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備受關注的熱點事件是——
西安蘇福記餐廳一廚師不戴口罩炒菜,
還“故意向炒菜鍋里吐口水”。
事后,
一、蘇福記餐廳停業整頓,并擬處以10萬元罰款并吊銷其《食品經營許可證》的處罰。
二、蘇福記品牌備受影響,引發品牌信任危機,嚴重影響生意,并會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彌補。
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
餐飲的生意也在逐漸恢復中。
但人們的防護心理還在,
每一位顧客、每一單生意都倍加珍貴。
在恢復期,餐飲企業應該怎么做,
才能守住顧客信任?
【小時餐飲時報】為同行整理出幾條“干貨”,
希望能幫到大家——
不要讓每日消毒淪為“面子工程”
經過一場疫情,
干凈、衛生、值得信任的餐廳成了顧客的首選。
保持干凈衛生,
絕不只是在前廳顯眼處擺出消毒物品,
更不是張貼幾張標語裝點門面,
而是在顧客看得見的前廳保持整齊干凈,
在顧客看不到的后廚,更要落到實處,
將用具、食材、餐具等分門別類,
堅持每日消毒清潔。
在山東舜和,包間和大廳堅持每日3次消毒,
后廚食材和用具分類擺放,餐具二次消毒,
顧客可隨時監督,如舉報屬實將有獎勵;
半天妖的每一家店,都不提前擺臺,
而是等顧客到店后餐具現取,
確保顧客拿到手的餐具是溫熱的;
福州的小叫天,
疫后向每一位顧客公布“七大承諾”,
并落到實處。
每日公布餐廳和后廚消毒記錄,
顧客離開后,
服務員在收拾好桌面后對桌椅消毒3次,
以保障下一桌顧客的安全用餐。
公示員工健康信息更能傳遞安全認知
在超意興的所有門店中,
總有一塊醒目的地方專門展示店里員工的健康證,從門店負責人到洗碗工,無一例外。
保證顧客進到超意興吃飯,第一眼就能注意到。
超意興的這個做法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年,
一直給顧客傳達著安全衛生的認知。
疫情期間,
這個做法更是成為餐飲界學習的榜樣。
【小時餐飲時報】認為,
全面的消毒措施做好,
并不等于顧客就能信任你的門店。
只有觸達顧客對于安全衛生的高感知點,
取得完全信任,才能吸引顧客消費。
明廚亮灶可倒逼衛生管理
在喜家德,無論是水餃的包制、煮制還是小菜的配制,顧客都可以清楚的看到整個加工環境和加工過程,
看得到真材實料,看得到現包現煮,讓顧客能透著玻璃感受到水餃的溫度、香氣和口感。
在鼎泰豐,客人在明檔可以360度觀看每一道菜品的烹制過程,特別是小籠包的制作,
每個包子師傅都會稱重,
每個包子皮兒5克重,餡料16克重,
每個包子在21克左右,一定是18個褶兒,
絕對不讓顧客吃虧。
在王莊阿咪,
顧客進店不但可以看得到廚師的制作,
還能看得到每一道菜所用的食材。
設置明檔,菜品被直接的鑒別和選擇;
食材分類擺放展示,讓顧客一目了然;
菜品的制作過程透明公開,
能隨時接受顧客觀摩,
增強體驗感,提高互動性。
【小時餐飲時報】認為,
疫情后,安全可視化的明廚亮灶將成為趨勢。
明廚亮灶可以倒逼餐飲企業的衛生管理,
強制規范動作和規避不良工作習慣,
而且可以促進廚師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有利于保障和提高餐飲出品質量,
起到無形的監督作用,
達到廚房在餐廳,餐廳在廚房的效果。
菜品透明化公示 專注食材安全
“產自阿拉善沙漠里的野沙蔥到貨了!”
“產自中國南海的花螺坐飛機到了!”
“韓國海鞘到達碼頭,明天到店里!”
