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我開的小館子在餐飲江湖上就又能少一位競爭對手了。haha~
如今這個好酒也怕巷子深的時代,餐飲店做好口味固然是根本。但很多小店老板也知道,現在開餐飲店營銷很重要,于是也就開始到處學習。通常在學習中都有這種感覺:聽課的時候很激動,學的時候很感動,用的時候,卻很被動。免費,打折,搞促銷,買廣告,買流量,買文章,這些對餐飲小店來講都不太切實際。那么,針對薄利經營的餐飲小店來講有沒有什么辦法和技巧來提高一下營銷能力,讓客源提高一下呢?下面我們通過這期文章,為你梳理了一些新思路,希望能幫助你找到一些適合自家的營銷方法。
對一個餐飲店來說,很多老板做活動都喜歡追求一炮而紅的局面,希望從活動開始就排起長隊,吸引更多人,然后收獲大量忠誠顧客。但除非你有足夠的成本和服務體量,否則這樣做活動的做法不夠聰明。對于第一次進店消費的顧客,無論是服務不到位,等候時間過長,還是產品口味不達標,都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砸了重金,活動一結束,很容易又回到原點。所以對于經營人員有限的小店來講,營銷要精,哪怕你一天抽一些時間只針對某一個人,把最好的產品最好的服務最好的感覺呈現給他,讓他覺得這家店還不錯,下次還會再來。你可能特別的忙,不可能做到對每個顧客都細致入微,但事實上也真的沒必要做到。
沒法像海底撈那樣“全面撒網”,但可以試試“重點培養”
今天如果就只針對十個人,做好最極致的服務,明天可能就變成了20個,后天就變成了40個,以此類推,久而久之,生意就異常火爆了。
如果讓我們把一個信息傳遞出去,那么最先影響到的肯定是身邊人,而且最先愿意幫助你傳播的也是身邊人。但通常情況是這樣的,老板會首先叫幾個自己的親戚和朋友過來嘗一嘗,順便給提點意見。其實這多少有點自欺欺人的感覺,因為這樣的反饋除了炫耀之外,基本上沒有意義可言。因為沒有哪個人會愿意去打擊自己朋友創業的激情,這樣的閉門搞啟動儀式只能算作是自嗨。營銷啟動應該如何抓住身邊的資源,并且好好利用身邊的資源呢?
有家做砂鍋米線的叫鍋沸沸,據他們老板介紹,他們當時在宣傳方式上的做法是分好幾輪試吃,第一輪讓合伙人和股東們先品嘗,差不多十來個人,吃完后每個人要匿名填寫事先準備好的反饋表。還要在朋友圈宣傳第二輪試吃的信息,并且要求每個人至少介紹10個朋友前來品嘗。第二輪試吃人員基本上來自我們合伙人和股東的朋友圈子,范圍進一步擴大,人數也接近百人了,吃完繼續匿名填寫反饋表。
然后再發朋友圈幫我們宣傳正式內測信息,他們內測的時候其實就相當于試營業了,所有朋友的朋友,每人再介紹10個朋友來,差不多就接近千人了。據老板透露,在試營業不到一周,平均每天至少會有兩百左右的人前來就餐。就這樣滾雪球一樣的,生意就一步步的帶動起來了,等到我們正式開業的時候,基本上已經趨于穩定了。
很多人花錢找新媒體寫文章來宣傳,其實傳播數量和傳播質量都沒有這種方式效果更好,而且做軟文推廣成本還高的嚇人。所以,營銷從身邊做起,一點一點深挖細節,把最基礎的傳播環節做扎實了,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口碑,就是用戶對你的店的評價。很多餐飲商家喜歡用一些小菜免費送給顧客,要求顧客發轉發朋友圈,以實現所謂的口碑宣傳。因為朋友圈相對私人,很多現實情況下,這種要求并不能得到用戶的好感。所以,如果顧客對分享朋友圈本來就抵觸的話,就算你的贈品對他很有吸引力,那么顧客會在得到贈菜后也會把這條朋友圈刪除,或者設置了朋友圈可見權限的。另外,如果你的員工沒有海底撈那樣的執行力,那么還是不要過于指望他們能讓你放心的把這件事做好吧,他們都懶得跟顧客說。其實你的菜品足夠好,然后有一些有意思的小亮點,你可以試著鼓勵顧客去為您寫評論和留言。相比在朋友圈為你打廣告,顧客更能接受在開放的社區分享他的感受。