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方法:重慶餐企這樣吸引8090后顧客
《餐飲時報》/報道
一.起個記得住的菜品名
“生活中的‘困難’就像一塊‘硬骨頭’,敢啃骨頭是一種勇氣。啃吧,什么也難不倒我們。”這一段勵志語錄并非來自書籍,而是重慶某餐企一道菜的含義,菜品名叫愛辣屋(I love)鴨架。
“這是我們的新菜品,目的是讓消費體驗更有趣。”這家餐企的董事長黃燦介紹,年輕人喜歡新奇的事物,為了讓公司更接近年輕市場,在新推出的菜品名字和呈現形式上,結合了時下流行元素。而新菜品所帶來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該餐企的翻臺率重回開業最高水平,日均達6次以上。
重慶市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徐圣雄介紹,菜品是影響消費者是否再來的決定因素,餐企在深耕年輕市場中,除提供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外,還可再增一味“新”。“即新的菜品,新的呈現形式,新的內涵,適合年輕人愛嘗鮮的消費觀。”
餐廳可以借鑒的:
1.經常更換菜單,提供不一樣的美食。
2.增加不一樣的菜品體驗形式,比如可適當增加用手就餐的菜品,讓消費者獲得更多的就餐樂趣。
3.為新菜品賦予新的名字和內涵才別具創意。如果只是將“老菜”換了個洋氣的名字,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市民覺得上當受騙,反而會流失顧客。
二.新式營銷,8090后喜歡參與
“如果說菜品體驗是影響消費者是否再來的決定因素,那么營銷便是消費者是否會來的前置因素。”互聯網觀察人士黃嘉榔介紹,目前傳統餐企更關注網絡營銷平臺,開發微信、微博、WiFi平臺,以滿足年輕人的消費習慣。
日前,百度發布《90后洞察報告》顯示,“90后”的平均網齡為7.53年,日均上網時長達到了11.45小時。從百度CBG的產品數據來看,關于“90后”接入網絡的方式,60.52%來自移動端,39.48%來自于PC端。在購買商品的決策影響因素里,90后將質量、價格、外觀排在了前三,名牌與廣告則放在了最后。數據顯示,移動端已成為年輕人不可或缺的工具,餐企營銷與移動端如何深度接軌,是能贏在起跑線上的關鍵因素。記者了解到,阿興記、菜香源、味道重慶、巴將軍等餐企已成立了自己的專業互聯網團隊。味道重慶副總姚倩雯還表示,為了解年輕人在想什么、在聊什么,追日韓熱劇已成為她的工作之一。
餐廳可以借鑒的:
可借助外力,如找專業的網絡營銷、推廣團隊,幫助公司快速打開局面。但深耕年輕人市場,要建立在餐企老板對年輕人的想法、喜好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并時刻更新自己的思想與年輕人接軌,比如了解年輕人獲取資訊的新渠道等,這樣營銷才更有新意、更接地氣。
三、和顧客玩“私人定制”,年輕人喜歡專屬感
向海底撈學習,通過增加附加值來吸引年輕市民就餐亦成為餐企新選擇。比如某餐企就提供15項特色服務,如多上菜品免費贈送、免費皮具護理、菜品600秒未上齊,菜品6.9折等。
餐飲觀察人士許齊表示,重慶餐飲品牌的差異化并不明顯,雖然品牌林立,但是能夠自成一派的餐飲品牌并不多,提供不一樣的服務,是吸引年輕人就餐的較為關鍵一項。
餐廳可以借鑒的:
特色服務即創造性地為消費者提供不一樣的服務產品,還可根據餐企定位,前置了解年輕人需求,定制化推出新的特色服務產品,如民國主題餐廳可邀請民國歌曲表演嘉賓,還可利用年輕消費者“碎片化”時間,推送與企業相關的短閱讀服務產品等。
《餐飲時報》報道
NO.20150327期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3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