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想接收更多餐飲一手新鮮資訊,請關注《餐飲時報》總編小時個人微信:13954135279
深居于成都市井的串串店——“牙尖十八怪”,店內只有十五張桌子,每天從下午5點營業到晚上10點,每月的銷售額卻能達到近30萬元。不管是開著奔馳的大款還是月入千元的工薪族,都喜歡擠坐在露天的馬扎矮桌前,喝小酒、吃串串。今天《餐飲時報》就走進成都人氣最火爆的這家熱鍋串串店,探尋這款夏季美食的成功秘訣。
“牙尖十八怪”:每天營業5小時每月收入30萬
——《餐飲時報》一線報道
“牙尖十八怪”2011年末在新華公園后門的一個居民區內開業,創業資金為十萬元,老板張峰和老板娘薛慧芳是一對地地道道的吃貨情侶,一有時間就去各地旅行尋覓美食。
6名老媽媽撐起一家店
說起開這家串店的初中,老板娘告訴記者,她平時就喜歡約著朋友,擠在人頭攢動的小店里吃串串、喝啤酒,享受那種大汗淋漓的感覺。另外,加上創業初期的資金和經驗都不足,普通餐館經營太過繁瑣,串串店既節省開支又容易上手。“牙尖十八怪”沒有聘請大廚,所有的配方都是自己研制的,店里只有6名老媽媽幫忙加工原料、打掃衛生,每人每月工資只有13 00元,與中餐店相比,單是人力成本方面就節省了許多。
紅湯鍋底:就吃傳統味兒
在調制串串鍋底時,“牙尖十八怪”并沒有走奇特新潮的路線,而是努力向傳統的紅油火鍋靠攏,由老油、高湯兩部分組成,突出麻辣鮮香。老油的調制與傳統手法完全一致,用糍粑辣椒、豆瓣、香料炒成;高湯卻在傳統做法的基礎上另加了鯽魚吊制,顏色更白,湯味更鮮。
賣點:六種特色串料+三款特色蘸碟+五樣特色小吃
雖然鍋底堅持傳統味,但牙尖十八怪的串料走的卻是新潮范兒:排骨做成了奧爾良味,翅尖為低辣蜜汁味,雞胗則是紅辣咖喱味,而不易入味的掌中寶,則經過腌制、爆炒兩步,最終成為糊辣燒烤味……該店的特色蘸碟有三種,分別是香油碟、干香碟、鮮椒碟。其中的干香碟、鮮椒碟,因使用了薛慧芳自制的四款特色料而備受食客好評。
除了葷素串串,薛慧芳還自制了五樣特色小吃:將原本用清水煮熟的涼山特色美食“坨坨牛肉”改良,用陳皮、小米辣鹵制;而腥味較重的兔腰,則以小茴香和鮮椒汁去膻;每個腦花加5毛訂金,供應商就能幫忙去盡薄膜、血水,大大節約加工時間;而自釀的梅子酒和貴州特產棗粑稀飯,每天至少分別賣出100多份……
除此之外,這里的串串還格外便宜,2毛錢一根簽的價格得到了無數食客們的好評。
吸客有方:美食大V引食客
“牙尖十八怪”藏在“深巷”中,開業時客源稀少是不能避免的,老板娘坦言,串串店開業的第一個月,客人只有小區的居民,每天的銷售額最多只有1000多元,刨去原料、水電、人工,基本沒賺頭。后來有一次,一位朋友在這里請客,席間有位大成美食網的資深吃貨,他吃完回去就發表了一篇夸贊帖,“發現了‘串串新大陸’,環境很溫馨,味道好,價格超便宜……”在他的帖子下有無數網友留言詢問地址,第二天店里的客流量就比往常翻了一番,隨著慕名而來的顧客越來越多,店里生意才越來越紅火。
領教過美食大V的號召力,在開第二家串串店“贊林子”(成都方言,意思是愛出風頭)時,老板娘便再次邀請了幾位資深吃貨前來品嘗發帖,因為他們的大力推薦,小店開業那天,大門差點兒被前來試吃的網友們擠破。
更多精彩請關注我們:
【關注賬號】
點擊右上角,選擇查看官方賬號,點擊關注即可。或搜索公眾賬號cyykb111
【內容分享】
點擊右上角,選擇分享到朋友圈。
【推薦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選擇發送給朋友。
公眾微信號:cyykb111
《餐飲時報》網站:http://www.cyykb.com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