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 冉
設計|小 芹
我發現一個現象:
夏天買西瓜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挑選帶有瓜秧的西瓜。
這是為什么?
因為挑選好西瓜的方法之一就是看瓜秧,
一般西瓜會留一小截瓜秧在上面,瓜秧沒有蔫,而且可以不費勁的把瓜秧剝落,就說明這是新鮮的熟瓜!
這成為顧客的購買理由。
由此,我想到餐廳的產品,是不是也可以發掘一個“新鮮的小尾巴”成為顧客的購買理由?
先看以下案例——
“嗨番茄”是一個做番茄魚的品牌,
我們外出就餐,點了番茄鍋底的火鍋時,
很多餐廳都怕服務員把湯底粘得滿鍋都是,不好清洗。
但這個品牌卻別具一格,絲毫不介意讓顧客看到這一幕。
有時候,上桌的鍋邊上就粘著番茄絲(番茄煮熟后的一縷縷絲),
你會覺得不衛生嗎?
也許,追求極致的餐飲人會感覺有點“不爽”,
但“嗨番茄”卻樂此不疲:
鍋邊上的番茄絲越明顯,越能證明:
番茄湯是真正用番茄熬制的,而不是化工的番茄醬。
這正好對應了它們號稱的“6個番茄一鍋湯”,
而不是番茄醬勾兌。
第二個案例,
是餐飲圈頗有名望的老鄉雞,
老鄉雞用農夫山泉燉老母雞,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
為了深入人心讓顧客確信,
餐廳在全國400家門店一進門的位置擺滿了農夫山泉。
廣告語是:
老鄉雞的雞湯用農夫山泉燉制。
店里擺了很多農夫山泉,讓顧客更確信是用農夫山泉燉湯。
雞湯食材是用肥西老母雞,怎么證明呢?
難道要在餐廳圈養一籠老母雞?
老鄉雞的做法是——
只有老母雞肚子才有“蛋茬兒”,
“蛋茬兒”就是沒有生出來的蛋,
所以在老鄉雞就餐,每一碗雞湯里都能發現 “蛋茬兒”,這樣就能證明自己用的就是老母雞。
第三個案例,
是日本一家有86家門店的連鎖餐飲。
日本餐飲講求食材的極致,幾乎每家都在食材上大做文章。
所以,當我們看到這家店的時候,
一點也不覺得奇怪。
這家餐廳在一進店的位置,專門開辟出了一個房間,
既不是用來做私人包間,也不是做展示菜品的檔口,
而是——自家精米處。
為什么這家餐廳要獨獨設立這樣一個房間呢?
原來,餐廳的米飯跟其他家的與眾不同:
用的都是當年新米!
很多顧客都沖著這一點來店里吃飯,
成為了桌桌必點。
餐廳就想,怎么讓新米的品牌效應更大呢?
于是,這間精米處誕生了。
顧客可以在這里見證新米脫糠的過程,
餐廳每天往外運送的米糠皮也成為一個廣告。
案例分享完了,各位同仁有什么感想?
在越來越多的餐飲人開始關注“好食材”的趨勢下,
你其實也可以通過以下的小妙招突出你的“真材實料”——
1.菜品中留個“食材小記號”
就像老鄉雞和嗨番茄一樣,給菜品留個食材的小記號,
小冉還是比較推薦的。
但是,給什么樣的菜品做記號,怎么做記號很考驗人,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餐飲行業對待出餐的標準比較嚴格,顧客在一定程度上又追求“菜品的顏值”,
所以,這個小記號一定不能有違和感。
如果你要從這方面入手,“細中有粗”的度可要把握好了。
2.提煉現場加工菜品重點包裝
這一點小冉不建議大家像案例中的日本餐廳一樣,
專門開辟出一個房間來,
這對大部分的餐飲企業在實現方面有一定的難度,
但是推薦大家可以這么做:
塞上鮮火鍋店曾推出了“麻汁現磨”這項服務。
石磨就擺在大廳,里面裝滿芝麻,開餐時插上電,石磨自動運轉,整個大廳都飄散著濃郁的香味。
現磨麻汁一部分為酒店自用,即為顧客調配麻汁料,剩余的則密封包裝,擺在石磨旁邊,定價向顧客銷售。
3.古法傳統廚具做法
比如燒餅的制作,
黃三怪用了鐵鏊子,
原生態、純手工的感覺鋪面而來。
還有這家,同樣是燒餅,
在店內設傳統老烤桶,
古法制作增加了產品的附件值。
讓顧客更確信,
有很多方法。
相信您也有很多,如果能提供圖片,
并被我們采用,
有禮物贈送。
可文后留言~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2018年餐飲市場“關鍵詞”:漲價
2.香港第一茶餐廳自動炒飯機首次曝光!
3.1張會員卡純賣1000元,年賣2萬張
4.這些餐飲老板,很會培養自己的餐二代
5.菜服務環境都好,但顧客就不來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566.html