每一天,濟南呂家海鮮創始人呂永濤都會在朋友圈發布店內的新鮮食材,多年來如一日。
在呂家海鮮的門店,
每一樣食材的“身份證”都會展示在顧客面前:
產自哪里、出品時間、
養生功效、可做菜品等。
堅持原產地采購,菜品透明化公示。
這是呂永濤創店之初一直堅持的原則。
每年,他都去各地考察食材,
每一家供應商都嚴格把關,
確保顧客能吃到更好的。
【小時餐飲時報】建議:
餐飲老板必須嚴格管控食品供應商,
加強關鍵食材的全程可追溯,安全進貨、安全生產、安全服務等一系列要落實到位,
而且還要展現給大眾看,
因為未知永遠最可怕的,
只有透明化才能消除顧客疑慮,贏得顧客信任。
顧客體驗關系顧客復購
疫情發生后,顧客的消費習慣也在發生改變:
吃東西習慣了叫外賣、買菜習慣了生鮮配送、
就連做飯也習慣了買半成品菜。
這時候想要扭轉這些消費習慣,
迅速回血,拼的就是“用餐體驗”。
實體店并不會輕易倒下,
因為在未來,它將會變成“體驗”的場所。
用餐體驗怎么提高?
【小時餐飲時報】認為,
除了食物本身,
還需要注重店鋪的氛圍和顧客體驗的升級。
如4月初營業額就恢復到疫情前80%以上的半天妖,他們是這樣打造用餐體驗的——
店長當門迎,只要有顧客進店,
店長都會親切地給顧客打招呼,
熱情地為顧客領位;
顧客進到店內,
全體服務員都會對顧客喊“貴客到”;
他們會關注每一名正在用餐的顧客。
顧客在吃完烤魚需要涮菜時,
服務員加湯眼疾手快、不用等顧客要求;
用餐時如有突發情況,
服務員會第一時間趕過來為顧客排憂解難。
半天妖人均客單價不到50元,
但給顧客打造的卻是超過100元的極致體驗。
服務,不只是態度問題,
而是一系列設計好的行為,
靠體驗去呈現。
能吃飯的地方到處都是,
為什么客人要選擇你?
【小時餐飲時報】認為,
在光提供食物已經滿足不了客人需求的時代,
用心的服務和感動才是留住他們的關鍵。
在未來,顧客到店消費的不再是食品本身,
而是更注重“體驗”。
不斷提升用餐體驗,才是最好的出路。
視投訴為機會
海底撈有句話是:顧客投訴是真愛。
海底撈把顧客的每一次投訴當作一次跟顧客建立信任、建立感情的機會。
因此,在海底撈,有顧客投訴時,
服務人員不是“盡量躲避”,反而是“熱情而上”,
把投訴的顧客轉化成滿意顧客、
進化轉化成忠誠顧客。
【小時餐飲時報】認為,
視投訴為機會,
善于將投訴的危險轉化為再成交的機遇,
這種對投訴的認知和理解,
是我們服務心態的最高境界。
餐飲進入高性價比時代
經濟形勢下滑,顧客更加理性,
但不是簡單的便宜。
顧客不是買便宜,而是喜歡占便宜。
今年,
餐飲將迎來低消費、低毛利、高性價比的時代。
▼▼▼點擊看【小時餐飲時報】重磅觀點:
餐飲低消費、低毛利、高性價比時代到來!
極致性價比,是在不犧牲品質情況下的低售價。
對于當下的顧客,他們更希望的是:
“價格降級,品質升級”——
價格低,但質量不能低,甚至要更好。
在華萊士,花一半的錢就能吃到媲美肯德基麥當勞的炸雞漢堡;
在超意興,12元的極致性價比是對手無法逾越的壁壘;
在小菜園新派安徽菜和半天妖烤魚,人均50元就能吃出“儀式感”;
在蜜雪冰城,幾乎所有的飲品都是10元以下;
在包子客,10元以內就能吃飽吃好。
疫情下,這些品牌不僅能夠活下來,
而且活的比別人都好,
靠的就是極致性價比。
最后——
疫情之后,餐飲業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確定性,
但不管如何變化,
對顧客價值的追求永遠不變。
餐飲活下來、活得好、活得久,
還要靠什么?
歡迎文后留言!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