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警示】《餐飲時報》報道:呷哺呷哺被媒體“暗訪”,影響嚴重經營,引以為戒

    如想接收更多餐飲一手新鮮資訊,請關注《餐飲時報》總編小時個人微信:22391363

    昨日,一篇關于餐飲名企呷哺呷哺的報道——《媒體稱呷哺呷哺一池水涮五百餐具洗完仍帶油花》成為各大電視媒體、新聞網站的頭條,這是一家媒體記者暗訪呷哺呷哺洗碗衛生情況的報道。

    文章一報道,立馬在經營上顯現“效果”:北京的一同行朋友稱,北京西四環附近的一家呷哺呷哺一下冷清了許多;北京星城國際店也明顯大受影響,其他個各店大面積均受影響。

    餐飲衛生、安全事件,一直是餐飲行業的警戒線,一旦出問題,不管多小的事,都是大問題,不僅經營會受巨大影響,甚至影響企業生死。因此,《餐飲時報》呼吁全國餐飲同行朋友以此作為警示事件,動員全員學習、重視衛生安全標準,確保食品安全衛生,也是確保自己企業安全與發展。

    呷哺呷哺被媒體“暗訪”,影響嚴重經營,引以為戒

    報道原文如下:

    法制晚報訊(本報暗訪組)吃小涮鍋是冬日里的一大樂事,自稱“衛生清潔第一”、后廚操作間流程透明的連鎖火鍋店呷哺呷哺,是不少市民的首選。

    但《法制晚報》記者近日暗訪呷哺呷哺焦王莊店發現,在顧客看不到的地方,餐具清洗消毒過程被簡化。操作間內清洗池一池水涮出五百多個餐具,消毒池和沖洗池一直閑置不用,餐具沒有經過消毒過程便裝盤使用。

    質疑

    顧客反映餐具不干凈記者進店暗訪

    近日,市民王小姐在呷哺呷哺店內就餐時,發現放小料的小碗和放菜品的盤子摸上去有些油乎乎,“呷哺呷哺對外宣傳時稱自己有嚴格的衛生標準,怎么碗都沒洗干凈?”王小姐懷疑呷哺呷哺是“說一套做一套”。

    為了查看餐具的清洗流程,從1114日至122日,《法制晚報》記者在通州區潞苑南大街的呷哺呷哺焦王莊店多次暗訪。

    洗碗間內共有兩名洗碗工,女洗碗工為全職,男洗碗工為兼職。店內無任何人員對洗碗工進行培訓,操作間內也沒有張貼清洗流程。

    洗碗工們只是將顧客用過的餐具從窗口拿進來,剩湯剩水倒進泔水桶清渣后,將鍋、碗、勺和大小盤子分類、洗滌、清洗,最后擺進不銹鋼櫥柜或者直接從側面小窗口遞進碼盤室裝盤。

    暗訪·清洗

    高峰期清洗簡化放入兩三秒直接撈出

    記者進入該店后廚,看見洗碗間內共有四個池子,按照操作順序分別是洗滌池、清洗池、消毒池和沖洗池。

    但在實際操作中,洗碗工只是給洗滌池里的餐具抹上洗潔精,并扔進清洗池,另一人負責清洗并撈出擺放。洗碗過程只使用洗滌池和清洗池,消毒池和沖洗池根本沒用。

    從窗口拿進來的餐具,例如小料碗內部都有黏稠的麻醬小料,但抹洗潔精時,洗碗工經常用布一抹一圈便將餐具丟進清洗池,有時只抹碗內側。

    清洗時,洗碗工僅探手將剛放入清洗池的餐具撈出,分類擺放在池沿,并無沖刷的動作。餐具攢夠一摞碼進池子上面的碗柜,放不下的時候就直接遞進碼盤室。無論放進碗柜還是進入碼盤室的餐具都意味著已清洗完畢,可直接使用。

    在非高峰期時,洗碗工還會將餐具浸在水里晃動兩下。但在每天中午12時和晚上6時左右的高峰期,這些餐具就被直接撈出,從放入到撈出最快只用兩三秒。

    記者還發現,洗碗工在上班前并不會被要求洗手,無論處理垃圾還是洗碗都戴著同一雙橡膠手套。

    500多餐具共用一池水洗完還帶著油花兒

    每次暗訪期間,《法制晚報》記者都發現清洗池內的水至少要洗百余個餐具才換水。

    1127日為例,晚830分許,記者看到洗碗工先是將清洗池中放滿水。清洗池長寬均約50厘米,深度約到小臂,水龍頭開到最大時,不到兩分鐘就可將池子蓄滿水。

    一池清水在涮過二十個碗后,上面便浮有一層洗潔精的白色沫子。但當被問到是否要換水時,洗碗工瞟了一眼清洗池搖搖頭,說先不用換,刷完這批再說。

    當第四十個碗扔進去的時候,因為水變渾濁,已經看不到水池底了,查看有沒有撈干凈,洗碗工需要將整個小臂伸到里面摸個來回。

    “抓緊時間,不然洗不完了。”洗碗工催促同伴,速度也變得更快,不顧從池子里撈出的盤子側面還帶著黃色的油花兒。

    白沫實在太多時,洗碗工就將白沫撇出,再放點水進來。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這一池水在涮了150多個碗、370多個盤子和35個鍋后,才被換掉。最后清洗池內水的顏色呈棕黃色,池面上飄著菜葉,泛著油光。

