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茶文化如何從“缺位”變成“到位”?

    近日,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新書《茶典》,以豐富的內容讓愛茶之人在實踐茶道的過程中,借助這部《茶典》,更深刻地領悟中國的茶文化。

    龔鵬程

    日前記者采訪到了為《茶典》手書行草做序的知名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龔鵬程,就中國茶文化發展現狀、茶道與現代人之間的“距離”、茶文化中所蘊含的思想和文化精髓等話題進行了解讀。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歷代愛茶的文人墨客,就種茶、采茶、制茶、選茶、煮茶、品茶及茶器、茶道等各個方面撰寫了多部茶學著作。

    談及為為《茶典》做序的初衷時,龔鵬程表示,《四庫全書》卷帙浩繁,但有關茶的,只收了八本書。

    在中國百余種茶書里只選擇了這八本收進《四庫全書》,也就可以看出那是茶書經典中之經典,所以將之編成《茶典》。“茶書太多,無暇通覽,讀此一編,也就夠了。”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于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各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

    然而,種茶、飲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條件,還必須有文人的參與和文化的內涵,因此,中國茶文化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

    唐代茶圣陸羽的《茶經》在歷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陸羽編的《茶經》,把文人的趣味,通過怎樣品茶、制茶、選用器皿、如何用水等等,把文人清雅的趣味跟茶做了更深的結合,所以我把這種稱之為’文人茶’。后來宋元明清文人茶的趨勢更是越來越強,成為中國茶的主流。”龔鵬程說。

    從此茶的精神滲透了宮廷和社會,深入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

    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于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

    “早期絲綢之路以玉石絲帛為主,但后來要的貨品卻是茶。當然后來更擴大了,通過海路,經由印度、阿拉伯,我們把茶文化傳遍了歐亞。”

    談到傳統茶道和現代人之間距離感,龔鵬程認為,我們現在喝茶雖然仍很普及,可是我們對茶文化并不像古代那么樣講究,跟喝開水一樣,并不太強調茶跟文化的關聯。

    “現代人會覺得喝茶就是那么回事,談茶道有點矯揉造作,或故求高深。看日本人的茶道,都覺得儀式性太強了,看看可以,要是每天這樣喝就太累了。這種生活習慣,當然使我們與茶文化有一些距離,這樣的距離其實跟現代性是有關系的。

    現代性要求大量化、快速化、標準化、世俗化,但是喝茶是個人品味非常強的事情。假如我們要發展個人的品味,恰好可以從茶入手,可能是治療我們現代性癥候群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對于如今國內茶文化的現狀,龔鵬程難掩擔憂之色,多年以來,麻將、撲克幾乎成為茶館的主營,茶道、茶藝卻成為茶館的附屬品。

    “一些新起來的茶館,雖強調茶文化,其實對文化的挖掘也不夠。這些缺位的原因,是我們的急功近利,還有傳統文化的斷層所造成。”未來怎么樣從“缺位”變成“到位”呢?龔鵬程表示,要到位,就要在文化的內涵上加強。

    茶行業要變成文化產業,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需急起直追。“現在很多中國游客到英國去,反而還要買英國茶帶回來,茶成為英國很重要的旅游產品。我們希望將來在全世界各地方也能夠重新看到我們中國茶,或者重新了解中國茶深厚的文化內涵,這就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了。”

    —————END—————

    中國飲品快報

    來源|中報日報網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3150.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2月23日 18:14
    下一篇 2017年12月23日 20:2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