而且這種傳播方式帶來的營銷效果其實不會比朋友圈差。顧客是上帝,似乎已經成了服務行業的一個共識,但是現如今,更高明的服務則是把顧客當朋友。上帝是高高在上的,我把你捧那么高是因為我需要賺你的錢,這樣的服務往往是帶有功利性的,你仰視別人,換來的只能是別人對你的俯視。把顧客當朋友就不一樣了,平視對方,則更顯真誠,因為沒有什么道路可以通往真誠,真誠本身就是最好的道路。把顧客當朋友,讓顧客來你店里就有一種回家的感覺,以真誠換取真誠,生意做不好都不可能。有一家主打煎餅炒菜的館子叫幸福里,店鋪不大,但他們老板就深諳此道。
他們開了好幾家店,沒有一家會像別的店一樣用“您好,歡迎光臨“來招呼顧客,他們說的是“你好,幸福”,這一句話就會把顧客從上帝視角拉回到朋友視角。
而且,去到他們店里就會知道什么叫家的感覺。桌面中間有一塊透明玻璃的,下面有一個抽屜,里邊有充電器有充電接口,餐巾紙,筷子勺子等,顧客需要什么,打開抽屜就可以自己搞定,就跟在自己家一樣,完全不用喊服務員。
總而言之,如何把顧客當朋友?很簡單,你就把她當做是你第一個追求的姑娘,什么無微不至,什么體貼關懷,一下子都懂了。所以有句話說的很對,要視客戶如初戀,這就是和顧客做朋友的最高境界。
餐飲小店最忌諱品類多變,搞些花花腸子不僅帶不了更多顧客,還容易把自己作死。要是開面館,一定要在面的品類上多突破,別想著三天賣面,兩天做涼皮。這個道理餐飲老板都明白,但我們想說的創意,就是在本省有的品類上做一些小心思,讓產品變得不一樣,更有營銷感。在上海有家10平米的咖啡廳,生意爆好,天天排隊排到老板頭疼,他們也幾乎沒有做過營銷,但是在產品上,做了很多創新,讓產品本身成為了營銷代言。△排隊是老板最痛苦的事(圖片來自微信號:cylbnc)這個產品一聽名字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想去嘗試的渴望,酒釀的紫米味、酸奶味、咖啡味合并到一起會是一種什么神奇的味道?更有意思的地方是酸奶還得自己帶。自己帶酸奶又是充滿了槽點和傳播的話題性。因為開一瓶鹽汽水剛好是兩杯咖啡的量,無形中,讓很多客戶對此的評價是對情侶的專屬,對單身狗的暴擊。另外更特別的,是一款叫可塔朵的咖啡。價格是心情價,意思是看老板心情。 △不賣新顧客的可塔朵(圖片來自微信號:cylbnc)
而且有意思的是,第一次來的客人不賣,老板對此是解釋是:要get到客人對于咖啡和牛奶比例的平衡點,才能做出他滿意的可塔朵。另外,如果你去過這家店,就會發現老板也是個很健談的爽快人,除了經常會請客人喝一杯之外,他也會在店里和顧客閑聊。久而久之,產品和老板都變成了低成本會員營銷的載體。我們說開家小館子能成功的精髓,某種意義上講,靠的是一個熬字。在這樣的基礎上,小店老板想做好營銷,不應該把太多精力放在那些五花八門的營銷噱頭上。其實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沒有哪個品牌是一夜之間爆紅的,即使有可能也只是曇花一現。那些有錢有資源的大品牌尚且如此,剩下的缺資本又缺資源的小餐飲店就更不可能了。餐友們常說,開個小館子如果能發家致富的話,那一定是堅持熬下去。現實中我們也會碰到很多這樣的店,我們常常羨慕別人生意火爆,卻不知道火爆背后是幾十年如一日的辛苦耕耘。很多人開店一個月就想賺錢,開店三個月就開始不耐煩,產品開始打折扣,服務開始打折扣,這樣的店還想火簡直就是異想天開。最好的營銷就是堅持做到更好地日常,產品穩定如一,服務十年如一日,忘記那些套路,時間就是最好的營銷,把一切交給時間,時間自然會給你最好的饋贈。
所以,每個餐飲老板都應該抱定一個成為百年老店的信念。在自己心里掛一個倒計時,時刻提醒自己:距離成為百年老店還有98年,距離倒閉或許只差一個夜晚。
原創文章,作者:美團收銀青春版,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