很快

    目前瘋咖、連咖啡(Coffee Box)各有其戰略愿景,但這不像餓了嗎、美團他們只是作平臺不生產,這可控性及數據點還比較易掌控,但當自己品牌讓消費者認為有生產環節時則這不只有簡單的外送點對點這么簡單,而是做、保存、送、時間整個多變因素,這時要找出數據及問題點有很大技術面要去克服。但也許這是上波互聯網熱時投資人喜歡的獲利方式,會再有更多人來嘗試并期待獲得投資者的眷顧。

    用奶茶店的精神做咖啡
    我一直這樣形容中國咖啡市場:就如同臺灣10年前左右那35元臺幣,街邊咖啡的熱潮(雖然會說壹咖啡不是之前已來過且失敗嗎?為何還拿來談呢?但餐飲是個循環,之前失敗的,不代表現在也會失敗,可能消費者需求還沒到,或業者心態只想著快速獲利,并沒用心去策劃這市場戰略布局)。消費者已經厭倦了奶茶的普遍性,需要一個新產品來填充心理需求。咖啡這外來產品將滿足80、90后個性化族群的需求。

    但要注重產品質量的提升、穩定;服務態度的熱情及誠信;價格的親民化;整體品牌形象。把咖啡制作細節制度化,用奶茶店的精神將產品與消費者更輕易的接觸了解。當咖啡店已不是只賣咖啡,而是與百姓生活連接在一塊時,這不只是咖啡產業的黃金時期,還會帶動整個大環境的變革。

    咖啡的無限可能,才正剛剛開始。一起學習、分享、成長。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5324.html

    (0)
    上一篇 2016年2月25日 20:55
    下一篇 2016年2月25日 21:4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