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16小時,就為一杯咖啡……
最近,加拿大國民咖啡Tims落戶上海,被消費者瘋狂打卡,與Lady M當初開業上海的盛況,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回我們要聊的不是消費者的狂熱,想談論的主題是:大牌們練攤,為什么都選擇在上海?
這里幾乎是茶飲頭部品牌的大本營
這似乎是不爭的事實,茶飲的頭部品牌要么總部在上海,要么首店開在上海。
總部在上海的,除了喜茶和奈雪,以及其他區域性品牌,絕大多數的總部都在上海。
當然,也有很多品牌的首店開在上海,當作試金石。例如,最近新進的臺灣奶茶龍頭老大清心福全,還有此前春水堂旗下的茶湯會,如此等等。
此外,還有很多的初創品牌和成長型品牌都想打入上海市場,以一試拳腳,或大展身手。
所以業內流行這樣一句話:深圳是奶茶店創品牌的城市,上海是檢驗品牌的城市。
上海具備了怎樣的魔力?
我們先來看一張模型分析圖:
明顯看出,餐飲受人口數量影響很直接;而品類數量隨著人口數量增長到了一定節點后反而趨于平緩。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Nathan Schiff在獲獎論文《城市與產品多樣性》指出:城市人口密度與餐廳品類多樣性成正向關系。
言下之意,如果這個城市人口多,但是面積大,人們居住分散,對餐飲品類多樣性并沒有幫助。
上海的人口為2415.27萬,面積為634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3810(每平方公里人口),遠高于北京(人口密度為1323),僅次于香港(人口密度為6,544)。
所以,從理論上分析,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上海有包容更多茶飲品牌和店面數量的實力和可能性。
這種模型分析,給出了上海能夠成為品牌高地的基礎,但能否成就品牌,我們再來看看其他觸發的機制和因素。
首先,從宏觀層面上,因為我們強調和堅持從大背景下研究事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根據最新公布的《2018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去年上海市人均GDP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國第一。
GDP方面,2018年,上海市GDP為32679.8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6.6%,增速與全國持平,總量穩居全國城市排名第一。
如果按常住人口計算,上海市的人均GDP在去年達到13.5萬元人民幣,已經躋身發達經濟體水平。
當一個地方經濟達到一定規模和水平,各種生產要素和資源會加速匯聚,這是成就品牌的必要前提。星巴克和costa的發展軌跡驗證了這一點。
此外,CBNData聯合口碑相關大數據,提供了分析的另外兩種視角:
01
克勒精神
“老克勒”是老上海話中常用到的一個詞,多指那些見過世面的海歸洋行職員、老一輩白領等。
上海“老克勒”總是帶著一股子精致,吃得精致也是根植于上海飲食氣質中。
從2016年開始,米其林已經連續三年發布上海米其林指南,截至2018年,共評出34家上星餐廳,除了美味,只能用一個“貴”字來形容。
上星餐廳中,最高人均5000多元,最少也要三、四百元,不可不謂高端。
在“克勒精神”的驅動下,上海的食客們對高端餐廳趨之若鶩。CBNData研究顯示,上海高端餐飲店整體訂單數呈高速發展狀態,尤其是2017年下半年,增長勢頭迅猛。
從人群來看,財力相對雄厚的80后、85后當仁不讓,成為高端餐飲店消費的主力軍,在2018年Q2上海高端餐飲店各代際的訂單占比均為22%,90后緊隨其后占比為16%。
02
吸紅“潮”范
從口碑數據可以看出,除了小吃快餐外,在年輕人相對較多的徐家匯、五角場和中山公園等商圈,奶茶甜點這兩大品類均位于手機點單的TOP1,而且奶茶咖啡等休閑飲品消費量超過了所有正餐筆數的總和。
CBNData研究發現,85后和90后是上海網紅甜品店的主力消費人群,但95后已經有日益趕超之勢——相對其他年齡段,網紅店訂單占比較去年有明顯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60前的消費者們也愛上了奶茶,2018年他們購買網紅甜品的數量增速要遠超其他人群。
中國飲品快報推出
“奶茶店老板實戰交流群”
想開奶茶店的,
先向成功的奶茶店老板學學,
可以大幅降低開店風險。
奶茶店老板,
你經營中遇到的問題,
別的奶茶店老板可能早已遇到了,
你正在傷腦筋尋找的解決辦法,
別的奶茶店老板可能早就找到了,
加入中國飲品快報“奶茶店老板實戰交流群”
和同行交流,事半功倍。
(入群辦法:請將本文轉發至你的朋友圈,
然后加小編老黃微信,掃下面二維碼)
—————END—————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快報精選 | 好原料點擊下方logo去了解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0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