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攤經濟”成了熱搜詞。
5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明確點贊“地攤經濟”:
“我們西部有個城市,
按照當地規范,
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
結果一夜之間就有10萬人的就業”。
近日,為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
中央文明辦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
已明確要求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今年的“兩會”,
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因地制宜,
釋放地攤經濟的最大活力;
制定統一的“地攤經濟”準入許可標準,
從業資格條件和商品入市手續,
采取頒發資格證、許可證等方式,
給予“地攤經濟”與從業者的合法地位。
“地攤經濟”,
不僅關乎疫情下千萬人的就業,
更是影響著疫情之后餐飲業的復蘇和國民經濟發展。
最近,多地已經出臺政策為“地攤經濟”松綁,
如今各地的情況如何?
【小時餐飲時報】帶來報道——
成都:出臺規定服務“馬路經濟”
在發展“地攤經濟”方面,
四川成都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今年3月,成都市出臺《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助力經濟發展措施》,
允許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
允許臨街店鋪臨時越門經營、
允許大型商場開展占道促銷、
允許流動商販販賣經營、
允許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擴大停放區域。
5月28日,成都出臺了城市管理“八項機制”,
明確了臨時占道擺攤經營在哪擺、
何時擺、怎么擺更安全、
市民出現投訴怎么辦等具體辦法。
用制度化的方式,
找到治理城市與方便群眾的平衡點。
△允許臨時占道經營后,
成都武侯區黌門街上的餐館迎來大批客人
烏魯木齊:步行街改成了露天市場
在烏魯木齊市中心的大小西門商圈,
政府把一條步行街改造成了露天市場,
向低收入人群和生活困難群眾免費提供攤位。
小市場,解決了大民生。
露天市場的開業,不僅方便了周邊市民,
也讓商家有了更多的收益,
132個攤位已經解決了社區1000多人的就業問題。
南昌:夜市攤位一桌難求
5月26日,江西南昌出臺政策,
制定100個街道有序開放夜間市場。
除了飲食餐飲一條街之外,
服裝、工藝品集市等各具特色的夜市商業街也在有序開放之中。
據央視新聞報道,
在南昌市西湖區朝農街道200多米的夜市一條街上一派熱鬧景象,不少商家更是一桌難求。
一位店主說,不允許出店經營之前,
他一天的營業額只有8000多元。
當地允許出店擺攤以來,
小店的生意迅速紅火了起來,
店里的員工也由原來的8人增加到了30人。
政策出臺后,
南昌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召集商戶,
召開了聯席會議。
南昌城管部門對商戶出店經營的秩序進行有序的規范,讓商戶在忙中有序,
忙而不亂中,更好地經營。
浙江衢州:為當地果農開放枇杷地攤街
每年5-6月,
都是衢州枇杷成熟的季節。
為了當地果農能順利銷售枇杷,
衢州政府規劃了兩條路,
允許果農沿街售賣自家的枇杷。
枇杷一條街這樣的馬路經濟的長期活躍,
為果農和市民提供了雙向便利。
今年,為了解決疫情下果農的銷售難題,
衢州還通過舉辦線上直播帶貨的方式,
幫果農線上叫賣滯銷枇杷,
以減輕疫情對銷售的影響、
增強他們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熱情。
同時,每個攤位處還配備了垃圾桶、垃圾袋,
方便顧客試吃后使用。
果農和顧客都增強了文明意識,
整條街環境比去年干凈、有序。