    每撈上來一摞盤子,洗碗工就從側面的窗口遞進碼盤室。

    清洗池距離側面窗口有六七步的距離,這其間盤子仍不斷往下淌水和白沫,為防止地滑摔倒,洗碗工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而四個池子中本應是最后一個環節的沖洗池,則一直閑置。

    暗訪·消毒

    消毒池大多閑置偶爾放水防檢查

    除此之外,消毒環節也被省略。1114日、15日、19日晚高峰時間,《法制晚報》記者看到消毒池一直是空的,餐具從清洗池撈出到再次使用,未經過任何消毒措施。

    洗碗工向記者透露,上面檢查時才用一下消毒池和沖洗池。但有時消毒池也會特意加上一些水,為的是怕上面領導抽查時,來不及再放水。

    “把沫子往那邊撇。”1127日晚8點,洗碗工看到清洗池內的臟水快要溢出時,甚至讓同伴將水面一層白沫先撇到旁邊挨著的消毒池里。

    其實消毒片平時就放在消毒池上邊的格子里,一伸手就能夠到,但即便為應付檢查放水時,消毒池內也沒有放入消毒片。

    “洗完一涮就可以了,不用消毒。”洗碗工說,餐具清洗量大,加上消毒片的味道刺鼻,洗好后不需要再放到消毒池消毒。

    消毒柜不插電里面盤子從來沒動過

    該店在洗碗間的進口處設有一臺消毒柜,里面整齊擺放著幾列盤子,但并未接通電源,柜子頂上摸上去已有積灰。

    1127日,洗碗工詢問洗碗餐具是否還需消毒柜消毒時,后廚經理表示,“不用,咱們到時候統一安排,不必每天都消毒。”

    但從1114日至122日,記者發現消毒柜里的盤子擺放的狀態一直保持不變,洗碗工們也從未將餐具放進消毒柜。

    與上述操作相對比,店內服務員用餐時都會使用店內的鍋碗,但使用前都特意用開水沖洗一遍,或者自備碗筷。

    員工講述

    工作量大吃不消不想加班才趕工

    為何清洗消毒過程被“簡化”?兼職的洗碗工告訴記者,他已經快50歲了,白天上一整天班,晚上來這里繼續加班五六個小時,連跟人聊天都沒有精神。

    每天必須刷完多少碗,店內雖然沒有細致的規定,但洗碗工們心里明白,刷不完的碗是不可能堆在后廚留到第二天的,“刷不完咋能走。”

    全職的洗碗工告訴記者,她每天不僅要刷完所有餐具,還要根據后廚經理的要求,在打烊前擦拭廚房墻壁和每個櫥柜,而這些基本都在10點半前完成,不然就要加班。

    “剛刷三天我就受不了了。”前區的一位服務員告訴記者,他剛到呷哺呷哺時被安排到后廚洗碗,但每天的工作量讓他根本吃不消,所以自己才主動要求當服務員。

    律師說法

    未消毒違反相關規定

    今天上午,北京市華倫律師事務所郭海燕律師表示,《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應當按照要求對餐具、飲具進行清洗、消毒,并在專用保潔設施內備用,不得使用未經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飲具;購置、使用集中消毒企業供應的餐具、飲具,應當查驗其經營資質,索取消毒合格憑證。”

    按照國家頒布的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餐飲具使用前,必須經清洗消毒。物理法消毒餐飲具(包括蒸汽、煮沸等熱消毒):食()具必須表面光潔、無油漬、無水漬、無異味。化學法(藥物)消毒餐飲具:食()具表面必須無泡沫、無洗消劑的味道,無不溶性附著物。

    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條、第八條,火鍋店的行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隱瞞所提供的餐具衛生的真實情況。

    針對火鍋店的上述行為,消費者可以向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檢舉,由監督管理部門對其采取責令停業、吊銷《餐飲服務許可證》、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措施。

    更多精彩請關注我們:

    【關注賬號】

    點擊右上角,選擇查看官方賬號,點擊關注即可。或搜索公眾賬號cyykb111

    【內容分享】

    點擊右上角,選擇分享到朋友圈

    【推薦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選擇發送給朋友

    公眾微信號:cyykb111

    《餐飲時報》網站:http://www.cyykb.com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1442.html

    (0)
    上一篇 2013年12月5日 02:43
    下一篇 2013年12月6日 02:0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