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餐飲要回“農耕時代”:開1000萬的店卻折騰5000萬的供應鏈!

    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817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兵法有云:“實則虛之,虛則實之”。

    實與虛,輕與重,陰與陽等一系列兵家詭道之事,正在餐飲業清晰投射。比如餐飲的傳統模式和互聯網模式這對“冤家”,正在戲劇性地演繹各種離離合合:

    重人力、重資產的“重模式”一直是餐飲業最頭疼的問題,互聯網餐飲的出現帶來了“輕”的變化。

    而輕上云端之后,互聯網餐飲又要改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將模式貼向大地。自己種地,自己榨油,自己承包魚塘,儼然要回到自給自足農耕時代的節奏。

    但,這靠譜嗎?

    ? 餐飲老板內參 王田 發于北京

    業界預言,2016年將是互聯網餐飲成批倒掉的一年。當輕模式的互聯網餐飲改走重資產化,品牌定位就成了要打造的重點。

    2016年,輕模式的互聯網餐飲將備受考驗


    比如互聯網小龍蝦起家的“斗夾樓”就想玩兒點“大的”。它的聯合創始人吳雅鑫告訴內參君,重資產投入是他們的計劃。聽起來這更像是餐飲界的“沱沱工社”。

    (注:沱沱工社創建于2008年。創業團隊以有機農業為切入點,建立起從事“有機,天然,高品質”食品銷售的垂直生鮮電商平臺。)

    道阻且長

    為什么要做這么重的模式?

    同沱沱工社一樣,斗夾樓控制產業鏈的初衷也是為了保障食品安全,迎來消費端與農業端的和諧共生。

    令人擔心的是,沱沱工社已經營了7個年頭,投入了上億元資金,雖然銷售情況越來越好,但仍未盈利。

    開餐廳比做農業的切口更小,做如此重模式,必然弱化餐廳在整體產業鏈中的比例,達到盈利點可能也道阻且長。斗夾樓到底想干什么?

    斗夾樓要斗什么?


    吳雅鑫介紹,他們更大的規劃是,想做生鮮界的京東,可以實現線上購買,餐廳更像是一個體驗中心,顧客在這里體驗到它家自己產品做出來的美食。

    也就是用互聯網思維重新審視和優化,從整個產業鏈結構、各方參與者價值所在、成本利潤構成情況等,構建新的餐飲生態。

    不過想做該模式也并非有錢任性就能達到,幾點注意也很重要。

    首先你需要

    敢于反其道而行 打造“重中之重”模式

    做互聯網餐飲的講究“輕模式”,能在線上搞定的就絕不弄線下店。畢竟開一個門店的成本很高,所以大部分互聯網餐企至多會選擇中央廚房或加工點。

    斗夾樓的模式則是線上+線下的結合。

    斗夾樓目前有4家實體店,總投入1300余萬。


    線上有自己的App做支持,可以直接營銷,線下又有幾家門店作為體驗中心。線下作為線上用戶的導入入口,線上線下彼此引流。

    不過吳雅鑫給線下這個“體驗中心”賦予了更多職能,它不單單為顧客提供到店品嘗小龍蝦的場景,它還要賣周邊產品,而且是自產自銷的周邊產品,比如糧油和肉制品。

    這個“自產”也很徹底


    這些在未來都將是帶有“斗夾樓”品牌的產品出現在門店甚至商超,也就是說,“斗夾樓”想打造一個閉合產業鏈。

    據內參君了解,他們前期已經投入5000萬為置辦供應鏈做準備。所以說,沒點兒資金,還真撬不動這么重的盤子。

    其次你還要

    以高質量支撐品牌

    與之匹配的,是自營農場,所有運作全部由沱沱工社直接掌控,目的是保證質量。這一看上去砸錢虧本的前期投入明顯高于同行業電商,但全產業鏈反而讓公司在定價和質量掌控上有了更多的主動權,產品質量支撐了品牌。

    這一點也是吳雅鑫及其團隊所認同的,之所以要做產業鏈的閉合,就是為了在質量上有所保證,做到堪比首農集團一樣的“內部溯源制”。

    事實上,延長產業鏈是抵御食品安全風險的自我保護行為,從農田到餐桌,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如果自己做到追根溯源,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有效辦法之一。

    但你需要認清

    為自己做背書 擔子更重

    為了保障食材安全優質讓消費者安心,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很多餐企選擇和供應商“聯姻”,即互做品牌背書。但背書這個事并非適合所有餐企,因為一旦建立了商業生態系統,那便是同呼吸共命運的事。

    找氣質相投的企業互做品牌背書


    所以首先需要互相背書的企業有共同的價值觀。比如喜家德水餃和一加一面粉的聯合,一方是水餃行業的領導品牌,另一個是主打“無添加”的面粉供應商,兩者因對產品的安全追求聯手,品牌效應也會疊加。

    再者需要品牌高維,因為低維品牌互為背書起不到效果。比如前陣東阿阿膠集團與倔驢幫驢火的戰略合作,東阿阿膠作為百年老字號,控制著中國90%以上的驢肉市場,有它做背書,倔驢幫在驢肉美食上也可以拔得頭籌。

    但當產業鏈閉合時,則是自己為自己做背書。這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事,對品牌的要求會更高。做成了,消費者會認可全產業鏈的產品;做砸了,也是毀了整條產業鏈。

    猜想

    未來控制供應鏈或成趨勢?

    無獨有偶,人人湘也是一個有著互聯網和傳統跨界的餐飲品牌,并堅持走重資產路線。其創始人劉正告訴內參君,他認為閉合產業鏈的重資產模式將是餐企追求的極致狀態。

    “想要做大,這個是基礎。”劉正說,在未來控制稀缺食材的供應鏈是必須的。

    他們也會溯源,米粉源頭、重要食材的源頭都是要考慮的。

    統籌:劉曉紅|編輯:閆太然|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請加微信iyanran

    申請大食貸請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3987.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月18日
    下一篇 2016年1月18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