武漢:五星級酒店旁擺起了大排檔
在這次疫情中,
湖北武漢是受災最嚴重的的地區之一。
疫情有所好轉后,
武漢的餐飲業發展也備受全國人民關注。
據媒體報道,
目前,武漢的餐飲業在做日常防控的同時,
也開始了花式自救。
市區的一些五星級酒店主動放下身段,
將餐桌移到了大街上,
擺起了平民消費的大排檔。
也有些五星級酒店做起了深夜燒烤,
一些高端菜品也都開拓了線上銷售渠道。
疫情前300多元的中餐降到了100元左右,
親民的價格引來不少市民消費。
四川巴中:
開辟小百貨一條街,
商販重新有收入
在四川巴中,
城管部門設置了14個夜市攤區,
允許商戶擺地攤、臨時占道經營。
藍灣國際廣場附近的土星街被開辟成小百貨一條街,很多商販重新有了收入來源。
5月以來,僅巴中市中心城區攤點就達到了600多個,實現了1900多人的靈活就業。
濟南:夜經濟聚集區日均接待40萬人次
在山東濟南,
多個符合開放條件的夜經濟項目燈火通明,
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休閑消費。
市區的環聯夜市占地80多畝,
是濟南市在舊廠房、廠區的基礎上,
整合城區眾多小夜市之后重新打造而成的。
特色小吃、娛樂休閑,
1100多個攤位吸引了大批小商戶入住。
市民們可以一邊閑逛,
一邊品味美味小吃。
隨著疫情形勢的整體向好,
濟南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
對市區多個夜經濟聚集區進行了重啟,
日均接待游客超40萬人次。
南京:具備條件的可申請臨時外擺攤點
今年4月,
南京啟動戰疫情擴內需穩增長“四新”行動,
為促進消費,
南京市城管局及時制定印發《做好防疫期間臨時外擺攤點服務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
南京現有3400余個臨時攤點,
主要分布在有時間限制的早餐點、
夜市攤點和街邊不占道的修舊攤點等處。
在此基礎上,南京今年新增134處、
共1410個臨時外擺攤點。
根據《指導意見》,
具備外擺條件,
且有統一運營管理的特色街區、
商業體外廣場和開放式公園,
可申請臨時外擺攤點,
但需嚴格規范經營,
該舉措將持續到今年國慶長假結束之前。
同時,在增加臨時外擺攤點時,
要求各區(園區)制定好相關管理服務和衛生保潔方案,
設置臨時外擺攤點要事先征求城管等部門意見,
明確攤點主要負責人、占用區域、經營服務品種、時間、安全提示等內容,
并設置垃圾分類收集容器,
公布投訴舉報渠道。
四川彭州:
設置16個便民疏導點,
增加2000多人就業
彭州根據居民需求,
設置南河東街市場、南橋夜市、朋城遠界夜間攤區等16個便民疏導點,
引導規范腌鹵熟食、水果、蔬菜等游商入市交易,幫助400余戶攤販恢復經營。
在系列“點亮”城市夜色的措施下,
據當地綜合執法局城管執法大隊負責人介紹,
兩個月時間,
彭州已新增就業崗位800余個,
增加2000余人就業。
同時,用創新性的采取考核積分的形式對攤區進行管理。
攤販積分滿分為10分,
違反管理細則扣除相應分值,
當積分扣至5分時,責令攤販停業整改;
積分扣完時,取消攤販經營資格。
重慶:
核心商圈提供1萬平方米
免費供市民擺攤3個月
5月26日,重慶南岸區第五號步行街重慶映像將拿出1萬平方米黃金商業面積,
免費提供給低收入者或青年創業者“擺攤”3個月,
通過鼓勵居民靈活就業,
來釋放“地攤經濟”活力。
此次提供的1萬平方米商業面積包括重慶映像內街街面和門店,
采取“白+黑”的模式運營,
即即一鋪兩家。
白天主要以水果、蔬菜、日用品、旅游商品等“趕場”市集業態為主,
夜晚則運營小吃、大排檔等“夜市”經濟,
這樣,就能容納約1000人就業創業。
除免費為創業者提供場地外,
還將同時減免水電費和物管費。
最后——
餐飲,自古以來就是立體而多元的。
古代,既有酒樓酒肆,
也有沿街叫賣的燒餅攤,
現代,既有高大上的酒店,
也有街邊接地氣的小地攤。
新加坡、日本、韓國等都保留了傳統的街邊攤文化,
這是飲食文化的一種,
也是對美食呈現方式的尊重。
地攤經濟與城市秩序并不全然矛盾,
完全可以和諧并處。
同時,這可能給餐飲行業帶來新的活力!
請問,你那里夜市放開了嗎?
歡迎留言~~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